方舟自创生物:棘龙

前言
《方舟生存进化》作为一款以各种古生物/改造生物为卖点的游戏,其中的生物却经常为人诟病——掠食者嗜杀成性,彼此之间还能和谐共处,素食者则痴呆到被掠食者咬了才会逃跑;掠食者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战斗力上都压素食者一截,以至于生态系统完全不成形。更不用提方舟对古生物的稀烂还原了,那还是次要的。当然我知道,这也是被游戏的框架所限制,但是我仍希望方舟中能出现更生动、更还原的生物。所以我以尽量还原、创造更生动的生物为目的开始了自创生物的设计。而第一篇自创,就从刻板印象最深,且前不久才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的棘龙开始
生物介绍
通称:棘龙 种名:未定种棘龙(spinosarus.sp) 现实生存年代:白垩纪早期 食性:肉食/鱼食 生命:750,+130,+5% 耐力:350,+35,+10% 氧气:500(无法加点) 食物:2400,+260,+10% 负重:400,+7,+4% 基础攻击:175% 移速:陆地相当于牛龙,水中移速略快于原版棘龙 鞍具解锁等级:55 拖曳重量:500 分布地区:孤岛南区河流 特征简介:体长接近水领主棘龙,但体积更小,四肢和头骨更纤细,水性比一般食肉龙更好 生态描写
野生
: 毫无疑问,这种新发现于河岸湿地的大型食肉恐龙是棘龙的一个新种;我称呼它为未定种棘龙(下文简称为棘龙)——因为我暂时想不出合适的命名。比起它粗犷的近亲——水领主棘龙,较弱的头骨结构、更为纤细的四肢和宽扁的尾部都使得棘龙看起来更像这一物种在数千万年前的模样。这些大块头和水领主棘龙一样热衷于在浅水中捕鱼,但相比之下棘龙要温和的多,它们通常对周围的其他生物熟视无睹;当然,如果有冒失的小型生物跑到了某只棘龙的嘴边,我相信它并不介意换换口味——就像我第一次遇见这种棘龙时,那个大家伙正在撕扯一具副栉龙的尸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棘龙似乎清楚人类的与众不同:当我出现在它们的视野中时,它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敌意,这让我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对它们进行持续的观察。 很快,我记录下了更多令我意外的发现。正如前文所述,棘龙的生理结构使它们很难对较大的生物造成有效的伤害,而且在陆地上的移动速度也不快。正因如此,即便这种棘龙有着接近水领主棘龙的体型,对于大型食肉龙而言,它们并不是特别难以解决的对手。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食肉龙会尝试以棘龙作为猎杀的目标,即使这些狩猎者的体型比后者更小——我就目睹过两只异特龙袭击了一只正在岸边休息的棘龙。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发现这种棘龙很善于利用自己的体型:即使无法造成有效的伤害,它仍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巨大身躯来让猎食者迟疑不定,以达到脱身的目的;又或者抬起前半身,借助体重用爪子把对手短暂拍晕后下水逃生。这样的求生方式无疑有趣且实用。
驯养
: 棘龙温和而易于接近的特性使得它们可以像一些素食生物那样,通过靠近喂食来驯服。而在我拔枪射杀了一只试图攻击我喂食过的棘龙的权首霸王龙后,我还发现:如果生存者帮助某只棘龙杀死了它的敌人,那便能更快的获取它的信任,借此达到驯服的目的。棘龙也会因为这次获救,而对生存者更为忠心。 成功驯服的棘龙并没有像权首霸王龙和水领主棘龙那样的强悍战斗力,但已经足够在外出探索时保护生存者。而且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它那用巨大体型恐吓猎食者的习惯,来从无法战胜的敌人口中逃脱。此外,棘龙有着优秀的两栖适配性,对于水陆运输也有不小的帮助。对于一个刚发展起来的部落来说,驯服一只棘龙将对他们大有裨益。 ——不知名的生存者留下的笔记
(未定种棘龙与水领主棘龙的体型对比) 野生行为
棘龙会主动攻击周边水域里的小型鱼类,同时如果体型小于等于副栉龙的生物接近了棘龙的左键攻击范围,那么也会成为攻击目标;但棘龙对除鱼类外的生物的仇恨范围很小。对于其他更大的生物以及人类,棘龙处于中立状态。同时,棘龙的生态位类似大型植食生物,会被大于等于异特龙的食肉生物攻击;当棘龙生命值小于40%时,会使用技能【示威】(后文描述),随后进入逃跑状态。 驯服
1.正常和平喂食驯服,50级开放喂食 2.在棘龙被其他食肉龙攻击时,在不攻击到棘龙的前提下杀死该食肉龙,棘龙进食尸体后会增长驯服度,增长的值为0.1*(食肉龙等级/棘龙等级)*拖曳重量*100%(若超过100%则以满有效性驯服)若以此方式驯服,则棘龙会获得留痕加成,留痕的百分比与增长的驯服度相同 技能
被动:1.水陆双生:棘龙适应了在水中的生活,而陆地行动能力虽然不强,但也未退化。
棘龙游泳时不消耗耐力,在水中停留时可以回复耐力
;同时由于棘龙的背帆在潜水时会带来极大的阻力,
棘龙将自动保持自己的背部在水面以上,无法正常下潜
。棘龙在陆地可以正常运动,但
驯服后棘龙的移速无法加点
2.渔夫:棘龙擅长捕捉并分割鱼类,
对小型鱼类造成1.5倍伤害,对生鱼肉和优质生鱼肉有少量采集加成,而且食用这两种肉类时的生命回复和生肉一致
左键:撕咬,
45点基础伤害
,棘龙在攻击前会弯曲脖颈蓄力,动作类似蛇的撕咬/鹅的啄击,前后摇较大,整体攻速类似羽暴龙。且由于头骨的结构问题,对于较大生物造成的伤害会降低:
对于拖曳重量大于325(影鬃重量)的生物造成的伤害降低33%
右键:双爪扑击,
45点基础伤害
,棘龙抬起前半身,随后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用双爪拍击前方目标,攻击距离略小于左键,
造成小幅度击退,对重量小于等于550(霸王龙重量)的生物造成2秒眩晕效果,6秒冷却
C键:甩尾,
40点基础伤害
,攻击身后约60度范围内的生物,
有较强的击退效果
X键:按压,在岸上时棘龙使用前肢
短暂按住拖曳重量小于300的生物,期间可以使用左键撕咬,持续时间与目标重量有关,最低3秒最高6秒
,再次按下x键可以松开;游泳状态且水深达到一定程度时技能改为可对体型小于等于霸王龙的食肉生物和体型小于等于巨犀的素食生物使用:棘龙前肢和嘴并用,
抓取目标并将目标按压到水中,过程中目标无法攻击并持续失去氧气
,棘龙不断消耗耐力,耐力消耗完之后棘龙可以选择松开,也可以与目标一同下沉 ctrl键:示威,棘龙奋力抬高自己的前半身,尽量展示自己的巨大体积并发出吼叫,双爪摊开,以达到威慑的目的(动作可以参考野性方舟鲨齿龙的吼叫)使用这个动作时可以原地快速转向。
对于拖曳重量小于550(霸王龙重量)的生物生效,强制取消目标对棘龙及友军的仇恨
,持续时间5秒,冷却时间45秒 Q键:趴下休息,略微加快生命回复速度 补充:
1.棘龙虽然有着扁形的尾巴,但棘龙的尾部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动力,所以棘龙游泳时的动作和水领主一样,都是四肢划水尾部辅助(狗刨) 2.棘龙战斗力并不强,但作为前中期生物,取消仇恨的能力和不错的水性使得它很适合在打不过时带着你跑路 3.棘龙无法骑射,可以繁殖二代 其他
1.基于“尽量还原现实且融入原版”的设计理念,技能并没有太复杂,数值也偏低。但在描述技能时为了生动,加入了对对应动作的描写,所以看起来会长一些 2.用“未定种”来命名是因为我不会拉丁文,写不出正经学名 3.背帆在水下阻力大、尾部肌肉无法提供足够推力等观点来源于保罗塞里诺等人2022年11月发表的论文,通过建模得出的结论,个人认为有理有据。链接会放在评论区 4.个人是想设计自己的方舟世界观的,但由于篇幅问题就没有细说。简单来说,自创中出现的“不知名生存者”可以理解为我操控的角色,在与部落成员一同击败了君王泰坦后,选择了回到孤岛重新探索,因此会发现一些之前未曾发现的生物。设定中除了孤岛等地图的面积要大很多,死亡后需要在方尖碑复活外,与游戏没有太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