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意识形态批判】《消失的她》真正消失的是哪个她?

2023-07-01 18:42 作者:灵槎问路  | 我要投稿

文艺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思维的符号运行并不是完全受自己主观愿望支配的,而是和整个社会的大的符号学想象图示联动的。做精神分析的意义就在于揭露其中那些不可言喻的运行机制。


就该剧所要起到的意识形态功能而言:男主人公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女二号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而女主人公代表的是媒体媒介。其他社会(tongzhi)机器,警察医生等,是炮制出来的表象,这些表象的作用是为了让男主人公后悔:“我不应该这样反叛”、“我不应该不由分说给致命一击”、“我应该再等等,再等一等”(等到她孕育的那个(改良/调和计划)实现,等到我成为社会财富的合法继承/分享者)…


真正的“消失的她”,其实是悲剧的柔弱的女性主义形象——无产阶级,这是现实的阶级统治、力量对比现状决定的。无产阶级才是被父权制、男权主义压迫着的,娼妓绝大部分是无产阶级。他们才是轻信了资产阶级搞出了大额债务。无产阶级满怀希望、一厢情愿地和资产阶级合作,想要孕育一个未来(基本医疗养老保障的未来),得到的是什么?这种现实中的对应,恰恰是和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反的。这种真相——无产阶级才是悲剧性的柔弱的一厢情愿的女性,相信资产阶级男权、显性权力的真相,是这部电影的符号学运行的基本压抑,是不能显现的。

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让你们看不到:“真正的悲剧性的柔弱的一厢情愿的还对美好有所期待的想看到星辰大海的女性,应该是社会中的无产阶级,而不是什么富豪和媒介资本主义”。



这剧追根到底,无非是展现了媒介资本主义(从业的小资产阶级)的野心。

他们在向资本家吹嘘/保证/许诺:“如果你不幸了被夺权/戕害,我们可以帮你讨回公道”。

1.直接补位新资本家,并且占住全部社会关系,再次实现对男主人公的全部统治,“这就是你老婆”。这里面对无产阶级的潜台词是,“你害了她你也没好处的,没有用的”。

2.伪装公共权力/秩序,警察医疗之类的,来继续维持资本主义统治的现状。

3.动用暴力。包括表演性的暴力,和对男主人公的直接暴力。

4.篡改集体记忆。这就是媒体/文艺知识分子的作用,展示自己的野心和服务/业务能力。

5.国际影响力/外援。游走于他国的司法体系中起作用。酒保服务员大堂经理之类的,有演戏能力。跨国媒介资本在向本国资本主义证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意识到由资本和相应专业人才驱动,在异国制造公共景观的能力(这是相当烈性的能力,可以颠覆政权,可以再塑社会基层表象)。

第4点和第5点是他们想要的“平民”生活层面的舆论影响的野心/能力。然而,这是一种吹嘘的虚幻的能力,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根浮萍的,是违背资本主义本身的运行逻辑的,只为了极尽夸大媒体的造假能力。



对于男主人公(无产阶级)的塑造,一见倾心,再见杀心,处心积虑的想要篡夺资产阶级的财产。

无产阶级是天然欠债的,精神失常的。对应着:信用破产,负产阶级;爱欲享乐模式也破产,精神不正常。

谁能拯救他?——有钱(信用不破产)又有审美(爱欲不破产)的富家乖乖女(意味着善良的本国资产阶级,不够野),她可以将无产阶级从赌博和精神失常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无产阶级再见杀心,开始骗她。如同跨国媒介资本(话剧导演女闺蜜)一样,也炮制一些假叙事:补课学习梵高什么的,用审美给自己搽脂抹粉;制造危机状况,假车祸,这种力量/暴力保障赢得资产阶级信赖。一软一硬,无产阶级愿意在文化上向资产阶级靠拢,无产阶级愿意在武力上给资产阶级保护。

他们通过这样的叙事。前者审美上贴近,对应堕落的娼妓无产阶级;后者武力暴力保障,对应流氓无产阶级(武力逼迫吐一点出来,后来又被收买)。这些最被鄙视的、堕落的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伸出了橄榄枝。什么商业活动陪客,什么迎宾部保安部,无非就是这两个东西。

这里面无产阶级有一直被嫌弃的原罪——要钱,一直在赌。而真正的精髓在于,赌博和欠钱对于他们根本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无产阶级赌有可能翻身这一点。对应到现实中,无产阶级何时何地不在赌呢?一直在赌:赌教育就业,希望子女相比于父母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赌养老医疗,透支自己的体力和健康,为了自己的下一代可以翻身。然而这些赌对于资产阶级来说,都是债务,明面的医疗负担和暗面无产知识分子的激进性批判性;哪怕是不能兑现,也作为一种清算的“债务”。所以与其说无产阶级欠别人钱,不如说别人欠他钱,无产阶级是在讨债。

这些赌博的结果,都是无产阶级认识到的历史的真相,都是无产阶级逐渐咀嚼出权力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资产阶级真正害怕的。

他们总想把赌徒和欠债的属性/帽子扣在无产阶级身上,但是我们知道,把全体/民族的共同体的命运不停在赌的,就是资产阶级。

这部剧就在穷极力气进行这种吊诡的转换。

这部剧另外宣传出的一点就是:爱情的不可能性。千金小姐对上恶棍赌徒,也仍然爱他,好像是超越了对赌徒、财产、品行的偏见,用爱情感染他,但仍然逃不过悲剧,从此传递出一种不可能性。

这样的文艺作品总是想要(向小资产阶级)传递一些吊诡的信息,“资产阶级才是弱势一方”、“资产阶级是想要拥抱不可能的爱情的,只不过无产阶级辜负了这份爱情”、“资产阶级是愿意改良的,只不过无产阶级太着急了,好咯这下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了,我们早就准备改良了,他们太急了结果只是打掉了一个代理人,我们维持的还是没变”、“你们文艺/传媒小资产阶级(闺蜜)来吧,我们可以做新的爱人,而且你们也有机会成为我们”。

不不不,这里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依然还是男的欠了债?嗯?做个假设,男主人公日后成为了革命者,他反过来对富豪妻子说“我没有欠钱,你欠了我们钱”,这种情况下,如果富豪妻子还爱他,这才叫爱情。



对于女二(亿万富豪)的塑造,一如他们惯常的进攻手段。套上了悲剧主义和女性主义两大法宝,可谓“高明”。

然而荒诞吊诡的是,什么赌博,什么欠债,这对于亿万富豪、“大企业家”来说,还算什么破事吗?这只能在未经世事的学生小宝宝和小资产阶级心中扎下烙印,还能欺瞒多少人呢?连15、16岁的资产阶级高中生子女,都早就开始司空见惯这些“两只手的把戏”了,你们对于现实中的亿万富豪、大资本家的影响力太低估了。他们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经济地位,还拥有隐形的潜规则的政治地位。他们只需要一个电话给xx迎宾部、xx委,一千万就敢要挟我?直接就铁拳召唤了。现实中大概率是“是他们啊,哦哦,算了算了”。

对于他们而言,一千万算个屁?赌博算个屁,他们不就一直活在赌博之中吗,他们的发家他们的生活不就是一直浸淫在赌博之中吗,赌博对他们而言什么时候算个事了?债算什么狗屁债,他们的经营活动就是赌博,在不同的产业投资包括股市证券大宗交易期货这些本身就是赌博,对于欠大量的债务,他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本身就是利用杠杆、利差提高他们有的现金流的力量。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真正的赌场/高利贷,那不过都是他们洗钱的手段,他们太熟悉了。

他们在这部剧的进攻策略,是利用弱势女性的形象,来掩盖资产阶级实质上的无与伦比的强大/优势。悲剧主义和女性主义两大意识形态法宝,渲染出自己的不可侵入、无罪论,作为对立一方的是投机主义、狂热乐观主义的男性主义(我们再次看到成瘾性又被用出来作为反对方来塑造并进攻了)。易怒,无耐心,无能的小暴力,并以此会丑闻化(焰火晚会),这些压抑的男性主义,被塑造在无产阶级身上。

这样的无产阶级被视作,“你本是有希望的,你不识好歹,不愿承认或要的更多,你不想把握希望”、“你是投机的,但你要克制克制你的投机瘾,你别瞎赌了”、“你其实还是有一丝丝残存的人性的,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的,是你太被压抑了,你处于混乱,要被拯救的”、“虽然你是邪恶的,但你忍一忍,等一等,哪怕最后一瞬间你也可以被救赎的”(多臣服一瞬间我就不杀你)。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诱降的潜台词。这些都是意识形态进攻策略。

这样的一瞬间,代价就是永恒,无产阶级陷入这样永恒的一瞬间,再等等,再等等,再等等…



【意识形态批判】《消失的她》真正消失的是哪个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