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等效论浅说
新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基本的来源,但不是只有唯一的基本来源,广义等效原理是新科学哲学最基本的原理,至少可以为这一原理找到三个主要的来源,一是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科学家把暗物质看成是一种非普通物质,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稳定性主要依靠暗物质引力作用的维持,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暗物质粒子是目前中外科学界最热门的搜索对象之一,但两种物质的引力作用是相同的,物质和暗物质引力的等效性是新科学哲学基本原理的来源之一。
二是“爱因斯坦方程式”或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引力和加速度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量,引力被牛顿解释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吸引作用,引力被爱因斯坦解释为物质的分布对时空产生的弯曲效应,加速度被伽利略定义为一个物体做非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改变量,有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新科学哲学把具体科学的效应原理归纳为效用原理,爱因斯坦认为,物体的引力效应和物体的加速度效应是相同的,他不是通过理论推导发现了引力和加速度的等效关系,而是通过“思想实现”发现了这一物理学的等效性。
假设站在一个封闭的电梯内,我们实际上是无法区分该电梯是静止地落在地面上,还是以加速度离开地球,当电梯静止地落在地球上时,我们感受到了引力或重力效应,当电梯以加速度驶离地球时,我们感受到了由加速度效应带来的超重力或惯性力,我们在以加速度驶离地球的电梯内和在地面上静止的电梯内的重力感觉是相同的。
三是“牛顿方程式”或牛顿的质量原理。静止物体产生了静质量效应,运动物体产生了动质量或惯性质量效应,牛顿的质量原理(新科学哲学的定义)就是静质量效应筹于动质量或惯性质量效应,也就是静止质量等于惯性质量。在广义等效原理来源的第一个情形中,暗物质的存在和属性有待物理实验和天文观测的双重证实,即使暗物质是十分昏暗的普通物质,明亮和昏暗普通物质的引力效应也是相同的。在广义等效原理来源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情形中,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方程式或爰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和牛顿的质量原理都有待于更为精确的实验检验。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奇特现象是量子物理实验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精确性,但对爰因斯坦等效原理和牛顿质量原理的检验还达不到期待的精确性。
爱因斯坦早年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取得了物理学说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好像没有牛顿就没有经典物理学一样,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现代物理学,在非经典物理学中,广义相对论完全是由爱因斯坦个人创立的,他也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创立者之一。爱因斯坦晚年在哲学的研究中没有拓展科学哲学和相关科学思维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范围,不能看成是爱因斯坦哲学的遗憾,只能看成是一份值得继承和挖掘的哲学遗产。谁是爱因斯坦哲学遗产的继承人?这一问题不重要,重要的问题是在现代科学的背景和科技变革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从三大物理学的主要成果中归纳和提炼出有价值的科学哲学样式。新科学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性、信手拈来和想入非非的产物,它有科学历史背景和科学理论的支撑。

新科学哲学即广义等效论不限定基本原理的来源,从一个到三个来源,从三个到N个来源,同样,新科学哲学也不限定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新科学哲学至少有三个研究对象,一是原理或以科学原理为研究对象,二是关系或以事物的相互联系为研究的指向,三是效用或以事物的特征和属性、效应和效用为研究对象,效用是效应、特征和属性的总称,相等的效用称为等效性或等效关系,高于的等效性或等效关系是增效性或增效关系,低于的等效性或等效关系是减效性或减效关系。
世界的丰富性在于效应的多样性,诸如在物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各有几十个或几百个效应,比如:物理学有康普顿效应,心理学有鲶鱼效应,经济学有杠杆效应。从各门具体科学的属性、特征和效应中归纳和提炼出了新科学哲学的效用原理,微分化或微分形式的效用原理就是边际效用原理。效用分析包括了总效用分析和边际效用分析,效用原理包括了等效原理,增效原理和减效原理。拿效用分析的例子说来,只有当自媒体作者为媒体平台带来效用或价值时才能获得平台的推流,作者付费推广、内容优质、猎奇而跟风的作品能够引起网友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对媒体平台越是有效用或价值越是能获得平台的推流。自媒体作者看重的是合规和网友爱看这两项指标,网友不爱看,再优质的作品也无济于事。
实体企业和媒体平台的价值观有一致性,一个员工要想获得加薪和提拔的机会,就得为单位或管理者带来效用或价值。娱乐有娱乐的效用和价值,哲学有哲学的效用和价值。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哲学的经济效用和价值降到很低的程度,娱乐的经济效用和价值升到很高的水平,刘德华和成龙人人皆知,拿天价的商业片酬,哲学家和诗人无人问津,失去了职业收入,他们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只有区分了商业化和非商业化的两个领域,人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评判哲学和诗学的价值和意义,哲学和诗学主要表现非商业化的效用,用于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的文化需求。
新科学哲学只是科学哲学的形态之一,同样,新哲学只是哲学的形态之一,科学哲学和哲学没有终极的形态,始终处于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样态。除了不限定基本原理的来源和研究对象的定义与范围,新哲学也不限定基本问题的种类和数量。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是事物的基本关系,以往的哲学只限定了一种事物的基本关系,即物质与精神或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新哲学至少包含了三种事物的基本关系,即:物质与物质、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精神的相互关系,事物的三种基本关系对应了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依据对物质与精神基本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人们划分了唯物主义学派和唯心主义学派。
即便是唯心主义学派,也可能正确地认识了物质与物质的关系,比如:先验唯心主义者康德创立了非常科学的有关天体和星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即便是唯物主义学派,也可能错误地认识了自然物质的运动原理,比如:在计划经济年代,哲学界开展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大讨论,相对论与天体物理学的理论研究由此停滞或倒退了几十年。新哲学拓展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类型和范围,一般而言,自然哲学侧重于探讨物与物的关系或关系效用,心理哲学侧重于研究物与心或生理与心理的关系,社会哲学侧重于探究心与心或文化与文化的相互关联。哲学强调或侧重于一般性和抽象性的研究方式,新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一般性和抽象性的原理体系以及事物的属性、关系和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