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完结简评2

2021-11-14 04:40 作者:呆毛lili  | 我要投稿

注:电影链接为《超脱》,专栏链接为《超脱》

专栏开篇,我想问一问看到这篇专栏的各位,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或者这部动漫,你点进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要看评论区一起嘲讽角色?还是复制粘贴留下足迹?如果你看过这本书或者动漫,你点进来的目的又是什么。是希望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看法?还是寻求共鸣寻找“同道中人”?

这是我关于《剃须》完结的第二篇专栏(第一篇链接),也是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快餐文化的受害者,当代网民恶意的倾泻地这篇专栏的一个延续。

原本我并没有准备再对剃须的结束进行评价,但我有幸在某看点翻到了一个电影的影评——《超脱》。在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多在意,就像往常一样在此处消磨时间,而当我看到有人在弹幕发送《剃须》时,我惊讶的发现,这两者好像有很多相似之处?《超脱》作为一部剧情向电影,男主收留失足少女也是本篇相当关键的一部分。男主巴瑟斯有互相倾情的同事,也有自己的是非观念,最初他选择无视女孩的挑逗,又选择将失足女孩艾丽卡带回家中,最终又将女孩送到收容所。了解他们的故事,首先要谈起女孩和巴瑟斯的相遇。女孩作为孤儿,独自在社会闯荡,她和离家出走之后的沙优一样,靠出卖自己的身体去换取生存,他们适应了这种堕落的生活。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二人明显的区别,艾丽卡从小便是孤儿,她的一生没有收到正规的教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被人重视过,也没有特别重视的东西。而沙优则是生在一个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她有母亲,也有哥哥,她接受着每个同龄人都在接受的教育。然而她们最后却步入了相同的境地,这也可能成为我们的争议点。起点不同又如何这样比较?稍安勿躁,请让我为大家继续介绍这个故事。

巴瑟斯最初遇到艾丽卡艾丽卡正在给公交上的一个人koujiao,在要钱时遭到拒绝兵被打了一巴掌,随后又来纠缠男主。这些都被男主巴瑟斯看在眼里。在此我斗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巴瑟斯此时的心里,他必然会对艾丽卡产生本能的厌恶,毕竟这是一个在任何人眼里都肮脏令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jinv。与此同时,巴瑟斯作为一名兼职老师,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又受到了护工工作不力的困扰,他一定是积压了一肚子的怨气,即便他待人和蔼,也不可能如圣人一般。所以经过艾丽卡的挑逗,两人互相嘲讽,谩骂,随后分开。

而再次遇到艾丽卡巴瑟斯,刚刚从“外公”处回来。“外公”向他道歉,向他求情,巴瑟斯作为一个善良的老师,必然会在内心深处经历一种改变。所以第二次,他再次见到女孩的时候,他心生怜悯,将她带回了家。女孩从未没有受到过如此的照顾,巴瑟斯的出现,仿佛是无尽深渊里的一束阳光,照亮了女孩的内心。破壳而出的小鸟会将第一眼看到的活物当做妈妈,而巴瑟斯对于艾丽卡便是如此。可以说,在此刻,巴瑟斯就是艾丽卡的全部。巴瑟斯不回家,她会感到寂寞害怕,会感到空虚,会感到嫉妒。艾丽卡在一瞬间进入了一个暂时的理想乡,一个美好的梦,做梦的人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他会认为这是现实并且享受其中。

但事实是,巴瑟斯不是她的亲人,也没有能力成为她的亲人,梦总是要醒的。巴瑟斯明白这一点,所以无论女孩如何哀求,如何不情愿,他都选择让她离开,回到收容所。他的是非观这样要求他,而法律也这样约束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艾丽卡健康成长。

艾丽卡可能从出生就没有接受教育,她甚至没有作为人的自知,如此,她所做的一切仿佛都变得可以原谅或者说情有可原。那么沙优的故事,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收留沙优的吉田,是在喝酒之后。他说自己可能就是觉得沙优很可爱,所以便将她收留了。而这样非法收留却又没有对沙优有其他动作,则源于吉田自己的道德观是非观。以一些黄油galgame为例,男性将女性收留在家的桥段屡见不鲜,最后无非白给,两情相悦,而女方往往是主动的一方,我们是否可以斗胆认为,吉田也有这样的幻想?以我自己的想法为例,将一位女性收留并且以宾客之礼待之,等其自己白给,也会是我的做法(事实是碰见这种事儿直接报警)。男主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将其收留又什么坏事也不做,让我看到了与《超脱》相同之处。吉田是普通公司员工,而巴瑟斯是老师,他们的做法和想法上有不同是情理之中。

那说回沙优,他既然接受了初高中教育,却仍旧沦落为卖身为生的人,是否无法令人接受?在我看来,她和艾丽卡虽然起点不同,但有此结果却都是必然。艾丽卡所具备的条件,是未接受过正经教育,也就是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最终的结果就是——完全不重视自己。而虽然沙优接受过教育,但她依旧不被重视,被否定。沙优的母亲曾说出“没有生出你就好了”的发言,以及她一直将沙优看作累赘。而沙优唯一的朋友,愿意亲近她的朋友也跳楼自杀,母亲更是火上浇油,认为是沙优害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造成了沙优的自我怀疑,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不再重视自己,怀疑自我。另外,她还会有通过自暴自弃来达到对母亲的复仇。和艾丽卡一样,沙优的第一次被谁夺走,没人知道,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也不是他们会像我们这种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的普通人考虑的事情。

在我看来,人生的重点不在于失去意义,而在于我们不将自我真正的重视开始。艾丽卡对自己的身体不管不问,沙优也随意的出卖身体而麻木。一个人的生活失去意义可能会选择及时行乐,但当一个人连自己都弃之敝履,那才真的让人痛心。

沙优艾丽卡的不同,在于重拾生活的艾丽卡像一个出生的婴儿,而沙优则像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女性。这才是他们出身不同所能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我们所谓的“破鞋,公交车”。我想大多数人肯定都不会喜欢一个滥交的人,但不愿亲近和厌恶应当是两码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怜与可恨之处必然是不同的。我们常常因为代入男女主而给自己带来不愉快,但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作者并不是再给我们创造一个容器,而是在创造一个讲故事的第三者,我们不应该时时刻刻去代入角色,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不愉快。想必我和大家一样,不会愿意和一个与许多人滥交过的人在一起,但我们却因为此,因为我们的yy,产生了厌恶,并且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恶意,那是我不能接受和想要讨论的。

我对情感方面了解不多,但我认为荻原沙优艾丽卡都是第一次获得了一份珍视的情感,他们对于这段经历的诠释,不能由我们的阅历来定义,而是应该由他们自己赋予其意义。娱乐永远都不仅仅是玩乐,它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怎么去看待它,也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态度。

《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完结简评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