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艺术家:她的作品被定为日本教材,将中国元素带到了全世界

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毒教材”的调查结果出来了,相关人员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尽管最终的处理结果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总归是给了大众一个交代。不过比起涉事人员受到怎样的处罚,人民更关心的是新教材中插图的绘制。
目前央美的重绘版本已经完成,获得了不少好评,但真正让大家直呼惊艳的,却是一位奶奶的作品。
01
1000多年之前,陶渊明大笔一挥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他笔下的桃花源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人们口中的世外桃源,但是真正的桃花源长什么样却鲜有人知。

有一人,她用画笔点缀出了“落英缤纷,芳草鲜美”,为大众呈现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桃花源。她就是蔡皋,一直致力于绘画儿童看得懂,喜欢看的绘本图书。孩子们都很喜欢看她制作的绘本,并亲切地唤她“绘本奶奶”。

蔡皋曾经任职于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过很多儿童图书绘本,斩获无数国际大奖,至今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不过面对自己的成就,蔡皋总是表现得云淡风轻,她坦言自己就是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因为40岁之前她一直在乡村小学执教,从未接触过插图绘画工作。
凭借着活泼的性格,蔡皋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久而久之她发现,学校里面很多孩子都有厌学的情绪。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总是走神,看上去是在记笔记,实际上却在给旁边的黑白插图染色,有的甚至“另起炉灶”,画起了简体小人。
一节课下来,知识没学进去,书上的简体小人倒是多了许多。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但也恰巧反映出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回去之后,蔡皋仔细研读教材,她发现冷硬的文字很难闯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更直观的图画来做引导。
孩子年龄小,阅读门槛高,复杂的文字看不懂,长篇的文字不愿看,久而久之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能为儿童量身定做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绘本,是否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
实践出真知,蔡皋开始利用空闲的时间绘画,她选取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两个小女孩坐在花园里玩耍,漂亮的小姑娘与鲜艳的花朵交相呼应,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女孩可爱,还是花朵鲜艳。

这幅作品一经推出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后来它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蔡皋也开始在业内有了名气。
在学校里面任教,她只能教几个班的学生,但是出版绘画图书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获益。
深思熟虑后,蔡皋辞去了人民教师的工作,前往湖南少年出版社供职。
这个决定打破了蔡皋过往的生活节奏,宣告着她将进入一片全新的领域。
1989年,蔡皋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黄永玉。

黄永玉是土家人,他看到《晒龙袍的六月六》感觉分外亲切,因为这讲述的就是他们土家族英雄覃垕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故事渐渐地变得残缺。这幅作品勾起了黄永玉的回忆,他大笔一挥为之题词,酣畅淋漓地写完,却许久不能平静。
他相信蔡皋一定未来可期,会在绘本界闯出一番名堂。
那时的蔡皋虽然斩获了不少国内少儿美术大奖,也获得了名家的认可,但在艺术界,她仍然处于半透明的状态,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但倘若真心热爱一件事情,就不会计较得失,因为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02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好的作品不会被历史的长河埋没,认真耕耘的人总会闪闪发光。
一次偶然,蔡皋在《聊斋志异》中发现了一则小故事:
商人之子宝儿原本与父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父亲外出置业,母亲莫名地一病不起。为了找寻母亲生病的原因,宝儿一个人去调查,最后发现是狐精作祟。
蔡皋很喜欢这则小故事,宝儿凭借着机智和勇敢成功救下了他的家人。于是她决定把这则小故事改编成绘本图书,让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学习到宝儿身上的优良品质。
故事最初起名为《荒野狐精》,在设计宝儿这个人物时,蔡皋在他的眼睛上下了很多的功夫。最开始宝儿的眼睛是黑色的,母亲突然生病,父亲不在身边,他对周围都抱有警惕的态度。狐精渐渐地漏出马脚,宝儿发现了母亲的生病的原因,他的眼睛也变成了湖蓝色,澄澈得如同一面镜子,正好可以倒映出狐狸的真身。

色彩的转变与故事的发展交相呼应,蔡皋以一种小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来传递情绪,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认知负担。
日本著名画家和歌山静子也惊奇地发现了宝儿眼睛的特点,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蔡皋合作。拿着一个空白画本,和歌山静子从东京飞到了长沙,直接找上了蔡皋。
图画比文字更生动灵巧,尽管语言不同,但是优秀的人对美的感知力是相近的。
世界上很多儿童插画家的通病是他们会以成人的思维推演孩子的行为,却忘记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天真的孩子总是会有很多的问题,他们的心灵是澄澈的,目光是干净的。
市面上大多数儿童绘本都缺少这种感觉,而在蔡皋的作品中和歌山静子找到了这份纯净。
她相信蔡皋的这部作品一定会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因为这是真正被儿童所需要的绘本。
事实确实如此,蔡皋凭借《荒野狐精》获得了捷克“金苹果”大奖,成为国内斩获该项大奖的第一人。该奖项的含金量极重,相当于电影节的奥斯卡,很多人向蔡皋发来了祝贺。
当时享誉国际的福音馆编辑松居直向蔡皋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到日本参加画展。
03
蔡皋欣然应允,抱着学习的态度前往了东京。
当时福音馆正在举办儿童艺术画展,蔡皋穿梭在长长的画廊,感受不同国家的童话故事。
松居直向蔡皋阐述自己的绘本理念:真正好的儿童绘本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这一点和蔡皋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在儿童绘本领域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酒过三巡,松居直抛出了橄榄枝:
“我很喜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想把它制作成儿童绘本。”
蔡皋一听,瞬间清醒了很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千年来,世外桃源成了很多中国人追求闲逸的代名词。如果能把这个故事画好,就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蔡皋果断应了下来,但随之而来的麻烦让蔡皋陷入了焦虑。因为世人对桃花源太熟了,她如何能够创作出一个被大家都认可的桃花源呢?
有了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凡事从零开始,蔡皋并不怕麻烦。于是她开始频繁参观山水画展,请教当地的名师,深入荒郊旷野。
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蔡皋完成了《桃花源的故事》的初稿,松居直看到后连连称赞,这就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故事》正式出版后,蔡皋成了国际知名的插画家,她的原作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2002年,《桃花源的故事》的原作被日本东京木城绘本之乡美术馆列为收藏品,之后又在日本进行巡回展览。
好消息接踵而至,《桃花源的故事》被定为日本小学国语教材,成为了日本儿童的必读课本。
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这只是一个开始。2004年,蔡皋应邀为《中国、日本、韩国民间故事集》中的中国故事绘制插图,该书最后以中、日、韩三种文字版本同时出版。蔡皋逐渐在国际打响知名度,深受国外小朋友们的喜欢。

文化不应该有壁垒,好的故事相当于养分充足的沃土,能够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蔡皋总是将自己比喻成水稻中的“农垦58”,她形容自己很晚熟,没有催生,没有添加剂,没有拔苗助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她和绘本结缘的时间很晚,但是却把自己的后半生都贡献给了儿童绘本。虽然现在她老了,但还是希望在拿得动笔的时候多画两幅画,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下去。

如今儿童读物问题频出,但我们我们国家从不缺优秀的画手,也不缺优秀的故事,真正的缺的是能够沉下心来创作,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的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作壁上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文化被黄沙掩埋。文/胡小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