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商品拜物教

2023-01-07 20:33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大致上只限于《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四节)。商品生产规定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使不同类型、不同技巧和不同数量的劳动作为价值而彼此相等(参看

价值

条目);马克思在证实了这一点之后,便考察了这种关系在生产者面前或在一般的社会面前是如何表现的。在生产者面前,这种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裁缝与木匠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按一定比率彼此进行交换的上衣与桌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上衣与桌子中所包含的劳动意义上的关系。但马克思很快就指出,这种作为物与物关系的商品关系的现象并不是虚幻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把一个人的劳动同其他人的劳动联系起来的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9—9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除了上述的以外,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在《资本论》或其它地方再也没有明确地、详细地探讨过。不过,它的影响在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仍可以看到。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用以掩盖主要社会关系的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比如,不管什么时候,它总是把资本(无论什么形式的资本)而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利润的来源。因此,明确地提示商品拜物教,就成了分析非经济关系的起点和范例。它在现象与被掩盖的现实(前者不一定是虚幻的)之间确立了能在意识形态的分析中加以采用的两分法。它探讨了被当作和归结为商品之间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关系,而且这一探讨已被应用于物化和异化的理论(参看

拜物教

条目)。 (BF)

参考书目

① 本·法恩:《经济理论与意识形态》,1980年英文版,第1章。 ② 诺曼·杰拉斯:“本质与现象——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的诸方面”,载R﹒布莱克本编《社会科学中的意识形态》,1972年英文版。 ③ 西蒙·莫恩:“意识形态、知识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载f﹒格林和p﹒诺尔编《政治经济学的争论问题》,1979年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商品拜物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