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花般的青春

含有透剧,慎重观看

作品比较隐晦。
给我一种莫名带有魔幻色彩的感觉(特别是在列车上唱歌那一段)(有人说是意识流)
我个人认为,动画主要说的应该是成长。动画一开始就表明了男主暗恋女主。但男主优柔寡断,害羞的男主只能在背后注视着女主(前半部分几乎所有的男主视角中都没有和女主两者对视,只是在偷偷观察),所以男主的暗恋也仅仅徘徊在暗恋,以至于游泳时失神伤到脚。

而我们从后面男主基友的生气可以看出,基友其实也是暗恋女主的,同样也是优柔寡断,而且害怕着自己被拒绝,所以用一种“我显得不在意”的方式刻意避开和女主的交流。
当男主第一次看到女主被她妈妈拽回去时,受到了“刺激”。刺激的存在,使得男主得到成长。又加上女主告诉男主其实是希望男主赢(这点我们通过基友赢到男主赢,女主的表情变化也可以看出),所以男主是带有自信的,因而触发第一个“幻想”——赢基友。

之后第二个“刺激”是男主被女主继父打后,他们没有上车,触发第二个“幻想”——成功上车逃走。
第三个“刺激”是他们被男主基友和女主父母发现,触发第三个“幻想”——不被发现。
在一个个来自外界的刺激下,男主得到成长。
但男主还是说“不知道去哪里”。

我觉得作者塑造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还是纯洁的。男主所受的“刺激”大概也仅仅是“不希望看到女主被她母亲拽走”和“不敢面对生气的基友”。
而最后玻璃球的炸开,则象征着幻想的破灭。但男主所经历的事情还在,这份“成长”已经存在了。而破碎的水晶碎片所代表的每一个可能也都随之幻灭。所以男主明白过去是无法改变的,自己只能抓住未来,于是果断跳下水和女主亲吻拥抱。

作品对孩子的描绘很写实。这个年纪的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就是会不知所措。所以男主被女主搭话就脸红,看到女主就有些慌乱(特别是一到医院看到女主后说话),所以在看到女主被拽走时愣在原地一动不动,所以在被女主继父打倒在地后躺了一会才爬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成长才很重要。
烟花,绽放的一瞬间最美,但同样转瞬即逝,就算时光一次次倒流,它依旧只有一瞬间。等你知道它注定只能存在一瞬间,圆的扁的没那么重要的。

当男主拿到玻璃球的时候,回档了三次。而大叔拿到玻璃球的时候,一次就爆了。
所以是不是也在阐述这拥有无限可能的“青春”呢


大概也是这奇特的叙事风格,开放式结尾的原因,不少人说看不懂,而且非常烂。
不过有人竟然批评男主太优柔寡断,并以此作为借口开骂。我就觉得很奇怪。男主只是个初中生而已。回想一下自己在初中是个什么样子。
《烟花》很平淡,很多人愿意把她和《你的名字》放在一起比较。《你的名字》有欢快的节奏,有有趣的穿越衔接,有点爱情轻喜剧的意思,结局又很温暖。跟你的名字比起来,烟花的确太平淡了。当一些人怀着看第二部《你的名字》的心去看这部电影,他们一定会失望,肯定觉得整部电影少的可怜的笑点几乎用污段子在撑,不但没有笑点,几乎也没有泪点。看电影的时候我听到后面的女生在说不好看,快睡着了。(by豆瓣)
你有没有在青春里真的喜欢过一个人,或许连喜欢都不敢说出口,或许充满了痛苦,或许有过一段难忘的青涩的记忆。如果没有,你和这部电影大概也不会有一丁点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