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的诺曼入侵(七)——一代天骄

第七章 一代天骄
前一章说到,无论是英格兰兄死弟继,还是格温内斯九龙夺嫡,又或者是德赫巴斯的嫡长之争,总之这几家的统治者,在1200年前后相继迎来了更新换代。而此时格温内斯年轻的新王、约沃斯之子勒韦林,迎来了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如今他不仅已经成为了北威尔士的统治者,同时他的诺曼人对手,正赶上了面临着内忧外患且自身碌碌无为的英王约翰。
到了1202年8月,勒韦林再次展开了行动,这次他的目标是南波伊斯的格温温恩。马里杜斯之子马多格死后的这四十余年以来,阿伯弗劳家一直在向波伊斯渗透,其中北波伊斯已经大多成为格温内斯的附庸。此时勒韦林在完全掌控了北方后,想要继续向南波伊斯扩张,也是很自然的事。不过在当地教会人士的介入调解下,双方这次最终没有真的打起来。即使如此,从这件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勒韦林在北方的王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彭林领主、马多格之子伊利斯,由于拒绝响应格温内斯的征召,几乎被勒韦林剥夺了所有的领地作为惩罚。这说明威尔士也逐渐走上了封建制的道路,而不再是传统上的松散联盟。
时间又过了2年,随着英王在欧陆丢掉了大量领地,诺曼贵族的重心又一次转向了威尔士和爱尔兰。从1204年开始,回到南威尔士的威廉 马歇尔,开始在彭布鲁克附近扩张地盘。很快里斯之子梅尔旺控制的希尔格兰,就被这位在英格兰德高望重的元帅攻破。不过由于马歇尔和英王约翰在反攻欧陆一事上出现分歧,阻止了伯爵继续扩张的脚步。但即使威廉 马歇尔暂时失去权势,梅尔旺也无力从诺曼人手中夺回领地,只好再去欺负其他不列颠人。他的军马袭击了自己的兄弟海维尔,并最终导致海维尔重伤而死。随后梅尔旺又密谋杀了其他一些小领主,继续兼并领地扩充实力。他还和南波伊斯的格温温恩结盟,共同应对诺曼人的威胁。但是梅尔旺也并非没有对手,他的另一个兄弟里斯 格里格,以及两个侄子里斯和欧文(前一章中提到与“长子”梅尔旺相争的“嫡子”格鲁菲兹的儿子),便结成了同盟。他们携手将梅尔旺赶出了泰威河流域,没有让他继续向东扩张。
而在北威尔士这边,局势相对要稳定的多。1205年勒韦林迎娶了约翰的私生女琼,借机进一步加强了和英格兰的联系。不过所有联系及和约,说到底终究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已。当约翰和威廉 德 布劳斯因为爱尔兰的领地等问题渐行渐远后,这场风波也波及到了整个威尔士。
在谈及这件事中的不列颠人之前,首先还要先说说关于他们的对手,也就是参与其中的诺曼人贵族们。这场风波的起因,说到底还是由于英格兰在欧陆失去了太多领地,迫使英王将目光转向其他一些他之前并没有太注意的地方。1204年底,约翰开始整顿自己在爱尔兰的领地,要求宠臣威廉 德 布劳斯交出其私占的利默里克,这也可以算是两人争端的起始。到了1206年,英王继续在爱尔兰西南部设郡,并按照英格兰的制度组建行政机构。诺曼人登陆爱尔兰的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规范化的封建架构,全靠几名实力强大的贵族自行管理。而约翰向爱尔兰扩张的打算,无疑触动了这些人的实利,无论是在领地还是财富方面都是如此。因此尽管英王和威廉两人此时都在英格兰,双方的手下却爆发了冲突。约翰指派的爱尔兰大法官梅勒 菲茨亨利,和威廉 德 布劳斯留下的总管大打出手。随后英王试图进行调解,但是随着爱尔兰本地诺曼贵族联盟的加入,整个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而这个联盟中最主要的成员,除了威廉 德 布劳斯,还包括威廉的女婿沃尔特 德 莱西,沃尔特的弟弟休 德 莱西,以及德高望重的威廉 马歇尔。

于是在1207年11月,约翰只得召集各方前来英格兰,明确自己在爱尔兰同样拥有最高权威。虽然威廉 马歇尔和沃尔特 德 莱西,均向英王表示臣服,并留在了王室的宫廷中。但是另一个主角威廉 德 布劳斯,就没有那么老实了。在得知大法官梅勒被派回爱尔兰、自己的管家被****、利默里克的部分领地还被授予表过忠心的沃尔特 德 莱西后,威廉 德 布劳斯悄悄离开了英王的宫廷,返回自己在格温特的领地备战。同时老威廉拒绝向约翰交出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他的夫人玛蒂尔达还公开以布列塔尼的亚瑟羞辱英王(关于布列塔尼的亚瑟,可以参考约翰篇二)。
得知威廉和玛蒂尔达的言辞行径后,约翰勃然大怒,亲自整军准备攻打南威尔士及爱尔兰。但是第二年春天,没等英王的军马集结完,爱尔兰那边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约翰派去的大法官梅勒 菲茨亨利,被爱尔兰的诺曼贵族联军击败,迫使英王放弃了远征的计划。但是身在南威尔士的威廉 德 布劳斯,却是个近在咫尺的目标。约翰首先再次尝试同自己曾经的宠臣谈判,他命令手下归还了数座原属于威廉的庄园。随后英王又通过沃尔特 德 莱西,弄来了威廉的长子小威廉 德 布劳斯,作为谈判的人质及筹码。但是老威廉软硬不吃,约翰只得命令临近格温特的王室军队发起进攻,并亲自前往临近南威尔士的格洛切斯特督战。老威廉显然低估了王室军马的战斗力,仅仅一周后他就派人向英王求和。约翰随后在赫里福德接见了老威廉 德 布劳斯,并有条件的接受了对方的求和。当然和平的代价十分昂贵,老威廉不仅要支付1000马克的军费,还交出了海、布雷肯和拉德诺等三座城堡。另外为了能让自己的长子获释,他只得送出其他6名人质,其中包括2名孙子,这才与英王达成了暂时的和解协议。

然而这份代价巨大的和约,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老威廉 德 布劳斯就再次和英王发生了冲突。当约翰为反攻欧陆做准备时,老威廉和他的儿子们再次召集了军马,打算夺回交给英王的那三座城堡。他们趁着各地治安官外出时发起了突袭,但是取得的成果有限。而英格兰的王室军队收到消息后,立刻前来发起反击。老威廉的军马终究还是不敌,因此他只能带着妻子儿女逃到了爱尔兰。
老威廉逃走后,不列颠人终于也要加入这场乱局中了。约翰从老威廉手中收回的布雷肯,本来被他授予了自己的手下。但是在新的守将入驻前,南波伊斯的领主格温温恩,抢先出兵占领了这座城堡。于是英王暂时搁置了反攻欧陆的计划,转而率军西进威尔士。面对诺曼人的大军,格温温恩只得亲自来到什鲁斯伯里向约翰求和。为了确保他自己的个人安全,格温温恩不得不将自己掌控的领地全部交给英王,还额外送出了20名人质。
格温温恩偷鸡不成蚀把米后,其他不列颠人显然并没有吸取他的教训。格温内斯国王勒韦林 ,又在1208年底强占了原属于格温温恩的领地。他还从格温温恩的盟友、迪内弗尔家的梅尔旺手中,抢走了希尔迪金北部的领地。随后勒韦林将这部分领地,转给了与梅尔旺敌对的两个侄子里斯和欧文,拉拢南方部分迪内弗尔家的势力加入自己的阵营。
不过勒韦林这样的行为,显然也得罪了一部分人。首先是那些原属于格温温恩的领地,如今在名义上已经是英王的了。因此以约翰的脾气,当然不会放任自己的女婿在波伊斯肆意妄为。虽然在圣诞节的时候,英王遣使给勒韦林送了一封信,言称不会对其在波伊斯的行为多做追究。但是实际上这封信只是个缓兵之计,约翰暗中集结了部队,并于一个月后来到了什鲁斯伯里。同格温温恩一样,勒韦林也没有选择和英王开战,而是主动向自己岳父投降。也正是由于多了这层姻亲关系,约翰并没有对勒韦林多做处罚。英王不仅没有剥夺格温内斯的任何领地,反而将南波伊斯的领地正式授予了勒韦林,以此来安抚自己女婿。
而另一方面,勒韦林在南威尔士拉拢里斯和欧文的行为,也在错综复杂的迪内弗尔家内部引起了争执。虽然曾经是共同对付梅尔旺的盟友,里斯 格里格由于没能在希尔迪金分一杯羹,也和自己的两个侄子闹翻了。毕竟在老国王里斯死后,他的几个儿孙们一直在内斗,谁都想成为迪内弗尔家新一代家主,并独占德赫巴斯的领地。因此里斯 格里格投向了英格兰,希望借助诺曼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扩张地盘。而诺曼人这边,在亲诺曼的里斯之子格鲁菲兹死后,也正缺一个不列颠贵族做代理人。格鲁菲兹的两个儿子里斯和欧文,又已经倒向了勒韦林。因此里斯 格里格和诺曼人的结盟,正好可以各取所需。
但是只要勒韦林和约翰保持目前的关系,诺曼人就不会多打格温内斯的主意,毕竟他们自己要考虑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除非约翰不再庇护自己女婿,也不再介入威尔士及爱尔兰的事务,否则里斯 格里格很难从南威尔士的诺曼人这边获得足够援助,来对抗勒韦林支持下的里斯和欧文两兄弟。而勒韦林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心悔改,他还在1209年夏天随英王北上,加入了对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的战事。不过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勒韦林反过来对约翰使的缓兵之计。毕竟他们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而且格温内斯的不列颠人也不愿久居英王之下。
很快勒韦林就又等来了一个机会,他也毫不犹豫地再次背叛了自己的岳父。进入1210年,约翰在威尔士西南的彭布鲁克集结了一支部队,规模丝毫不逊于当年征服者登陆英格兰时的大军。随后英王率领这支军马,渡海去了爱尔兰,讨伐不服从自己的爱尔兰诺曼贵族联盟。趁着约翰不在,勒韦林和刚刚返回南威尔士的老威廉 德 布劳斯结成了同盟,一北一南进攻英格兰。只不过英格兰实际上并非真的空虚,勒韦林在实力上也毕竟有限。虽然他给临近的切斯特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很快就被切斯特伯爵雷纳夫 德 布隆德维尔和温切斯特主教彼得 德斯 罗切,联手推回了康威河以西。雷纳夫还重建被勒韦林烧毁的城堡,以削弱格温内斯在康威河和迪河之间活动的能力。
在勒韦林败退的同时,约翰却在爱尔兰取得了一场大胜,降伏了几乎所有不服王权的诺曼贵族。而英王在返回英格兰后,显然他不会再像前一次那样,轻易放过自己女婿了。不过约翰也不会冒险在秋天对勒韦林用兵,毕竟无论是他外曾祖父亨利一世,还是他父亲亨利二世,都曾经在进攻北威尔士时吃瘪。因此约翰首先采取的策略,还是从诺曼人势力更强的南威尔士入手,并搬出了以不列颠人对抗不列颠人的老办法。
1210年9月,英王首先拉拢了里斯 格里格,帮助他在南威尔士扩张势力。在约翰的支援下,里斯 格里格成功占据了泰威河畔的重地兰多维利,大有将成为迪内弗尔家新一代家主之势。到了同年11月末,英王又将南波伊斯的领地归还给了格温温恩,让他也加入自己对付格温内斯的包围网中,从各个方向牵制勒韦林。安排好这些布里顿人领主后,约翰最后又派心腹接管了原属于老威廉 德 布劳斯的领地,并整顿军马准备对北威尔士发起直接进攻。
进入1211年,约翰将大量物资调往切斯特,打算从传统的沿海路线攻打北威尔士。不过还没等英王动手,勒韦林抢先发起了进攻。一方面,他率领格温内斯的军马,再次渡过康威河,在北线袭扰英格兰人。另一方面,他又命里斯和欧文 格鲁菲兹之子两兄弟,从梅里奥尼德向南攻打希尔迪金。这下约翰彻底被激怒了,同年3月他首先去了格温特,在被称作是南威尔士之门的阿伯加文尼视察战况。随后5月中旬,英王又到切斯特集结自己的军马,会合里斯 格里格、格温温恩等人后,便沿北海岸向西进军格温内斯。
勒韦林当然不会和这支联军硬碰硬,他仍然选择向西收缩军力,把康威河以东直接让给了英王。因此约翰的首次进军,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到了康威河沿岸。但是由于后勤补给没有跟上,军中食物的物价飞涨,士兵获得的薪资连果腹都不够。于是英王只得暂缓攻势,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重新整备各种物资。
到了7月初的时候,勒韦林没有改变自己的战略,仍然在领地上收缩防守。但是约翰这边,无论是在军队规模上还是在后勤补给上,都已经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于是这次英王很顺利的渡过了康威河,诺曼人的军马也首次深入到了北威尔士腹地。随后约翰便在斯诺登尼亚劫掠,所有敢于反抗的城市和教堂,都被英王付之一炬。没了地利的保护,勒韦林自知没有足够的兵力与约翰相抗衡,只得让夫人琼去向英王求和。在自己私生女的请求下,约翰最终还是同意放女婿一马,允许其继续在康威河以西称王。但是康威河以东的领地,全部都被英王割走。同时勒韦林还要交出30名人质,并以2万头牛、一定数量的战马、猎狗和猎鹰作为引发战争的赔偿。
在勒韦林臣服后,约翰又派军进驻南威尔士。格鲁菲兹之子里斯和欧文两兄弟,很快也向英王表示了臣服。于是约翰下令在希尔迪金西北部沿岸的阿伯里斯特威斯新建了一个防御据点,以防备格温内斯再从梅里奥尼德进入南威尔士。在南北两线均取得胜利后,英王终于撤军返回了英格兰。但是威尔士这边的乱局,实际上还并没有结束。
前面提到的另一位迪内弗尔家成员,也就是老国王里斯的长子梅尔旺,实际也参加了对勒韦林的围攻。他原本希望投靠英王后,能够重新夺回自己在希尔迪金的领地。但是前面提到了,约翰并没有将梅尔旺期望的领地交给他,反而自己命人在阿伯里斯特威斯修筑工事。另一方面,虽然英王承诺将南波伊斯的领地归还给格温温恩,但却迟迟没有完成交割,还打了很多折扣。结果格温温恩对约翰失去耐心,再次举起了反旗。最后是里斯 格里格,他也对阿伯里斯特威斯一事不满,同样转换了阵营。这三人大闹南威尔士,不仅焚毁了阿伯里斯特威斯新建的工事,还攻入格拉摩根及格温特等地。因此英王不得不在圣诞节前,来到赫里福德稳定局势。不过这三人当然不可能真的对约翰造成挑战,于是他们很快都投靠了格温内斯的勒韦林,不列颠人暂时又形成了一个对抗英王的联盟。
然而勒韦林自己也是新败,因此仅凭不列颠人联军的力量,是不可能和约翰对抗的。在威尔士的不列颠人领主们背后,实际还有个针对英王更大的密谋联盟。在这个联盟中,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法王腓力二世、教宗英诺森三世,甚至是约翰手下的很多英格兰贵族都在其中。不过在表面上,其中大多数人仍对英王表示顺从。甚至在1212年的复活节,勒韦林还跑到约翰的宫廷中,参加英格兰王室举行的庆典。当然趁此机会同参与密谋的人联系,这才是格温内斯国王真正的目的。
复活节之后,勒韦林等人便开始各自按照密谋的计划行事。当约翰为反攻欧陆做准备时,“狮子”威廉便以苏格兰形势危急为由,将他拉到了北方的边界地区。而苏格兰这边的事刚完,勒韦林又和格温温恩、里斯 格里格、梅尔旺等人,在威尔士发起了新一轮叛乱。其中格温内斯的军马渡过康威河,占据了迪河以西除了里兹兰等两座城堡外的几乎全部领地,并将切斯特伯爵雷纳夫 德 布隆德维尔围困在里兹兰。约翰此时恐怕对去年放了自己女婿一马十分后悔,他很快开始集结军马并从各地招募工匠,显然是要再次攻打威尔士,并建立城堡以便永久性的占领这一地区。
到了1212年8月初,约翰终于集结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马,救出了被围困在波伊斯王室祖传马斯拉法尔城堡中的己方守军。随后约翰返回了诺丁汉暂歇,准备再次从切斯特攻打格温内斯,并为里兹兰的雷纳夫 德 布隆德维尔解围。由于对勒韦林的迁怒,他还下令处死了关押在诺丁汉、勒韦林之前交给英格兰的全部人质。不过就在此时,勒韦林的夫人、英王的私生女琼,给约翰送来了一封密信。在这封心中,琼警告自己的父亲,有人正在密谋要推翻他的统治。于是约翰取消了进攻威尔士的计划,转而去处理英格兰内部参与密谋的贵族们,仅仅派位于爱尔兰海的舰队袭击了格温内斯北边的沿海地带。不过这样的袭击力度,显然是无法对不列颠人造成实际上的威胁的。在北线,勒韦林仍在围攻里兹兰;而南线那边,里斯 格里格又将斯旺西付之一炬。
英王放弃进攻威尔士后,勒韦林等不列颠人领主便少了一大威胁,继续攻击边境地区的英格兰领主。而且随着约翰将军马抽调去应对法王腓力二世可能的入侵,切斯特等地的防备力量进一步被削弱,于是勒韦林很快攻破了里兹兰等负隅顽抗的孤城。随后格温内斯又与法王结盟,约定共同攻打约翰,但是由于教宗英诺森三世的介入没能成行。
虽然勒韦林这边不断将战线向前推进,但是南威尔士的里斯 格里格就没有这么强势了。没有了英王的威胁,迪内弗尔家内部又开始互相争斗起来。里斯 格里格那两个侄子、格鲁菲兹之子里斯和欧文重新倒向英王,并在英王爱将、盎格鲁-诺曼人法尔克斯 德 布鲁提的支持下,于兰代洛击败了他们的叔叔。里斯 格里格只得逃到希尔迪金,投奔之前与自己相争的兄弟梅尔旺。然而同年他还是被英格兰人抓获,随后被关押在卡马森城堡内。
到了1215年,英格兰的内乱进一步升级,反对派的贵族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英王。威尔士这边,自然也站在约翰的对立面。当英王与反对派在英格兰中、东部对峙时,格温内斯国王勒韦林突袭了什鲁斯伯里,并且兵不血刃就占领这个西部边境重地。而同年6月英王在温莎同反对派谈判时,也有威尔士领主的一份。在此时达成的大宪章草案中,56-58条均为直接和威尔士领主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威尔士领地内采用威尔士的传统习惯法、归还从威尔士抢夺走的财物、释放勒韦林的儿子格鲁菲兹等抵押给英王的人质。
当然在约翰篇中已经提及,这次达成的合约草案总共也就维持了3个月的时间不到。英格兰的内乱仍在继续,威尔士的不列颠人领主们也不可能无动于衷。首先是格鲁菲兹之子里斯和欧文,这兄弟俩见英王被拖在肯特郡,于是再次脱离英王在南威尔士扩充实力。对此盎格鲁-诺曼领主释放了被关押在卡马森城堡的里斯 格里格,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以不列颠人对付不列颠人的老办法这次不好使了。
前面提到过,格温内斯的勒韦林曾自称为“全北威尔士的统治者”。而他的野心绝不止如此,现在他要像祖上罗德里那样,做整个威尔士的国王。他任命在同切斯特作战中崭露头角的大战士爱德尼福德 菲肯为总管,随后于年底时整军南下进入中南威尔士。南威尔士的不列颠人领主们,包括梅尔旺、里斯 格里格、里斯和欧文兄弟俩,纷纷投靠了勒韦林。得到这些人的增援后,勒韦林一举攻破了南威尔士诺曼人控制下的数座城堡,其中就包括卡马森、卡迪根、希尔迪金、基德维利等关键重地。
取得了这一系列胜利后,勒韦林在威尔士的势力大增。他力荐由威尔士人出任正空缺的圣大卫主教和班戈主教,打破了此前诺曼人对威尔士地区主教的垄断。除此之外,勒韦林还像先祖那样在阿伯迪菲召开不列颠人领主的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他不仅为南威尔士迪内弗尔家几位成员的领地争端做了仲裁,更是将几乎全部不列颠人领主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其中梅尔旺分得了希尔迪金南部,里斯 格里格则分得了坎特雷夫 马维尔和坎特雷夫 比禅(大、小坎特雷夫)。
诺曼人见勒韦林势不可挡,不列颠人又大有联合的趋势,只好另想他法分化对方的阵营。于是他们将南波伊斯的领地归还给格温温恩,促使他转变阵营帮助诺曼人对抗勒韦林。但是勒韦林很快召集不列颠人领主攻入南波伊斯,此种情况下格温温恩自然也不是对手,他很快战败并被逐出威尔士。逃到英格兰后没多久,格温温恩就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年幼的儿子格鲁菲兹寄住于英格兰。也是因为幼年的这段经历,格温温恩之子格鲁菲兹深受盎格鲁-诺曼人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他将来重返威尔士后的立场,不过这是后话到时候再提。
进入新世纪后,威尔士地区的文化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例如格温内斯国王勒韦林,娶了英王约翰的私生女琼。这样的联姻,在波伊斯等靠近英格兰的地区实际早有先例。而在勒韦林之后,这样的例子只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诺曼人和不列颠人势力犬牙交错的南威尔士。另一方面,从勒韦林的行事风格及他和约翰的一系列和约协议上看,格温内斯的统治模式越来越接近英格兰,开始有了封建契约的种种迹象。再加上一些在英格兰长大的不列颠人贵族,从小深受英格兰诺曼文化的熏陶,更是推进了威尔士地区文化融合的进度。虽然勒韦林在政事层面压过了英王,但是文化上诺曼人的“入侵”仍在继续。在下一章中,这种对抗碰撞下的融合也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