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一场狂欢,一声叹息

本周阅读:《局外人》
1942年,加缪发表了小说《局外人》,随及震惊法国文坛。
我无意于谈论《局外人》有多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对于我来说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可能彼之名著,吾之糟粕。我只想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因人定罪,何其荒谬
默尔索这个老实本分的小职员因为一次次的意外而最终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斩首示众。他做错了什么吗?
一切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他母亲下葬的那一天说起。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惊世骇俗的开头预示着事情的起因,默尔索的母亲死去了,他却连母亲什么时候死去的都不清楚。
紧接着他赶去了养老院,去给母亲送葬,却没有流泪,也不想见母亲的遗容。见过了养老院的各个人物后,便开始要给母亲守灵了。默尔索在守灵的过程中实在困倦睡了一觉,又和门房一起聊天时抽了一根烟,喝了一瓶牛奶咖啡。然后便是匆匆忙忙的送葬。
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最终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这些细节,检察官便认定默尔索是一个没有一丁点孝敬之心,没有一丁点人类道德标准的男人。并由此大加揣测,因为这个默尔索是个道德上的小人,所以他所犯下的罪行是有预谋的,为了人类的公平正义应该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其斩首示众。
可笑吗?对,很可笑。
到此为止,审判默尔索的重点已经不在于其犯下了什么重罪,而在于默尔索这个人的灵魂与道德是否是一个社会公认的好人。因为默尔索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所以一个老实本分的小职员变成了众人批判的小人。
判断一个人的罪行不在于其行为,而变成了其个人的道德水平。因人定罪便顶替了因行定罪。此刻,审判默尔索已经成为了无关紧要的小事,重要的是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来处死他,并予以其他人警示。
一切都是符合程序的,一切都是正义的。
至于默尔索,谁又关心其下场呢?
人生在世,能不演戏作假吗?
当默尔索被逮捕投入到监狱时,因为无所事事,他开始不断胡思乱想。而其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故事,引人深思。
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出生的人离开村子,闯荡四方。二十五年过去了,他功成名就,发了大财。想要带着妻子,孩子衣锦还乡,给母亲妹妹一个惊喜。他一个人住进了母亲和妹妹开的旅馆,没有人认出他,他想开个玩笑。于是有意炫耀其财富,没想到母亲和妹妹见财起意,杀害了他并抛尸河里。第二天,妻子来到旅馆询问时说出来名字,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
一个悲剧,因为谎言而起,因为真相而尽。默尔索由此发出来他的感言——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这句话可以说最能体现默尔索的精神。因为纵观全文,默尔索不能用一般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对一切事都表现的很无所谓。他性格老实本分甚至可以说是缺乏上进心,安于现状。从这些方面看,默尔索只是一个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庸庸碌碌的小职员。但加缪给了这个不太讨喜的小人物很高的评价——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人生在世,能不演戏作假吗?
可以,默尔索可以,所以他死了。
一个小人物却有着英雄的坚持,因为觉得母亲死了没有必要悲伤便没有嚎啕大哭装模做样。因为和玛丽在一起时感到肉欲萌动便无所顾忌。没有什么可以撒谎的,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这不是错,却是罪!
加缪曾用一句前后矛盾的话来概括《局外人》这本书,今与诸君共享。
我们这个社会,要是在母亲的葬礼上哭不出一滴泪,是会被判处死刑的。
后续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你就姑且听之,姑且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