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人&中国茶
中国古代的学者讲究中庸之道,何为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偏正性!
而在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在我看来中庸之道则非常合适!日常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总会有冲突和纠纷,累积下来后患无穷。
说出己见前不妨先听听别人的声音,听完后理性判断合理性再结合自己的见识、知识继续相互探讨寻求能达成共识。这样才是最有营养的一次交谈,戒骄戒躁地吸收、分析、判断、融合、探讨而不是争辩。就像下面这张网络上的图一样,再大的民族仇恨在危难之际也应该已大局为重。无论是中方还是日方,这个行为100%是从多方面考虑了才做出的合理决定,结果100%是双赢的!

当今社会,浮躁、不安、冲动、失落围绕着大部分80、90后全因内心不够强大。为工作忧心,为家庭忧心,为未来忧心。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习得这中庸之道的基础,这则是耐性和理智。而中国的茶是最快的捷径,也是健康可持续的一个日常行为!心态健康则强大,明镜止水的心。

下面就说下是通过一个怎样的过程,通过习茶来培养自己的耐性和理智!(等我吃翻支烟)

其实🍵这个东西,他本体是不会要求我们怎样去对待他的。而是我们怎样去要求自己去怎样对待🍵!从社会上终端的角色即系我们消费者是🍵最后的伴侣,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干掉!而干掉🍵的这个过程,恰恰就是用来锻炼我们耐性和理智。
第一步 煮水
第二步 准备冲泡的投茶量
第三步 准备冲泡的茶具
第四步 用煮开了的水,清洗茶具。(文雅的茶人叫温杯)
第五步 将茶叶投入冲泡的壶/盖碗中
第六步 缓慢且适当的注水速度,将水注入壶/盖碗中(至于怎样才适当的速度,就是练习的过程)
第七步 将茶从壶/盖碗出汤至公道杯(有个很帅气的名字叫茶海)
第八步 从茶海倒茶至茶杯之中
第九步 品饮,注意是品饮,不是海喝!(动作和现实结果是一样,但心态是不一样的)
第十步 放下

这十步,每一步都有特定的动作,特定的时间标准去完成。缺一不可,那一步快了、慢了🍵都发挥不出他真正的味道。这十个步骤,我将会在下一次发文上补上!
时间有余的人每天都可练习一道🍵,时间紧缺的人一周尽量选择时间练习二至四道🍵。其实年轻人通过习🍵来锻炼耐性、理智外,还有一个好处。🍵的这个媒介,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融入。高层上流社会除了美酒雪茄,就到好茶。能真正赏析这些有历史,传统文化的人,一定具备对一个人有没能力的判断力!而能力则是知识、见识、经验的综合体,若你不走中庸之道坚持己见。渐渐想跟你分享的人远离你,走近的同样是只有相同意见的人,你的知识、见识则容易遇上瓶颈。突破不到你还哪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事,遇更多的人!所以一个人要锻炼自己的耐性和理智,虚怀若谷大成也!

最后,我也只是一个90后,只是通过🍵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失误。而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说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