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情中最大的“功利”,与物质无关

2022-06-20 20:54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


以前我们坚信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是不应该夹杂物质和私欲的。否则就动机不纯,感情也就变质了。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爱情的认知及理解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人们开始接受并相信,爱情其实是有所图的,也应该是有所图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进步。


但片面的理解却容易将人们的想法引入一个误区,误以为“有所图”便是单纯地指向物质。


所以一些人也就因此背负了“物质”的恶名。


至于这方面的功利性是否可取,目前恐怕还很难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物质上的功利,绝不是爱情中最大的“甜头”。


爱情中最有益且最应该把握的“功利”,其实远在物质之外,并且对我们具有更为考究的意义。


首先是亲密互动练习。


除血缘关系外,恋爱关系是我们通往人类最密切关系的唯一契机。因为只有这两种关系,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提出绝对的要求。


血缘是天生的,而建立在血缘之外的恋爱关系则需要我们凭借后天的“能耐”去推进和经营。


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信任到信任,从疏离到亲密,从排他到合作。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试错的过程。所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而恋爱的价值,首先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练习机会。


人们常说,感情中一个人出现的时机十分重要。


一开始恋爱的人,通常都很难彼此善待。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落入争吵、伤害的俗套,最后咬牙切齿、不欢而散。


直到后来,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去爱,懂得了如何去处理亲密关系中的那些磕磕绊绊,于是也就“幸运”地遇到了那个“对的人”。


事实上,我们未必是因为幸运,也未必是真的遇到了对的人,而是我们在爱的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将自己成了对的人。


于是对的人和对的人终于相遇。于是才有了对的结局。


恋爱本身是一种陌生关系的进化艺术。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动用我们的情感、智力与技能去研习如何培育出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


这就像一场化学实验。我们将自己和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三观、生活习惯······全都放置在一起,然后慢慢观察、慢慢期待,看它们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倘若反应结果令人不甚满意,那么我们便会推翻这场实验,同时对那些放置在一起的元素一一进行复盘,看看究竟是哪种元素出了问题,哪里需要修正、需要酌情增减分量等等。


直到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比例,我们对于爱情也就有了足够的把握和胜算。


所以恋爱的功利之一,就是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陌生的关系中建立和睦美好的关系。


唯有恋爱,才能“会爱”。


其次是个人成长。


人可以有很多方式成长。


我不太确定离开了爱情这种方式,人的自我成长会不会缺失很大一个部分。


可以确信的是,经历过爱情与未曾经历爱情的人,内心一定会有不同的觉察和体悟。


爱情是一件小事,却足以因小见大。


年少的时候,我们对于爱情的认知大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在这些道听途说的启发下,我们对爱情一边好奇一边憧憬。


直到我们亲身体验了、恋爱了,我们才渐渐懂得爱情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知道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应该看重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


于是我们的爱情观,以至于人生观,也才会逐渐变得成熟和立体起来。


与此同时,恋爱还将教会我们看清他人、看清自己。


作为一种深刻的、互动密切的关系,爱情会让我们将恋爱关系中的对方观察和检视得无比清晰。


我们会洞悉对方的弱点,也会在对方的反馈中觉察到自己的弱点。


然后我们才会在相互揭发中逐渐觉醒和成长。


电视剧《人世间》中,19岁的周蓉爱上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大诗人冯化成。于是她义无反顾地陷入了恋爱,以及婚姻。


在她看来,冯化成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主义者。而她也是。他们都热爱崇高的、有意义的事物。所以他们的爱也是高尚的、美好的、不染尘埃的。


然而直到人近中年,周蓉才发现那个会作诗的冯化成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阳春白雪、那么崇高伟岸。


为了比赛奖项,他会嫉妒、会诋毁他人;为了分房,他会托关系搞小动作。


这一切都令她极为不齿。


而她自己又何尝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呢?


她虽然很欣赏冯化成的诗才,但她同时却又看不起他的酸腐、痛恨他对生活的世俗和无能。


她内心其实很希望自己的伴侣可以是个应付生活的高手,就像暗恋她的发小蔡晓光那样。


只不过以理想主义者自居的她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她的内心是抗拒承认这一点的。


好在爱情帮了她的忙。以一种破碎的方式,迫使她接受所有的真相。


在相爱与伤害之后,周蓉和冯化成离婚了。


所幸的是,这段失败的感情使他们终于诚实地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彼此的对错与本心。


情虽没了,然而他们的人生却由此厚重起来了。


最后,爱情会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但能与我们产生实际联系的并不多。尤其是亲密联系。


有人说,人一辈子其实只需要处理好跟自己身边那几号人的关系就够了,因为真正关系到你生活质量的其实也就这几个人。比如家人、比如朋友,又比如与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爱人。


然而家人、朋友大都跟我们有着相似的生活圈子、相似的生活频率及人生阅历。我们很难通过他们去获得新的见识和认知。


与此同时,出于客观或者主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大家与陌生人的互动几率也已普遍走低。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陌生人发展而来的恋人,几乎就成了我们更新视野和认知的唯一窗口。


一个优秀的恋人,往往会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层次和风貌。他的职业、爱好、习惯、成长经历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为丰富的信息或知识储备。


譬如你也许会看到一个学哲学的姑娘因为交了一个学计算机的男朋友而对编程如数家珍。你也可能看到一个热衷电玩的小伙因为交了一个弹钢琴的女朋友而迷上了莫扎特、贝多芬。


恋爱就像是另一双眼睛,带领我们看到前所未见的世界。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也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中提到,我们不要因为一个女生26岁时已经谈过5个男朋友,就觉得这个女孩品性不太好。因为对她来说,很可能正是因为这5次恋爱,她所在的城市才活了起来。


比如她第一个男朋友可能喜欢音乐,他们去了各种音乐厅欣赏音乐;第二个喜欢绘画,他们又去了各种画廊、画展欣赏画作;第三个喜欢摄影,这样这个城市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记忆,都有他们很感怀的部分,春夏秋冬都有充满深情的东西。


非但如此,如果遇到好的拍档,两个人的经历、想法、见解一经碰撞,则更有可能激发出诸多深刻、新奇或有趣的内容。


还有什么会比直击灵魂的交流更令人愉悦的呢?


所谓爱情,大可不必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必以物质论英雄。因为爱情中最靠谱的“功利”,从来都远在物质以外。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看见”。



END


爱情中最大的“功利”,与物质无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