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笋读书会第二季第三期

2023-10-12 14:46 作者:啊膝爸  | 我要投稿

2023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春笋读书会”第三期在文渊楼教室顺利举行。本期读书会由2023级硕士研究生毛愉主持,陈霞、杨翰琪、龚海婷、魏蜻蜓等同学线下参与,刘秋谊、马琳、胡汶励等同学线上参与。

主持人毛愉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评估与干预》的作者,凯瑟琳·麦金尼斯-迪特里克,美国波士顿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院副教授,持证社会工作师。曾获该学院优秀教学奖并因在教科书中撰写的老年社会工作中涉及临终关怀的内容而获得2003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资助的“最后行动联盟”组织颁发的杰出奖。多年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丰硕。

接着,毛愉同学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社会工作的背景、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状况方面的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药物依赖和自杀问题、虐待和疏于照顾的问题等。本期内容着重讨论和分享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干预

问题一:老年人进入老年期之后都会有哪些认知和情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22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杨翰琪同学根据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及养老院的部分老人存在抑郁的情况,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我价值感低。

2022级硕士研究生魏蜻蜓同学:“有的老人可能会出现痴呆,严重的话会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2023级硕士研究生龚海婷同学补充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症状,例如抑郁症、痴呆症,另一类是非病症的,如轻微的抑郁情绪,认知失调等。”

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霞同学从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模式中发现:我们在与老人相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语气可能会对老人造成伤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服务对象时需要有耐心,爱心,细心,面对自己的家人时更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接着,毛愉同学进一步引导大家讨论如何干预老年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问题。

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秋谊同学提到关于验证疗法的相关知识,验证疗法认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的所有行为都受需求的驱动。也就是说,即使老年人说的话对他人来说没什么意义,但实际上老年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试图与照顾者或其他人沟通。验证疗法不是尝试引导患痴呆症的老年人有时间和空间概念,而是尊重老年人感知的世界,运用其感知的现实,以了解老年人想表达什么。所以如果老人说出一些毫无逻辑的话或者表示听到一些我们没有听到的声音时,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去分析老年人作出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让老年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

杨翰琪同学分享了人生回顾疗法:这是一项比较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痴呆老年人的认知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有着积极作用。

陈霞同学接着补充杨翰琪同学的观点:人生回顾一方面让痴呆老年人重温自身经历过的困难和的困难和如何应对人生经历中的焦虑和冲突,有助于老年痴呆老人提升自我认同感,重拾自信与乐观的心态以积极面对当下的老年生活。另一方面,痴呆老年人在回顾的过程中,可对所遇到的悲伤往事和矛盾冲突进行重新的建构,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以正视悲伤的事实,释放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老年生活,且可帮助痴呆老年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魏蜻蜓同学说到针对老年人的情绪、心理、认知等问题可以开展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缅怀小组等;龚海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谈及多学科合作(社会工作者、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协助缓解特殊问题老年人尤其是临终患者的身体、心理痛苦的方法。

问题二:如何评估老年人的自杀风险以及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去介入?

针对老年人自杀风险的评估问题,毛愉同学、杨翰琪同学和龚海婷同学认为要注意老年人的自杀准备行为:注意老年人有没有关于自杀的具体准备,比如整理自己的衣物、交代重要的事情、把贵重的物品送给他人、表达关于自杀的想法、准备具体的自杀方式等。

2023级硕士研究生胡汶励从老年人自杀原因的角度分析了抑郁和自杀的关系,抑郁是老年人自杀最重大的风险因素。身体疾病、近期亲友去世也会增加老人自杀的风险。老年人在伴侣去世后的第一年自杀的风险最高,以后这一风险会逐年降低。受到社会歧视,被家人虐待和遗弃也是自杀的高风险因素。

关于如何预防老年人的自杀,2022级硕士研究生马琳同学说到,当有老人说一些过度抱怨生活或者想自杀的话,社工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先要稳定老人的情绪,预防或避免老年人采取过激行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老人沟通,逐步引导老年人诉说心中痛苦;专心聆听,适当用肢体语言给予老人情感关怀与支持,疏导老人心理郁结。

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第一,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护工和家属进行预防老年人自杀的相关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去帮助老年人改变一些错误认识,并增强捕捉老年人自杀征兆的能力。

第二,开展关爱老年人服务、让老年人感到自己仍然被家人、社会所需要、所尊重,增强老年人的责任感和认识自我价值。

第三,对患有重大疾病等引起长期痛症的老年人,社工可以整合相关资源为他们提供免费康复护理服务。

第四,社工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讲座,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老年人自杀。

第五,工作者必须关注节假日、恶劣天气是否对老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特别是孤寡老人。

第六, 社工对有自杀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重点排查评估,实施有效危机干预。

本期读书会让成员相互学习到关于老年人的认知、情绪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干预。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年老不是问题,歧视和对老年人的偏见及对老化过程的误解才是问题。未来我们也会秉持专业伦理为有需要和面临困境的老年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排版|魏蜻蜓  陈霞








春笋读书会第二季第三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