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大小机构,百里挑一,结果证明我太幸运了!

基本背景
本科:上海交大
GPA:86.83
TOEFL:112(25)
GRE:160+169+3.5
申请结果
AD:HEC-Yale M2M,NUS MSBA,HKUST MIMT
前言
我的本科专业是金融,学校的课程设计并不是纯金融,也涵盖了经济学类专业、数学和编程的课程,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足够覆盖学生今后的发展需求。因此,在申请时我能满足一些专业对先修课方面的“硬性要求”。
大二暑假时,我做了一段管理咨询的实习,觉得这是我挺感兴趣的方向。我可以用我所知道的一些分析方法来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这段实习中,我感到自己为团队、为项目做出一些贡献;自此,我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下定决心走留学的道路时已经是大三上了,说实话这个时间其实已经偏晚了,有一些申请前期的工作,比如GT,不得不抓紧去准备,时间真的挺仓促的。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世毕盟遇到了非常优秀的mentor和培训师,在申请阶段的选校、文书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指导意见。借此机会,我对自己的申请季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可以对学弟学妹有帮助。
关于GPA
我本身GPA平平,个人觉得是我bg里最弱势的一项,好在我每学期GPA曲线基本都是往上走的,这能给Admission Committee一个比较积极的暗示,相信我未来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学弟学妹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GPA,争取走出上扬的GPA曲线!
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一些课程的平均分偏低就放弃选修那些偏难的数学类和编程类的课程。纵然GPA重要,但我觉得具备一定的skill set也是很重要的,这既能体现出我和其他candidates有什么不一样(除了GT这些硬性指标),也能证明我真的对我的职业目标有passion。一个最简单的能体现出我具备一定skill set的方式就是说我上过这些课吧,当然如果在实习中有运用到就更好了。即使对GPA可能有一些些负面作用,但也让我看起来更接近于“有为职业目标努力去积累一定的技能”、“匹配我们项目对学生的要求(编程等等)”这些“形象”。
这边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真的专业课GPA想不出办法提高,选修课自己努力一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高GPA。尤其是想申请泛商科方向的同学,我认为更应该注重于总GPA而不是major GPA,其实商科申请中“转专业”申请的case不在少数,应该能体现出对方院校其实没有特别苛刻于主修专业是什么,所以我觉得他们对major GPA的关注程度也不会超过对总GPA的重视程度。当然我并不是在说主修课就直接放手了,这显然也不能服务于“更高的总GPA”这个目标hhh具体如何协调要看个人,我只是建议不要一根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专业课,结果选修课拿一些B甚至更低的分数,就有点太亏了。
关于GT
几乎每位前辈在申请总结里都会提到“早考GT”这件事情,我就不赘述其重要性了。但我也想告诉那些没有大一大二就决定好要出国留学、因此也没有“早考GT”的同学们,也要相信It’s never too late。
我一开始对考T有些恐惧,因为觉得自己准备得太晚(大三上才开始备考),必须要考出满意的成绩的压力挺大的。到大三结束前,我的TOEFL分数只能算是qualified(在我优秀的mentor眼里都不算qualified)的100+的分数。但毕竟T是商科申请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迟早是要正面面对的,想要去理想的学校必须先战胜TOEFL。所以,大三暑假,我利用暑期实习之后半个月的空闲时间集中性复习,在大四开学前又考了一次,才考到了110+满意的分数~
给准备TOEFL的同学一些小建议:TOEFL还是有套路的,我觉得多练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输出型板块(口语写作)可以请厉害的老师指导一下,输入型板块以自己练习为主吧。如果一次没考好也请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GT也是看运气的,这次运气不好就再多准备几个月,下次重整旗鼓再考出好分数~(如果多次都达不到理想分数的话,还是耐心练习吧emm)
另外,建议大家尝试着去对reading和listening产生兴趣。其实都是很有趣的一些百科小故事,就像在读encyclopedia一样去做题吧。如果带着厌恶、烦躁的心情去考试,可能结果会令人更烦躁。
关于GRE和GMAT的选择,其实我是因为申请季之初不确定自己申请方向是纯商科还是会和quant有一点关系的学科,而选择了适用面更广的GRE。我整个大三的寒假都投入到GRE复习,包括不停地背新单词+复习前几天刚背就忘了的单词、刷题、写作文。备考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但人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想要拿到好的分数必须要付出努力,没有捷径可走。3月初去考试的时候,我其实没有100%掌握GRE单词,甚至没有80%,但我想考一次试试看吧,抱着“反正肯定要二刷的”的心态去考,给自己留点余地,避免过大的压力。考试过程中还有比较具有启示意义的一段小经历:GRE的考试是自适应性的,当我做到第二套verbal的时候,我觉得题目里的单词我都认识,就觉得我应该是第一套verbal分数爆低吧,第二套给了个easy难度。虽然想好要二刷的,但还是有点伤心,做第二套verbal前几题的时候精神有点恍惚,还好还是比较快缓过来了,后面的题好好做了。最后results当场出来,我看到已经达到了我的目标分325+我真的不敢相信(毕竟我觉得自己第二套verbal是easy,做好了320-的准备了)。后来ETS上查自己的错题,发现第二套前几题正确率奇低,所以说心态还是很重要啊(而且我这是自己吓自己,明明不是easy),面对自适应考试得自己调整好状态。就这样很莫名地一战分手GRE,是我申请准备阶段的最值得开心的经历了(尤其是在和T的鲜明对比下)。考完之后我也考虑过是否要再考一次G,冲一下更高的分数,但由于大三下的时候TOEFL还没考到理想分数,所以就决定和G拜拜了,专心攻T。
给准备GRE的同学一些小建议: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努力准备,能记住多少记住多少。刷机经真的很有用,GRE也是有循环使用的题库的,如果刷到的题就是考试遇到的题就真的很幸运了(而且从我和同学的经验来看,其实碰到原题的概率挺高的)。
关于实习
我的实习一共有四段:1个月外资房地产+3个月战略咨询+1.5个月国内券商+8个月MBB咨询(也是申请时还在做的一段)。和之前学过何种技能一样,有两段咨询的实习经验可以给一些商科项目的Admission Committee一种暗示:我有为了我的职业目标努力&我match你们项目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我个人认为商科项目Admission Committee挺看重Big name,在面试的时候我被问到两家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对于国际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实习就没有被问及,但也要保证做的事情和你的目标是有比较强的关联性的。另外,其实我觉得大部分实习中都会有比较“枯燥”的任务,但其实从这样的任务中我们也能学到方法技巧,或者自己动脑筋如何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都是挺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觉得无聊就放弃了,选择一段实习就要负起责任来,并且自己想办法从既定工作中多学习一些知识、技能。
另外建议大家在实习的时候,阶段性地对自己做了什么、整个团队做了什么、项目目标是怎样的等等问题做一些归纳总结,一来是更清晰地认识项目目标,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不是盲目“搬砖”,二来也是便于未来写文书时storyline的串联,以及面试时有框架、有逻辑地回答一些关于实习的问题。日常总结是我自己一直保持着的习惯,在写文书和准备面试的时候发现,根据当时的笔记,还能回忆起大部分项目中接触的事情~所以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未雨绸缪吧~
其他感悟
我觉得我从自己的申请季中总结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正确定位和匹配。正确定位包括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也包括在选校时针对项目期待的candidate和自己的水平能力的合理匹配(比如工作导向还是研究导向,工作的话大部分同学是去什么field)。其实在这一方面我也扮演过“前车之鉴”,一开始太过在意自己的“短板”——GPA,对自己有些低估,第一轮自行选校时我写的大部分项目在mentor和培训师看来都属于“保底”类,幸好两位老师给我了很多建议,提醒我应该多加一些冲刺项目,否则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申请过多的保底项目。另外,也可以稍早一些申请部分冲刺校,如果成功被梦校捞上岸就可以提早结束申请季(至少不用申请保底校了,可以轻松一些),如果没有,也是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提醒自己需要踏踏实实地好好准备之后的申请,在申请季之初意识到这些还是幸运的。不过对于参加越多面试表现越稳定越出色的同学还是不建议拿梦校来试刀了。总之,希望大家能看清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也要清晰自己未来职业目标是什么,结合以上两点选择想要申请的项目~
第二点就是要认识到每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要期望自己可以实习也投入很多,同时GPA也能保持得很高,同时标化考试也准备得很好(虽然我知道是有大神可以做到hhh但毕竟少数)。确定好阶段性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吧,比如假期如果实习的话恐怕无法全身心投入标化考试准备,学期中如果课很多又希望有好成绩,那实习方面的投入和收获也会相对少一些。因此,建议大家确定好自己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到底是什么,然后平衡好主要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点是要放平心态。处于申请季的各位压力都挺大的,尤其是没有满意的offer的同学们。对于没有offer会比较焦虑的这类同学,可以早期申请一些和自己水平相当的项目(不是拿到了也不想去的项目hhh),让自己心定一些。
希望大家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相信只要好好准备文书、面试等等,未来自己一定会有好结果!
关于世毕盟(GGU)
我觉得世毕盟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帮助我正确定位。Mentor和培训师的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我认识到什么样的项目是以我的bg正好申请得上的、什么项目是冲刺,而什么项目是保底。如果没有世毕盟的帮助,我可能有一些冲刺校都不敢申请,也可能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申请保底校。
另外,世毕盟对各硕士项目的全面了解和熟知程度也极高,使我可以对目标学校和专业方向有更多的了解,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同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mentor和培训师每次meeting中提出的指导建议。由于申请的方向比较杂,每个项目的差异都非常大。Mentor和培训师都会和我分享她们了解的项目的招生情况、风评等等,也会帮助我更深入地思考我需要展现怎样的能力、我应该如何串联storyline来展现这些能力等等。
此外,在行业中,世毕盟占有绝对的名校录取优势,各个专业方向的顶尖项目都有很多学生录取,世毕盟也很贴心地为录取同项目的学生组建了提前沟通的平台,让我们在留学前就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减少了去陌生环境的精神压力~
最后,我依然想说,能申请到这样的学校,核心是自己的能力。世毕盟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无中生有”。对每个项目的深入研究需要自己完成,文书的思路整理和攥写也需要自己完成,因为只有自己才清晰自己有什么能力更出众,只有自己才最清晰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只有对自己的storyline清晰地梳理后,才能从容地在面试中说出自己的故事、展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