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在俄波罗的海舰队咽喉的芬兰新尖刀——波詹玛级护卫舰

芬兰于2008年开始进行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的预研工作,并于2015年启动名为中队2020的海军现代化计划,旨在用4艘多功能护卫舰替代未来要退役的4艘劳玛级导弹艇,2艘海曼玛级布雷舰和已经退役的1艘波詹玛级布雷舰。在2017年的芬兰海军成立99周年日上,芬兰海军正式将中队2020命名为波詹玛级,继续这一舰名的传承

波詹玛级首舰原定2022年初开工建造,2025年交付,其3艘姐妹舰也将在2022~2024年间开工建造,2027~2028年间交付,但因为设计上的变更以及设备采购进度落后于预期而未能实现。修正后的新计划将首舰开工建造的时间定在今年10~11月,海试时间定在2026年,到2029年将完成全部4艘的交付


在此前公布的数据中,波詹玛级舰长114米,舰宽约16米,吃水约5米,排水量3900吨,舰员编制约70人。舰内装有1台25MW的LM2500燃气轮机和4台1.92MW的MAN 12V175D柴油发电机,采用CODLAG(柴电燃联合)推进,由LM2500和2台MAN 12V175D提供总共约30MW的推进功率,航速达到26节,航程3500海里
不过根据芬兰海军3月31日最新发布的文章,波詹玛级护卫舰在最终设计阶段稍微放大了舰体。舰长和舰宽分别增加至117米和16米,吃水略微加深至5米,排水量增加到4300吨,舰员编制略微扩大到73人,推进功率精确至29MW,并公布其续航力为14天

由于芬兰独特的地理环境,波詹玛级设计上就考虑了芬兰近海以及波罗的海的恶劣海况和气象条件,可以在秋季风暴和冬天结冰的海面活动。较浅的吃水深度使其能更好地利用芬兰近海和群岛的地理环境掩护自身。大航程和续航力减少了回港补给的频率,增加在海上活动的时间。较高的航速可以支持任务的快速响应。另外得益于更大的舰体,其可以搭载的武备是导弹艇的10倍,并有足够的升级冗余支撑其服役到2060年代


波詹玛级的主炮选用了一门瑞典博福斯MK3 57毫米舰炮,这是来自现役的哈米那级导弹艇的二手货,后者已经在MLU(中期升级)中将主炮更换为博福斯MK4 40毫米舰炮。副炮则选用瑞典萨博的追踪火力遥控武器站


主炮后方配备有8单元美国洛马生产的MK41,一坑四的方式装填32枚美国雷声科技生产的ESSM(改进型海麻雀),是本舰最主要的防空火力。反舰导弹则使用以色列IAI(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的迦伯列MK5,射程可以超过200公里

反潜鱼雷选用萨博的Torped 47,弹径400毫米,使用固定安装的双联装发射管发射。此外,由于波詹玛级需要替代布雷舰的职责,因此尾部设有水雷储存舱,可以从舰尾释放水雷

雷达和作战系统方面,波詹玛级大量使用了萨博的产品。萨博向芬兰提供了综合桅杆,海上长颈鹿4A FF(固定阵面) S波段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海上长颈鹿1X X波段AESA雷达,CEROS 200火控雷达和9LV作战系统

声呐方面,萨博负责为波詹玛级提供轻量化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此外挪威康斯伯格也有参与,旗下的SS2030和SD9500将分别作为波詹玛级的舰壳声呐和吊放声呐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