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子推书《晚熟的人》

2023-03-28 23:47 作者:文文文汇啊  | 我要投稿

总评:现实即是传奇,传奇即是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与戏剧性远远胜于任何小说。一部把生活写透了的书,一部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小说。

先说一点心里话: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之前对莫言老师的声音的确大了一点。

道歉……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都是短篇,可能真的和他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感觉是不是有点“江郎才尽”了。所以之前没看完就妄下评论,我为自己之前的偏见道歉。

书评如下:现实即是传奇,传奇即是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与戏剧性远远胜于任何小说。一部把生活写透了的书,一部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小说。

这无疑是一本好书,至少是一本敢说真话的书,书中对很多乱像的描写与批评,真的太牛了。推荐理由如下:

第一,在这书里有虚伪的知识分子们,有制造谣言的“公知们”,有说风就是雨的群众,有自命不凡却不肯脚踏实地的说梦人,有身怀绝技却死于中年的人,有为了孩子敢和狼拼命的伟大母亲,还有那个一次一次出现的“晚熟的我”。就这些形象而言,就这些形象所讽刺的那群人而言,莫言在我心里又厉害了许多。还有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莫老借他人之口对自己的批判,这说明他自己也的确知道大家对他的赞美与谩骂,但是他能这样坦然地写出来,并借叙述人之口说出,“我没有什么厉害的”之话,就证明诺奖之后的莫言还是有在好好审视自己的。没有骄傲只有谦逊,而谦逊证明他还能进步。

在这个人人都写虚构的时代,莫言还是向现实开刀了,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如果他还在,应该比《晚熟的人》更敢写吧。

第二,这本书很幽默。这种幽默的风格让我想起刘震云的刘氏幽默,也是带着浓浓乡土味儿的,也是幽默之余还能让你思考片刻的。书中的幽默与讽刺往往一起书写,写到“我”的朋友对我的奉承,“哥,以后家里人整容都要照着您的样子整了”“哥,虽然他的字写得比您好看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怎么能让他打着您的旗号卖字,我二话不说就把他举报了”“行了,你还是别说了”

看到这里,我真的会怀疑,莫老真的看透了自己成名后大家对他的奉承吧。还有还有一些别的幽默这都需要读者们自己去看了,毕竟笑点密集,我的记忆力也实在一般。

第三:大量民间的俚语俗语,使得整部小说的乡土味儿很正。每个人物说出的话与人物本身不突兀,很nice。以后若是有人研究莫言小说笔下的民间色彩(文化),这本书真真是极好的素材。

第四,关于虚构,这本小说很牛的一个点在于,他似乎玩转了叙述的手段,把整部小说介于一个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当年以为他写的是纪实文学了,他的叙述语言、视角告诉你,这是小说,认真你就上当了。当你觉得这是小说的时候,他—说是叙述人也好说是莫言自己也好,跳出来告诉你,后面这个人变坏了,后面的事情我实在不想讲了,太痛苦了,但是“他”跳出来之后,反而造成了更想读的悬念,所以你说“他”到底是在打破悬念还是制造悬念。

如果整部小说集都有原型,那么《晚熟的人》应该说是国内最好的非虚构作品了。以说书的方式讲述,或者只是以一个“我”的见闻来讲述故事,带有了主观性也带有了限制性,非但没有减弱小说的文学性,反而有很多叙述收发器、角度的转换,让你觉得一会儿现实,一会虚构,真真假假。

这本小说不同于梁鸿的“梁庄系列”,有相同比如都是写村子里身边人的事情,写自己故乡里的人和事,但梁鸿的明显偏“纪实文学”,有作家个人的评论,有文字呈现的完整过程,如采访—录音—整理,作家就是在记录,文学性的特色微乎其微。

但莫言的这本不同,很明显就但指叙述人这一点就已经赢了,你根本分辨不清楚他到底是在纪实还是虚构,但是当年分不清的时候,虚构就已经产生,当莫言隐身又出现在作品之中的时候,叙述的手段就已经产生。

加之,故事的编织也比梁庄系列要更像小说,单独的篇幅,情节的反转随着叙述人的见闻而反转。语言就更不用说了,莫言的文字,想象、夸张、写景、抒情、气氛、幽默、讽刺他都游刃有余的。但论叙述这一点我觉得一定有很多学者研究。这本小说如果是一本非虚构小说的话,无疑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非虚构小说。

第五,关于作品背后的作家人格。这里的每一部短篇小说都像是一则寓言,篇幅越短的越像。最后的结尾每次都觉得有点仓促,但它就是完结了像是生活中各种突然而至的意外。对篇幅的吝啬更有了一种陶渊明笔下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里面所隐喻的那些道理也许需要我二读三读才能参透一二。

而这些说清了的和没有说清的道理是莫言的人生价值观的投现。

这里我们看到了莫言对世上乱像的忧心与批判,也写明了他的态度和善良。对于高知要卖给他谣言这里,他本想以谣言来回击谣言,但是“他”还是删除了文字,重新输入为“不买”,这里无疑是莫言对这一乱象的批判讽刺,但他依然想着留点善良,留点善良,别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最后借莫言昨天公众号中说的最朴素的人生哲学中一句话结束评语,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有所收敛吗?

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结论是悲观的,但莫言还是想借文字传达些许人性光辉的希望,正如鲁迅笔下的反抗绝望一样。

在如今的时代中,老一辈的作家或者归隐或者成为明星或者如某些作家一样自毁前半生的用作品积攒的荣誉,但如莫言这般还在自审自我批判自我拯救的作家,不多了吧。

啥也不说了,望莫老保持优秀,健康快活。





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子推书《晚熟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