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祛湿”的好时机,身体有6个表现,说明湿气太重了
进入6月,气温升高,雨水丰沛,这正是一年最容易招惹“湿气”的时节,但同时,这段时间也是给自己“祛湿”的好时机。
6月不祛湿,一年湿漉漉。6月祛好湿,一年不反复、不生病。

注意:身体有6个表现,说明湿气太重了
1、舌苔有齿痕
舌苔有齿痕主要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的原因,因为人的湿气太重了,就容易让舌头跟牙齿碰撞增多,可能有一些人并没有注意,但其实只要自己多观察舌头也是可以发现的。
2、头重脚轻
湿气侵入人的体内之后就容易让人感觉头重脚轻,有些时候感觉头昏昏沉沉的,总是提不起精神,特别是在中午吃了饭之后还非常想睡觉。
3、大便不成形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当人体沾染湿气,过重时便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这时会明显在大便上见分晓。
可见大便不成形,甚至还会有一段时间的便溏。大便拉完后还会有一些黏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些都是湿滞的表现。

4、关节僵硬
湿气进入人的体内之后,会入侵人的关节,身体的观前跟寒气相遇就会形成寒湿,也就容易导致人的四肢僵硬,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会更加明显。
5、皮肤异常
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容易使人起皮疹。当人体被湿邪侵染时,也容易出现湿疹,这时可见在身体下半身或脚部出现瘙痒的现象。
除此之外,湿气在人体内长期没有得到缓解时还会阻塞毛孔,可见于在背部长痘痘。
湿气还会影响皮肤的湿度,体内湿气过重,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脸部也爱长痘痘、长斑点。
6、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主要就是身体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推其在人的体内无法排出去,身体里面的湿气太重,就是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湿气重了,怎么办?
吃一吃
每天吃一种,天然"祛湿食物":
高粱——高粱有"五谷之精"的美誉,其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温中、消积和胃、燥湿祛痰的功效。
脾虚被湿邪所困、消化不良以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者,多吃些高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扁豆——白扁豆性微温,有健脾养胃、化湿气、利尿消肿、明目清肝等作用。
粳米也是中药食材之一,有健脾养胃、除烦益气的作用。将白扁豆和梗米放在一起煮粥喝,可以很好的健脾、养胃、祛湿。
冬瓜——对付体湿,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冬瓜。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胃降火之功效,常吃可减脂祛湿,可以熬制冬瓜排骨汤,也可以清炒冬瓜片。
喝一喝
金棒须茶对去除湿气是很有帮助的,湿气重,进而虚胖的人,不妨多喝一点。

【材料及做法】
取50g左右的长白山棒子须,用开水冲泡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喝了。
【方解】
金棒须茶,有益肝、胆、肾等经脉的作用,并且有利水、促进体内多余水分代谢的好处。夏天喝金棒须茶还有凉血泄热的功效,不仅能够排出体内的湿热之气,还具有抗结石形成的作用,全家人都可以喝。
【提醒】
如果脸部浮肿,可以加入益母草和丹参。长白山棒子须,能利尿、去湿、消水肿;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参则有助提升、加强气血与淋巴循环。
按一按
当你轻微踮起脚尖,然后会发现小腿后侧有一处肌肉隆起,而其末尾凹陷处可是一个关键的祛湿穴——承山穴。

从中医学上看,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要穴,这可是承载人体阳气的重要经络,所以按摩承山穴就相当于不断刺激体内阳气的滋生,促进体表温度的增长,从而利于湿气的排出。
每次按摩承山穴时,用力需稍微大点,以出现酸痛之感为宜,另外拍打穴位也是不错的方法。
走一走
每天抽出5分钟,走走"祛湿步":
祛湿步,其实就是一个蹬腿的动作。湿气大的人可以采用"祛湿步"的方式散步:
双手叉腰,后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脚尖勾着蹬出去。走得不用太着急,走稳一点、慢一点,只要把腿抖起来,气血循环就舒畅开,经络就疏通。
祛湿步,可以促进腿的气血循环。腿的气血循好,湿气就能很好地排出去。
泡一泡
大家还可以多泡泡脚,在冬天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泡脚的习惯,但是夏天却忽略了。

实际上,一年四季泡脚都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在夏天泡脚的温度不宜过高,感觉到舒适即可,冬天泡脚的温度要适当调高,才能达到祛湿气的效果。
泡脚时,也可生姜、艾叶、茯苓等,祛湿效果更明显。
生姜泡脚对散表面外感的湿邪,从表而解是可以的,但对内湿和湿热就不太适合。用艾叶泡脚,主要是治疗湿气重、寒凉性的疾病,比如女性小腹冷痛、痛经,宫寒不孕等症。
茯苓的功效主要来自足部丰富的血管,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