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我至今单身的原因(希望能给你们提供经验教训的参考)

2023-02-24 19:46 作者:剑影Chinack  | 我要投稿

    最近翻看了点教材,看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章,它让我不得不重新正视我自己作为青年中期的人的爱情问题。其实如果真的按照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来说,我从中学到现在为止,连一次正式的恋爱都发展不起来,完全在情理之内。     我之前也调侃,说我具有排他性,而且是内排。调侃归调侃,其实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这是在没有进入恋爱阶段就开始的内排,也就是说,我没有女朋友,但是我害怕别的女生介入我的恋爱关系当中和我交往,也就是说我把原本该成为第二方的人处理为了第三方     其实从生理角度来说,异性是该相吸的,但是我们曾经所处的环境带来的舆论压力总是会让我们刻意去回避异性,而由于这种烙印太过于强大,以至于现在换了环境还是会被束缚着。但是这或许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现在哪怕是吃饭,我也很少看到不认识的男女拼桌吃饭,哪怕是实在没办法拼桌,也是彼此坐着最远的对角座位。由于恋爱是遵循人际交往流程的,又由于这样的心理作用导致我和周围的异性根本熟不起来,就根本不会产生所谓的好感。而且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初入大学相处时间比较短也使得我在大学与朋友间的熟悉程度并不深,再加上我本人所追寻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在交往上我很难和异性有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其实在中学阶段,我也是有过一些与异性交往开始打破陌生的边界而开始熟络起来的案例,但是每当这种关系遇到将要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都是为了遵循规则而回避掉了,要么就是害怕单向的爱慕被人病诟为狗而沉默了,或者是本身还不错的关系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慢慢的就被淡化了,因为哪怕是我们利用互联网也不可能绝对地打破时空的限制。     还有就是我个人的人生观的因素。我本身是个乐观的人,但是我的乐观并不同于乐观主义精神的那种乐观。我的乐观是属于不论我面临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够承受的乐观。就比如高考前,所有人都被压力打垮时,唯独我心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当时的数学一考完,就有很多人哭的稀里糊涂,我其实比他们做的还差,但我仍旧觉得可以接受。一进到大学,他们都在抱怨大学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模式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仍可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其实我并不是不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也并不一定真的预料到了不好的结果,而是选择了平心接受了不可抗拒的结果。叶生叶落,树亦然不动,树生树死,大地依然常青。这种乐观,就好似哪怕是明天就是生命的尽头,我心依然平静。这种乐观,不同于满腔热血的革命热情,在洞悉了一些基本的社会现实之后,或许我也找不回那种热情的理由了,但我会以我的乐观过好属于我的每一天。     这种乐观的好处就是,我在大流量社会里并不会太过浮躁,偶尔还是能沉下来审视自己,完善一下自己的ID,检点一下自己的收获。但是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我的生活缺乏激情。当别人问及我想要的东西,我发现其实我没什么特别想要的,有无一件在世人看来是珍宝的物件于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反而在刻意避免和克制激情,因为我曾从别人的故事里学到过:没有拥有之前或许有没有无所谓,但是一旦拥有了,却无法接受突然的失去。然而,没有激情就和爱情划上了不等号。虽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也足以让很多有关于迷恋的东西在我这里变得不那么容易存在。理性克制着爱情,但是感性带来的激情却足以推倒理性,而感性却不够激情,多么绝妙的组合。换句人听得懂的话就是,不懂浪漫的时候是真的不懂,懂了点浪漫之后发现自己不敢浪漫。     关于承诺嘛,长期的承诺我肯定是没有能力去做到的啦。那么短期呢?至少,去传达你爱一个人的决定啊?啊哦,表白这种事情,还真的不简单,尤其是当面像人表白,光是勇气就不好说,时机、技巧什么的我也搞不懂,捕捉信息什么的永远慢人一步/敲打。所以,所有的这些都只存在于我的颅内实验里面,说白了就是设想过场景,但是始终是没有实践过。毕竟我也不可能随便逮个人就来实践吧     至于约翰·李的爱情六种形态,我倒是见过其中之四,但是友情之爱和利他之爱我暂时还没有从别人身上观察到过。其他四种倒是特别盛行。不过,我又挺反感那些建立在激情和排他性极强的控制欲上的爱情,以至于,我不可能在那四种当中做出选择。     那么,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要素当中“激情”和“承诺”我都难以实现,而约翰·李的六种形态中其中四种我不会选,而另外两种又遇不到,再加上我个人的人际交往阻断“好感”的产生,我这娘胎单身体质不就是理所当然吗。换句话说,你小子活该单身

关于我至今单身的原因(希望能给你们提供经验教训的参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