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想卖苏-35但中国要买苏-57?美国又想挑拨中俄关系

文/行走斯图卡
前不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中国外交部先后高度评价了当前的中俄关系,强调中俄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很快,就有美国砖家开始来找茬了:有的砖家说俄罗斯想向中国推销苏-35,但是中国嫌弃它太落后;也有的砖家说,中国想引进苏-57的技术,然后转卖给美国。对于这些美国专家的话,我们只能说:就你们戏多!
首先是关于苏-35的消息,美国《军事观察杂志》上周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提到俄罗斯想向中国提供更多苏-35,但是中国拒绝了。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总结起来理由其实就一条:作者认为苏-35战斗机除了发动机技术略领先于中国外,其他技术基本上都已经落后,因此中国看不上苏-35。其次是关于苏-57的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有美媒宣称俄罗斯很快就会将苏-57的技术提供给中国,而中国引进后很可能将其作为“礼物”和美国进行交易。
针对苏-57的消息,就算军事知识再有限的网友,也会觉得美媒这个消息大概是从火车站卖的盗版杂志上抄下来的。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军事专家列昂科夫的话称,中俄之间至少5年内不会讨论苏-57的技术转让问题,而且俄罗斯出口武器往往都是“性能缩水”的版本,比如提供给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技术就是如此;美国炒作这件事,是在营造“中国穷兵黩武”的氛围,至于所谓“中国向美国转让俄罗斯技术”,不过是美国挑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罢了。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可能恰恰相反:中国对苏-35的兴趣可能比苏-57更高。中国对苏-57兴趣不大,是因为两国对五代机的理解方式不一样,由此衍生出来的五代机作战理论不一样,歼-20和苏-57在性能上取舍的方向也不一样。苏-57是一款适合俄军作战体系的战机,但不一定适合解放军,因此在拥有歼-20的情况下,解放军并不急于再引入一款重型五代机。
但是苏-35就不一样了。解放军装备的第一款四代/四代半战斗机就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苏-30,作战体系的成型和发展,也与俄罗斯有很深的渊源,但是这并非解放军愿意继续引进苏-35及其技术的根本原因。诚如美国专家所言:苏-35战斗机的航电、火控和雷达等设备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即便是发动机领域,随着“太行”最新改进型号的问世,中国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也明显缩小——从硬件设备来看,中国似乎没有继续引进苏-35的理由。
但是俄罗斯还有一项优势值得中国学习,那就是系统整合能力。尽管硬件设备落后,但是俄罗斯工程师凭借出色的系统整合能力,能够将子系统的性能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种能力在航空技术领域非常重要,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靠大量的设计经验来沉淀——这方面,中国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更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研究苏-35能够有助于中国工程师学习俄罗斯同行如何优化和改进苏-27战斗机的各个子系统,并且将相关经验用于歼-11战斗机的改进工程中。
中国已经拥有歼-20,还有在FC-31“鹘鹰”基础上设计的第二款五代机,为何还要重视歼-11的改进?这点可以从美国最近的一个动作上找到答案。
最近有美媒披露,美国空军计划重启F-16生产线,并且正在认真考虑压缩F-35机队的规模,重新采购F-16。在专家看来,美国空军这么做,不是因为F-35真的很差,而是它最初的设计思路和新的作战环境形成了脱节。
美军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少量F-22就能确保制空权,其他战机没必要跑去跟敌机缠斗;对地攻击方面,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战斗机没必要冒险进入敌军防空网投弹,载弹量和航程反而成为作战效率的关键——因此美军认为没有必要维持“全员五代机”,四代/四代半战斗机依旧“老当益壮”。
美军的变化,对中国空军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也意味着歼-10和歼-11这些老将在未来也不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升级,依旧能够保证部队战斗力和作战效率的稳步提升。如果中国工程师能够设计出一套将歼-11升级为“全员苏-35”水平的改造方案,这样的投入一定很划算。
所以,不管美国专家说什么,我们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提升装备水平。未来不管是不是继续引进俄式战机,是引进苏-57还是苏-35,有一点是肯定:对于中国来说,采购武器装备是买方市场,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最合适的武器装备和技术;这跟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不同,他们是卖方市场,只能买到别人愿意卖的,这就是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