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竟然觉得「蒙古包」和「敖包」是一个东西 ?!

2023-08-20 12:21 作者:404公路团  | 我要投稿

在最新的纪录片《内蒙,变迁中的现代牧歌》发布后,不少伙伴私信我,问那个山顶上的蒙古包在哪里、为什么纪录片里的牧民没有住在敖包里。嗯... 我想有必要把蒙古包和敖包的区别和大家讲清楚。



蒙古包,就是大家心目中草原游牧生活的典型建筑,是蒙古族的传统移动式房屋——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大号的帐篷。外形是圆锥形的,内部有木头骨架,然后蒙上毛毡搭建而成。因此在季节性的放牧中,蒙古包就可以快速搭建或搬迁,跟着牛羊进行季节性的迁徙。想象一下,在辽阔的草原上,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其中,是不是很符合大家的想象?


旅游区里的蒙古包


但今日今时,大部分蒙古包已经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房屋取代,就连旅游景区里用来住宿的蒙古包,绝大多数也都是配备空调水电的固定式建筑,只继承了其外形。真正的蒙古包恐怕只能在大草原深处、由为数不多的游牧牧民使用。另外,在其他地区,比如新疆边境的瓦罕走廊、甘肃南部等地,也见到了为数不少的蒙古包,而这些蒙古包的主人,也已不一定是蒙古族。

敖包,则是一种祭祀场所,虽然外形有点像蒙古包,但它本身是实心的,不能住人。如同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敖包诞生之初更多的是作为茫茫大草原上指路标的作用,继而延伸出边界标志、聚集点等功能。


不同环境下的敖包,其轮廓在自然中显得美轮美奂


大家心目中的敖包可能都是那种高达数米、彩旗飘飘的大型祭典建筑,但实际上,这些大敖包也是由小敖包慢慢长成的——最开始是几块小石头堆起来的圆堆,路过的人多了,大家纷纷扔块石头添砖加瓦,就慢慢慢慢发展成了大敖包。实际上,“敖包”这个词的蒙语含义,就是“堆”,指的就是这样一个堆砌的过程和垒起来的建筑。


大小敖包同框,前景就是尚未“长大”的小敖包


传统的祭敖包


常见的经幡,仔细看经幡上装饰有藏传佛教常见的“龙达”,这是因为元代藏传佛教盛行并流传至今



敖包所在的位置一般都在垭口、山顶,从一个敖包的大小也能直观地了解到路过的人有多少——这样的大型路标在没有导航和地图的过去,对于地广人稀的内蒙地区非常重要。


位于一片高地上的敖包


以前,敖包作为一种祭典建筑,也常常用于“见证物”的形式建立,类似于汉族常立的石碑。比如视频中提到的小罕山敖包群,就是百年来该地区各个部落在每三年一次的会议中立下的,从无人机的视角看,山顶的敖包群超过100个,可见其历史的悠远。


小罕山敖包群,位于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敖包的指路、见证物等功能早已被取代,因此近些年除了拍电影、建立旅游景点等需要,很少有敖包诞生,而古老的敖包们也在自然的风化和人为的破坏中逐渐消失。所以我认为,敖包的保护和延续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传承。

月色下的敖包



你竟然觉得「蒙古包」和「敖包」是一个东西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