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拖更-一点碎碎念-好像变强了

大家好,我是UP主大莫莫。
上一期之后,我一直在想后面的内容该怎么编排?
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说一下,内容又有点长。
为了不在视频里拖节奏,所以在这里讲一下。
01.1
第一个问题是我该重点讲作品还是大事件?
上一期之后,我笃定了重点讲作品,于是我开始构思,又看又写。
看得很多,但找不到落脚点,写得很难受,觉得好像意义不大。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周,又纠结又痛苦,简直是在渡劫。
后面我又想到了文学活动理论,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在艾布拉姆斯看来,文学活动需要四个要素: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作品,往往是具备这四个基本元素的。
我之前在谈“武侠已死”时也提过,不过想的浅。
现在因为遇到瓶颈了再来看,感受完全不一样。
回过头来看,其实【古龙往事】系列方向是对的,
因为包含了文学活动的两个重要要素——“世界”和“作家”。
所以如果我脱离这两个要素去谈作品,
就文学活动而言,是不是单薄了许多?
本来我做视频的初衷,就是想多了解古龙,
所以,就当下而言,重点讲作品就已经违背了初衷。
事实上,这样的视频内容也比较单薄,单薄就是自欺,
难免就会空虚,也就觉得没什么意义了。
因此,后面的内容编排,还是以大事件为主,作品为辅。
02
还有个就是“碎碎念”的问题,
因为我每一期都会讲到自己,有的人觉得不该这样,认为脱离了视频本质。
其实并不完全是,
一:这是文学活动的一环——也就是“读者”,
我是古龙的读者,所以“碎碎念”其实是和古龙互动。
古龙也喜欢在小说里家长里短、八卦,其实也是和读者互动。
二:我作为UP,是视频(作品)的作者,屏幕前的观众就是读者,
B站是我们的“世界”。我的碎碎念其实也和文学活动的一环。
三:我的碎碎念,大多是思考过的,代表个人的一些心路历程。
我表达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成长,相对其他,我更在意这个。
01.2
当然,还没完,前面是站在理论角度讲编排。
现在站在观众角度再来看:如果我重点讲作品会有怎样的效果?
老古龙迷倒是无所谓,因为多少懂古龙,很容易跟上节奏。
但对新读者而言,可能就没那么好受了,甚至还会觉得很懵。
为什么会懵?
我一个一个讲,因为“懵”的点不一样。
这里需要对新读者的“新”先做一下分类:
第一种,这类读者属于特例:
他们可能就看过一本书(刚好是代表作),然后就入坑了,
甚至就已经有点懂古龙了,不过你要是问他懂了什么?
说实话,还真不好说,这种感觉属于心灵,词不达意。
但迷了就是迷了,即使后面接触了十万八千个作者,读了一亿九千万本书。
古龙,依然在心中占据C位。
很幸运,我就是这类人。
不过,这类人往往对作品很懵,比如同样是小李飞刀系列。
为什么《多情剑客无情剑》就那么好看,
而《飞刀又见飞刀》简直叫人看不下去?
之所以这样,只不过因为古龙受伤了,
《飞刀又见飞刀》是他口述、弟子丁情写的。。
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往事,会不会懵?
反正当时我是懵得不得了。
第二种,这类读者,相对第一种少了点运气,
因为接触古龙很晚(一般先接触金庸),即使接触了也不知道怎样入坑。
我拿位观众举例子:他是因为三毛关注我的,刚入坑。
目前看了《欢乐英雄》《多情剑客无情剑》,现在在看《边城浪子》,
他看得很快,不知道这期内容发出来后,他又看了多少?
重要的是他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不仅和我交流、发朋友圈,竟然还想带人入坑。
他加我本来是想谈西方文学的,现在估计也忘了初衷。
这类读者对古龙的了解,像一个小白,所以需要引导一下。
如果你告诉了他,古龙创作的三个阶段以及代表作,
那么是不是有助于他入坑呢?
第三种,这类读者最令人佩服。
还是拿观众举例子:他书看得很慢,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舍不得”看完。“舍不得”这三个字,
我除了感动之外,多少还有一些感伤。
他问我有没有古龙先生的音频、影像,遗憾的是,我找不到。
他的行为挺“古龙”的,比如看书前要洗手,很爱护书籍。
就像古龙写作前要剪指甲、西门吹雪杀人前后要洗澡一样,很有仪式感。
我就没那么优雅:写作穿拖鞋,放几包YAN就开始了。
至于书籍,我喜欢和作者对线,乱写乱画。
不过内心上我们应该是一致的,都有点孤傲。
他看不上当下一些古龙改编的影视,我也一样。
对于古龙笔下的侠客形象,他也有自身的理解。
他还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我的视频里,分文不取。
额~希望这位朋友言而有信,早点把作品交出来。
这类读者,相对作品之外,其实更渴望了解作者古龙。
但是苦于资料难找,这里的资料指的是视频之类的。
论文、书籍倒是挺多,但不便于传播。
比如B站,用文献去多方面讲古龙的好像很少,简直连一个都没有。
刚好我的【古龙往事】系列,做的就是这个事。
其实也并非没有视频资料,只是内网难找。
香港、台湾的一些节目就做得很好,
甚至还有一些国外的资料,我也一直在找,后面都会放在视频中。
通过文学理论以及三种“新”读者的分析,
于情于理,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古龙往事】讲完?
大家不要急,我初步估计差不多三期内容就完了。
重要的是,经过这个星期的思考,我方向更坚定了。
也就意味着我做视频可能更快了。
对一个小UP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蜕变?
再说一点,就是做视频以来。
我经常在评论区、弹幕和人对线,不幸的是,我常常争不赢他们。
这样的事,消耗了我大量精力和情绪。
思考的这一周,我也还在喷人。
后面大抵是想通了,输了赢了又怎样?
吵能产生实质性的内容吗?不能。
既然不能,那我又何必把精力浪费在这种事上呢?
古龙写了《绝不低头》,但其实偶尔低低头,放过自己好像也还行。
古龙不也合理运用争与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