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岛战争: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而战》

2023-06-15 19:57 作者:寄生于黑暗中的光A  | 我要投稿

战争历史书读后感: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因海洋岛屿之争在南大西洋地区进行了一场战后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现代化海空作战。英国海军特混舰队虽然远涉重洋仓促应战,但是终于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成功而有效的战时工业动员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战争中,英方投入兵力2.8万人,舰船118艘约100万吨,其中军舰63艘(占英舰艇总数的27%)计33万余吨(占海军总吨位的25%),飞机268架(占英海空军飞机总数的12%)。阿根廷参战兵力近7万人(占阿总兵力的38%),舰艇22艘(占总艘数的25%)计7.1万吨(占总吨位的49%),飞机370架(占阿海空军飞机总数的61%)。英阿双方在战争中共损伤舰船近30艘,飞机110多架,人员伤亡1500多人,双方耗资30多亿美元。

就拿航母而言,英国在二战时期有31艘航母,到了英阿马岛战争前,英国只有2艘航母——无敌号航母和竞技神号航母。英国海军的舰载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数量不如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的10%。但随着阿根廷出兵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国内,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迅速展开战争动员……

1982年4月3日星期六。按照惯例,英国议会不会在4月3日这天开会的。然而,由于阿根廷出兵4000多人占领马岛,英国议会破天荒的在4月3日这天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审议内阁对马岛事件的报告。经过商讨,英国议会批准了撒切尔夫人提出的报告,英国将派出特混舰队来到马岛,以武力夺回马岛。4月3日,英国特混舰队第一批部队就已经开出港口。同日,英国成立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战时内阁,作为战时最高级决策机构。从2日阿军夺回马岛到3日英军特混舰队开出港口,英国只用了24小时就进入战争状态。

马岛之战,对英国海军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考验。二战前那支称霸于世界海洋近两个世纪的强大的海上劲旅已不复存在,眼下这支一没有制空能力,二没有足够的主战舰艇,三没有强大后勤补给能力的海军已失去了昔日的雄风,其远洋作战能力大大削弱。但是,虎死威尚存。

它毕竟是一支老牌的、训练有素的、且有一定治国治军经验的一流海军,常备军虽然不多,现役装备也不够强,但强大的平战互转能力、巨大的经济、技术和经济动员潜力及全民的国防意识和主权观念等确成了其转危为安、转劣势为优势、转失败为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米字旗精神,排队枪毙】

无敌号航母和多艘42型驱逐舰、登陆舰和35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官兵浩浩荡荡从本土出发开向马岛,在北大西洋参加演习的英国海军多艘舰艇也临时结束演习奔赴马岛。英国为何能高效率的集结特混舰队奔赴马岛?其原因就在于英国海军高效的战备状态。对于英国而言,其海军在殖民地时期就横行世界各地,截止19世纪后半期,英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最强的海军舰队,就连远东海军的后起之秀日本也学习英国海军的经验。

地方工业、航空、兵工、造船等部门源源不断的支援不仅使英国海军特混舰队能迅速出动,而且在这次远洋作战中基本做到了行动协调、反应灵活、供应充足、运输通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如若没有成功的经济动员和民间资源的动员,就决不会有英国马岛海战的胜利。

英国此次战争动员的主要做法是:战前进行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紧急动员,激发民族斗志、保持外交优势和争取国际合作,并煽动西方世界对阿根廷展开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

同时,立即成立战时内阁、联合司令部和特混舰队司令部;动员陆、海、空现役部队参战,并派海军潜艇部队、航母特混舰队等先遣梯队开拔;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分兵前往战区,边航行边拟定作战计划;取消军贸外售计划,动员所有军事装备参战;启用后备役护卫舰、启封和维修封存舰艇。

英国海军的所有舰艇都是保持高度战备状态的舰艇,一旦国家需要就能迅速投入战争。撒切尔夫人自己承认:英国特混舰队集结之快,将永垂于英国的军事史册。

英国在平时制定的打不同战争的预案,在马岛战争期间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统帅部只要下达命令,英国三军各个部队就能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预案投入实战。

除了动员现役舰艇投入战场,英国还把大量的民船投入战场。4月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签署命令,征用6万吨级的客轮和其他商船投入战场。有的商船在商业作业中突然停止商业业务,迅速奔赴战场,边改装边航行。比如,英国乌干达号客轮搭载着150多名英国小学生在旅游途中。英国政府下达动员令后,乌干达号客轮在意大利靠港,用民航班机将小学生运输回国。随后,乌干达号客轮来到直布罗陀造船厂,最后成为拥有1000张床位的医用船只。伊丽莎白二世号油轮原来是一艘大型豪华游轮,经过改造,成为了运输英国第5步兵旅的大型运输舰,其在航行中是边航行边改装。

根据统计,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有118艘舰艇参战。其中一线作战舰艇不到40艘,其余的大都为民用船只改造而来的后勤保障舰艇。英国“平战结合”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一支作战经验严重不足,一个世纪没有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和时刻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有数百年海军作战经验又亲身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大规模海战的英国皇家海军展开直接对决,其胜负在开战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1982年的马岛战争是大英帝国荣光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也是冷战期间最大规模的海空联合作战。马岛战争通常定义为以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出兵马岛为标志的。那么此次战争中,皇家海军都有哪些舰船呢?

航母

此时的英国海军只有两艘航母,包括一艘无敌级首舰和一艘半人马级竞技神号(日后印度海军的维拉特号)。

竞技神号 稍大的竞技神号是一艘半人马级的轻型航母,而半人马级虽然是二战期间的设计,但由于开工较晚,在工党上台前没有一艘下水,因此遭到了大幅裁减。竞技神号作为最后一艘,完成度较低,因此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装,直到1953年才下水,1959年服役。 其满载排水量28700吨,最大航速仅能达到28节。原本是CATOBAR的,但是在1980年加装了滑跃甲板,装备海鹞。在马岛战争期间最多搭载过1个海鹞中队,1个RAF的鹞式中队和2个海王直升机中队,总计21架海鹞/鹞和10架海王。

无敌级 较小的无敌级就比较为人熟知了,在工党政府下,皇家海军的航母命运甚至与苏联海军类似,无敌级也是顶着“反潜巡洋舰”的名头开工的。其满排只有22000吨,最大航速同样只有28节。载机方面则只有9架海王和5架海鹞。 即便如此孱弱,两艘航母还是给英国远征舰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防空掩护。

胜利号 战列舰方面只有那艘特拉法尔加的功勋舰胜利号,至今也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旗舰(虽然已不在水里了),是英国国家历史舰队的一员,名义上仍是现役舰艇,它也是世界上舰龄最老的现役舰艇。而最老的仍在水中的现役舰艇则是美国的老宪法号风帆护卫舰。

此时英国海军共有12艘驱逐舰,包括3艘郡级,1艘82型和8艘42型。

郡级 郡级一共建造了两个批次共八艘,此时在役的仅有第二批次的前三艘。而就在1982年的3月和4月,英国还向巴基斯坦和智利各出售了一艘郡级,可见英国确实对阿根廷出兵马岛没有任何准备。 郡级满排6200吨左右,蒸燃联合,最大航速可达30节。武备有2门双联装114毫米主炮,4枚飞鱼反舰导弹,2门单装厄利孔机炮,2部四联装海猫防空导弹发射架,1部双联装海参防空导弹发射架和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不论是巨大而笨重的海参,还是最大速度只有亚音速、人操的海猫,在马岛战争期间都不是合格的防空武器了,因此虽然有着三部防空导弹发射架,郡级的防空也只能是聊胜于无。

82型 后继的82型满排可达7100吨,也是蒸燃联合,但最大航速只有28节。武备有1门单装114mm主炮,1部伊卡拉反潜导弹发射架(备弹24枚),2门单装厄利孔和1部双联装海标枪发射架(备弹38发);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装备如此齐全,既有防空弹又有反潜弹,必然成本过高,因此只造了1艘就被迫改造更便宜的42型。

42型 42型的满排只有4200吨,但是动力是燃燃联合,最大航速可达30节。武备有1门单装114mm主炮,1部双联装海标枪发射架(备弹22发),2门单装厄利孔,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有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可带1架直升机。 42的减配是明显的,无论是武器的种类还是数量。冷战期间皇家海军特别喜欢厄利孔,但不知道他们面对的苏联反舰导弹海为什么还能让他们保留这种落后的武器。

此时皇家海军的护卫舰有48艘,包含3艘22型,8艘21型,3艘81型,22艘12I型,2艘61型,2艘12型和1艘14型。 此时在役的2艘12型都是训练舰,其中F73伊斯特本号作为维修训练舰,所谓维修训练舰就是因为其动力系统与某型现役舰艇一样,因此维修人员拿它练手,但无论是训练舰还是维修训练舰,其实都保留了F开头的编号,只是没有作战能力了。

14型 14型是英国于1950年代建造的一型轻型反潜护卫舰,其满排只有1500吨左右,但是使用了燃气轮机,不过最大航速也只有27节左右。在马岛战争时,其武备应该只有2门单装博福斯和两部反潜迫击炮。

12型 12型是与14型基本同期的一型反潜护卫舰,但是更大,满排2500多吨,蒸汽动力,最大航速可达30节。装备有1门双联装114mm主炮,1门单装博福斯和两部反潜迫击炮。

12M型 12M型作为12型的改进,各项数据基本都类似,只是博福斯变成了双联装。此时有一艘12M型处于预备役,但马岛战争开始后马上恢复了现役。

61型 61型也是1950年代开发的护卫舰,满排2400吨左右,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柴油机,因此最大航速只有24节。此时仍存的两艘装备有1门双联装114mm主炮塔,1部四联装海猫导弹发射架,1部反潜迫击炮。

12I型 12I型是1960年代的改装版本,因此改进比较彻底,满排在2900吨上下,但动力一样,因此航速下降到了27节。最初武备为1门双联装114mm主炮,2门单装博福斯(前7艘)/1座四联装海猫防空导弹发射架和2门单装厄利孔(第8艘及以后),1部反潜迫击炮;有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可带一架直升机。

12I型伊卡拉版 但是后来进行了不同的改装,伊卡拉版本是将舰首主炮拆掉,换成一座伊卡拉反潜导弹的发射架,将博福斯换成海猫导弹发射架(原本有海猫的则将海猫增加一座)。F10、F15、F18、F38、F39、F104、F109、F114属于此版本。

12I型飞鱼版 飞鱼版本的改装方式与伊卡拉版本类似,只是将伊卡拉发射架换成4枚单装飞鱼导弹。F28、F40、F42、F45、F47、F56、F127属于此版本。

12I型航海训练舰版 航海训练舰版本将所有武备都拆掉,并把原直升机甲板后反潜迫击炮的坑填平以延长直升机平台,换装了一部鱼雷发射管和两门厄利孔,仅F52属于此版本,且改装从1982年1月刚开始。

12I型海狼版 海狼版本将主炮拆掉,换成了4枚单装飞鱼导弹,在其前方又加装了1部六联装海狼防空导弹发射架,拆除了原海猫导弹发射架。F57、F58、F60、F71、F75属于此版本,但战前只有F57完成了改装,其余的都正在改装中。

12I型拖曳声呐版(后期改装) 拖曳声呐版本就是加装了拖曳式被动声纳,开战前仅F28、F42正在接受此类改装。

81型 81型是1960年代开发的护卫舰,满排2800吨左右,使用蒸燃联合动力,最大航速仅27节。有2门单装114mm主炮塔,2座四联装海猫导弹发射架,2门单装厄利孔和1部反潜迫击炮;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此时所有81型都是训练舰或预备役。

21型

21型改装 21型是1970年代的新锐设计,但是也有十分严格的成本控制,因此在马岛战争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其满排有3300多吨,使用燃燃联合,最大航速可达32节。武备有1门114mm主炮,4门单装厄利孔,1门四联装海猫导弹发射架;后期加装了4枚单装飞鱼导弹和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但此时F169、F170和F172还没有改装。

22型 22型是当时英国最新锐的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可达4500吨,使用燃燃联合,最大航速还保持了30节。武备有2座六联装海狼导弹发射架,4枚飞鱼导弹,2座单装厄利孔和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有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可带一架直升机。

这2航12驱48护在当时世界上来说还是很强的,虽然比美苏差了太多,但是也是除此之外的一流水准远洋海军。

即便如此,在性能上也有各种掣肘和妥协。

即便如此,这20万吨一线作战主力水面舰艇的排水量也成为了英国取得马岛战争胜利的基础。

网友经典提问:

如果法国的导弹管够,英国根本就胜不了!

“飞鱼”的生产周期从原材料供应到收进货款是18个月。分系统协作在法、德、英三国开展。弹的前半部分,主要指导引头,是法国达索公司和英国主分承包商共同生产的,固体药柱是在纪龙德的国家火药局生产的,计算机和控制元件是夏蒂荣工厂生产的;弹的后边部分,主要指辅助设备,还有发射管,是西德的MBB和英国的Morfax生产的,总装是由布尔日工厂完成的。火控装置、导弹的前后检查和封存在Subdary进行,那里有四条自动检查线用来对导弹进行包括装药和发动机点火的全面试验。航宇公司在Subdray的试验中心还配备有一个以“三轴”操纵台为中心的大功率模拟装置,它可进行导弹的全面模拟飞行试验,以保证出厂前完备的飞行性能。

机载飞鱼反舰导弹的制导装置就是英国产的。由于英国启动制裁战略让阿根廷无法继续获得“”飞鱼”,就是因为飞鱼有英国部件(卡脖子)。

禁航区都划了,英核潜艇蹲着(核潜艇击沉阿根廷巡洋舰),导弹怎么运过去呢?法法也想“”逝世”?

(图片为火神提供空中加油的由胜利者轰炸机改装的加油机) 问题是,法国第一款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 S 601FS Rubis,1983年才服役;法海拿什么护航运输?难道常规潜艇+幻影战术轰炸机对决英国攻击型核潜艇+“火神”战略轰炸机?

还有一个经典提问:法国出卖飞鱼数据……

皇家海军装备飞鱼反舰导弹的历史比阿根廷还早,而且制导装置还是自己生产的,不一清二楚?

听过“火神”之怒——英、阿马岛战争中的“黑鹿行动”吗?

如果开战前就……

《如果如果….》如果鹰号航母不退役呢,f4战斗机+塘鹅预警机的组合,谢菲尔德都不用待在外圈当预警雷达哨了!

阿方宣布放弃现有的法制「超级军旗」(Super Étendard)攻击机。阿根廷因为长年受英国制裁,许多飞机零件难以供应,特别是弹射座椅。

塔亚纳对外宣称,将放弃此前购买的5架二手“超级军旗”战斗机。好好的5架战斗机为什么不用,原因很简单法制战机里装了英国弹射座椅,作为

“夙世冤业”的

英国当然不会提供支持。

法国不是“独立自主”吗?

《马岛战争: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而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