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机械类大一入学的同学们的忠告
给机械类大一入学的同学们的忠告 2022.07.03

机械类和其他工科类(车辆、土木建筑、电子电气、化工、测控、通信、计算机和软件等等)的同学也可以看这篇文章,参考意义相通。
工科类的专业课程都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对数理化的考核水平要求很高,如果只想混文凭,最好不要报。如果是父母或者老师逼着你报工科的志愿,那你最好不要听他们的,趁早选好自己的方向。做工科没有兴趣和热爱会很难受,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逃课、延毕和挂科。
进了大学一定要努力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基础课和力学课程,后面的专业课程也要学好。大学课程多,上课进度很快,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记录,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下课后及时消化吸收,平时做好练习任务,考前做好复习。大学课程的每次考试都很重要,最好不要挂科,争取拿到好成绩和保送研究生资格。
切记一点,进了大学以后,所有跟你们说进了大学就轻松了的人都不是好人,千万不要混日子,否则后面读研或者工作都会很难受。思想单纯一点,以学习为重,不要胡思乱想,不要随便羡慕别人,远离那些不看重专业学习的人,尤其是那些整天嚷嚷着“卷死了”、“要转行”的人(转行相当于白读,时间成本太高)。进入大学以后唯一能对你完全负责的人,只有自己。不要随意跟风追时髦(什么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AR/VR等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和培养能力最重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浮躁。
机械专业的特点是理论和实操并重,你可以选择以后只做理论或者实操方向,但是最好能两者结合,否则很难真正做好。进了工科行业,最看重的就是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搞创新也得有扎实基础作支撑,平时要留心观察,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做好记录采集和分析,这样才能抓住灵感。
某些高分学生不要以为自己上了985/211就看不起其他学校的同行,因为机械专业在大专/三本、普通一本和二本都有,每年都有很多考研进入985/211院校的学生,你很可能会跟他们做同学或同事。机械行业出来以后薪资待遇普遍偏中下游,跟学校层次关系不大,因为这是由中国本身的机械发展现状决定的(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中高端有待突破)。进入工科行业,无论是做研发还是实操、制造加工,你们都不要幻想能快速致富甚至一夜暴富,工科研究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和正确的理论指导,才会有重大产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才,尽管目前国内行业问题很多,但是问题本身也就是提升空间。你们选择工科是大有可为的,坚定自己的理想走下去。
机械行业是个很大的范畴,需要学生具备技术敏感性和开阔视野,主动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去关注和沉迷于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来浪费时间。工科生一定要去学习计算机、编程和相关的软件工具,计算机是个很重要的工具,一定要掌握,但是也别太依赖软件,太迷信仿真,做研究和工作的关键在于理论功底和实操能力。

工科专业重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它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只会应付考试刷题获取高分而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学生,下场会很惨。在学校考试千万不要作弊,因为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你们的所有行为都会被记入档案。做三级项目(还有课设/二级项目和实验课、实习等等)一定不要划水抱大腿,否则失去了培养能力的机会,以后毕设和考研面试、工作会很难受。
对于想搞工科研究的同学,需要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尤其是数学能力,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你们能做多大多深的研究成果,数学是自然的语言,是理工科之母。建议你们平时多学数学,多用数学,尤其是要重点培养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研究一定要考虑实际问题,一定不要去搞灌水论文(国内科研风气不好,很多人只喜欢做点追求奇异的课题,难度也不是很高,而且容易出成果,方便评职称,但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真正关键性的问题,比如数控机床、发动机、芯片、工业软件、制造工艺和基础理论等等,很少有人做研究,而且相关领域抄袭成风,随便抄抄就是主编,出个专著来评职称。不要学他们),否则形成这种不良习惯,最后会害了自己。
学校本身的课程项目和毕设课题设置总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考核通过,满足毕业要求。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后祝大家无论是读研深造还是投身职场,都能取得好结果,做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