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轼的一首探春词,将春心与春景完美交融,实属匠心独运自然天成

2023-03-26 20:33 作者:云端诗词  | 我要投稿

苏轼虽是豪放词开山之祖,但实际上他的词作风格并不仅限于豪放,甚至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词作不能用简单的“豪放”一词来概括。

明代张綎《诗馀图谱·凡例》后按语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綎说苏轼的词“多是豪放”,言外之意不全是豪放,而“气象恢弘”也远不足以概括苏轼豪放词作的特色,在他某些豪放词作中也有“词情蕴藉”的特点。

宋神宗熙宁五年初春,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这一日苏轼到杭州城东郊外探春后作这首《浪淘沙·探春》。这首词是苏轼词中偏离豪放风格的一首,也可以说是苏轼早期“清丽”词风的代表作。


《浪淘沙·探春》

苏轼 〔宋代〕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的大意是:

昨天去东城踏青游玩。墙上的红杏颜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夹。栏杆内侧的各种花草却还没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美丽的小路上,女子经过,扬起尘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刚刚下过雪。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脚步吧?想必春天来到之时,柔风一定会先吹开梅花。


这首小词写得很精致,尤其是写景那几句,宛如一幅幅图画,工笔细描又不失神气。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寒冬将过,大雪初晴,春意略现,作者怀着新奇的心情出城赏玩,“试探”二字可以想见当时他的心境。

“墙头红杏暗如倾”,写探春的第一个光景。从墙头伸出来的红杏色彩绿得如油漫出来了。

这一句化用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但却用其香气来凸显春意,红杏的暗香倾倒而出,扑鼻而来,无法掩盖。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用一对矛盾句,提出初春栅栏内各种花草嫩芽嫩叶未发未露,而栅栏外早己春回大地,为过渡到下片进一步写探春幽情埋下的回环之笔。

“绮陌敛香尘”,写探春男女们路途上的“春”景。“绮陌”在这里形容大雪初霁后的田间小路如绮罗一般明净纤细,非常合适。

“雪霁前村”,雪停天晴后的前村,留下的便是那被栅栏内冰雪覆盖着,尚未露面吐芽的各种花草与此相映的红楼与红杏,可谓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东君用意不辞辛”,写探春者全身心地进入到一种美妙的幻境。指挥春日运动之神啊,你是那样的留心描绘焕发的春光,又是那样的不辞劳苦迎来春心。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笔锋一转,宕开情丝,引起探春者春心欲动的不仅仅是墙头红杏,绮陌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还有你未猜想到的春光最初到来的地方,一眼见到的便是那花蕾刚刚开放的梅花。

最后两句可能是实写作者所见,但更可能只是作者的猜想。那么接下来作者为了发现“春光先到处”,是否会继续去寻找那吹绽的梅英呢? 这是一个留有余味的结尾。


苏轼将春心与春景完美交融,实属匠心独运,自然天成。最后两笔妙不可言,毛泽东之词《卜算子·咏梅》与该词异曲同工,令人回味。


苏轼的一首探春词,将春心与春景完美交融,实属匠心独运自然天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