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卡脖子,又被市场卡脖子?国产“首台套”如何突围?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突破技术“卡脖子”,又被市场“卡脖子”?卖不出去的国产“首台套”是否能顺势突围?
高“含金量”措施出台,国产医疗设备的春天,来了!
9月24日,江苏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
多年以来,支持国产创新似乎成为了“口头禅”,好的口号人人会喊,但是真正好的政策却不多,直到真正落地的那一刻,似乎总是差强人意。
但是今天,江苏省若干政策措施的下发,竟引得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直严“这次的政策措施含金量比较高,希望媒体能够帮忙做好政策解读”,可见是下了大功夫的。
据悉,近年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次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提出,将加快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
针对医疗器械发展,“措施”也表示到2024年,全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占比要显著提高,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无疑,国产医疗设备的春天,要来了!
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一家最高补助2000万
前面也提到了,本次江苏省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含金量”比较高,相信对于所有搞医疗器械研发来说,真金白银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帮助。
“措施”明确:
1、在临床前研发阶段,围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底层基础性技术突破。瞄准药物新靶标发现、细胞治疗药物设计、制剂成型理论、分子影像、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方向,探索采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底层基础性技术研究,对符合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立项条件的项目给予500万元—2000万元资金支持。
2、在临床试验阶段,加快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上市进程。针对研发管线的里程碑节点,强化政策精准供给,按照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或注册许可等不同研发阶段,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金支持。
3、对进入国家和我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首次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且在我省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
钱,有了!但是市场可没那么简单,文章开篇我们就提到了一个很残酷的真相:突破技术“卡脖子”,又被市场“卡脖子”?卖不出去的国产“首台套”!
据“半月谈”采访了解:
还有一些“首台套”产品被拒绝采购的原因,竟然是“产品在其他机构没有应用数量”或者“没有应用3年以上”......如果这些都能达到,那还是“首台套”么?
现阶段,很多国产创新医疗设备的卡点已经不在研发端,而在于市场,市场对国产设备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官方给与2000万的补助,看似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市场的认可,这个产品就是一锤子买卖,毫无价值。
对此,本次江苏省似乎也发现了关键问题,准备出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国产“首台套”的“后半生”加速成果转化
对此,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表示,目前,我省正在统筹全省临床研究资源,积极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药临床研究,并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将临床研究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创新国产医疗设备也同样。一旦研究型医院投入使用,将为国产“首台套”产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增加市场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缓解市场对于国产医疗设备的“不信任”,同时激发国产设备厂商的研发热情。
毕竟,新产品就包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采购方采取保守策略使用老牌产品无可厚非,毕竟谁也不想为事故负责。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国产医疗设备自主创新的“前半生”,那么市场突破就是国产创新设备的“后半生”。
目前,“前半生”已经有了许多政策保驾护航,但是“后半生”似乎很少被关注,人们的目光总是在最辉煌的那一刻不断停留,落幕后的黑暗悄无声息。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了解,单获得国家创新医疗设备批准认可的医疗设备就有121款,许多“首台套”企业负责人呼吁:“自主创新不易,我们只想跟国外产品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据悉,本次江苏省措施出台后,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省知识产权局迅速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希望“意见”能够给国产“首台套”医疗设备、创新药品等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给与采购创新产品的机构一定的政策优待,让企业能够有机会积累市场数据。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一步推进“国产”发展。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声明:转载仅出于信息传播与分享,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清连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