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忽视的中国近代历史

2019-08-16 00:07 作者:STRONG-Qi  | 我要投稿

总结自温铁军讲稿。只有客观的陈述事实判断,没有应该如何如何的价值判断。

1948 民国实行一个重大的深改,美国人帮助——借入4800万美金作为货币发行依据,改掉了原来法币制的主权货币体系。但,这种外汇本位的货币体系4个月就崩溃了,民国随之恶化了长期通胀,从而导致军费占比高达80%以上的高赤字财政不能维持;于是现代金融与财政的失败导致了其军事上的失败。

1949 新中国成立,解放之后共产党首先遭遇的是接管大城市严重的财政赤字!虽然比民国低大约10%,但新政权赤字率仍高达70%以上!秘密访问苏联,修改1945年苏联与民国政府签订的城下之盟,斯大林不同意。

1950 土改,美国封锁中国经济,亿万农民化解国初危机,50年代工业化,进城劳动力两千万。  口号是动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支援国家建设。

1957 中苏关系开始交恶。1957-1960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引进之后出现的第一次大规模危机,苏联投资停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会在这种条件下坠入发展陷阱。中央政府的收入从80%降到20%,经互会体系,不平等的换货贸易。苏联要农矿产品。

1958 成立人民公社,用农产品还债,在农村推行“剪刀差”(剪刀差(price scissors)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建立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等等(不能轻易进城)

1960s 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紧张——东南西北边境战争。内部相当多矛盾。必须搞原子弹。 60年代中苏交恶后在边境各陈兵百万,1965年至1973年援越抗美,69年珍宝岛中苏之战。经济被苏联封锁。

事实判断,中国经济50、60年代先后被美国和苏联封锁,借鉴萨米尔阿明的理论,1960年之后中国进入完全“去依附”时期,其中会有对失去依附红利的“错觉”和实现去依附的成本。

价值判断,据此可以认为,60-70年代的普遍贫困是中国维持完全的主权独立国家所带来的制度成本,由此加剧了原来全盘苏化时期形成利益群体对依附红利的“错觉”,并延续而为今日思想界之混乱。

1960-1963 大饥荒。

1965-1966 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危机,两千万下乡,由农民养活。

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1966 宣称我们是没有外债的国家

1967 宣称我们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1972 引进欧美日外资,主要为民用工业。工业结构调整,从军用到民用,代价就是之后的上山下乡。

1970s 从7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利用尼克松访华之前放松对中国封锁的机会,开始引进外来技术和设备调整工业结构,这就造成了引进外资的成本,即120多亿美元的负债。70年代任何引进外资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出现了债务危机.

1974 财政赤字突破一百亿,第三次上山下乡,度过危机。

1978 财政赤字突破一百五十亿

1979 财政赤字一百七十八亿,没有发国债,累积赤字四百多亿,无奈增发了货币,造成了通货膨胀基础。

1980 两千万人回城,

 两个严打口号,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一系列事件发生,政治事件,社会事件。

1980 大包干,家庭责任承包制,给农民分地,人民公社解体,农民分散成两亿多农户。无法像之前意义解决危机。

1980以后政策 按下不表,当时的人还在,不好说。

1989-94 经济危机,中国强行紧缩,国企大规模破产,四千五百万员工“裸体”下岗,没有医保社保,买断工龄。

1997 东亚金融风暴 外需下降导致的生产力过剩 四千万国企职工下岗,后来政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再平衡的大规模投资。

1998 中国进入通货紧缩,西部大开发。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具有普遍意义)

1999 产业资本过剩

2001 中国带着过剩加入国际化,加入WTO,恰恰是要素价格不涨,全球过剩爆发的时候。于是全球产业资本进入中国,中国变成FDI 最高的国家,美国的金融市场是黑洞,可以大量吸纳FDI。

2005 金融资本过剩,2005-2008 ,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战略,三年累积一万两千亿投资,

2008 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实行的措施,是对原有恶性的经济危机(债务)的进一步放大。中国的存款无奈变成了美国的债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一万亿投资。沿海工厂失业者流向了灾后重建。

2008年 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 2009年全球需求下降外需下降导致的生产过剩   六万多家企业倒闭 2500万农民打工者失业,这就是大危机。中国如何“化解危机”?我们把给予出口企业的13%退税费,即把补贴海外消费者的钱(在海外能买到优惠的中国货是因为中国政府给了补贴)给了农民户口。

2018年,乡村振兴。


被忽视的中国近代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