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地理试卷答案

2022-11-19 18:35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褶皱山》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的“分析”属于理解性的知识层次,“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性的知识层次,我们必须以运动、变化和综合的观点来看待地表形态。

    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课标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的形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因此,本节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的剖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力地貌的学习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分析山不同位置,对公路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加深对“山影响交通运输”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的形成》,以山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探究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既承接了第一节的内容,又起到了进一步提升的作用。且教材的理论知识较容易与现实相结合,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发展观。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山的形成和变化的。本设计选取《山的形成》中的“褶皱”部分,由于褶皱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从褶皱这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褶皱的含义、基本单位及其两种基本形态以、在内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及其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设计如何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褶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手演示褶皱所成地貌,加强动手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山地成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对地质构造的意义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运动,是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通过学习地质构造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褶皱形成的地貌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具】书本、图片

【教学方法】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作为新授课,本节内容可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深刻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贯彻精讲多练、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各种地理图片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对褶曲示意图的理解和分析,可以获取蕴含其中的信息。所以,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外,也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这一基本能力。

2.模拟实验法

   模拟实验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在本课,设计了学生用书本模拟演示褶皱的实验,加深学生对褶皱的形成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地理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