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光影故事汇』第八期 | 摄影凝聚艺术,传播爱与温暖

2022-07-03 12:19 作者:北京公益摄影协会  | 我要投稿

今天的《光影故事汇》,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全国光影助学工程22校区的邓家琦同学,让我们来一起聆听他的讲述吧。

图片

邓家琦

我在收集照片

也在收集世界

图片

大家好,我叫邓家琦,来自云南省昭通市,是全国光影助学工程22校区光影助学班的一名学生。

相遇•光影

有幸相识,不负遇见

1

时光回溯到2018年1月4日,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狂风从板房教室穿梭而过,呜呜咽咽的嘶吼是它脚步的回声;它从空旷的操场走过,呜呼呜呼的悲鸣是它沉重的叹息。寒冬朦胧着的寂寥和肃静感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所打破——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杨越峦主席和本校区公益大使来到我们校园,开展精彩的摄影课程教育和相机捐赠活动,并成立全国光影助学工程22校区。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大山深处,地方经济贫困落后的孩子们来说,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的到来,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种下了影像教育的种子。于我个人而言,摄影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拥有一台照相机更是我一直以来都不敢想的,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的到来意味着我终于可以实现我多年的愿望,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激动!

那时我在学校就读高中二年级,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我加入了光影助学班,从此便正式开启了我的摄影之路。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了解到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创始于2016年,由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许洪绪校长携手中国百名摄影艺术家、爱心企业家联合发起。这一助学工程为像我一样许许多多热爱摄影,但苦于没有专业设备和课程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可以用影像理解世界,以镜头记录时代。

图片

为庆祝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二十二校区成立,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和昭通学院附属中学校校长、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洪永生校长合影留念。

图片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许洪绪校长、昭通学院附中校长、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洪永生校长、昭通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任正银先生代表三方机构签订合作培养协议。

图片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先生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杨越峦主席一同出席揭牌仪式。

图片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杨越峦主席为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二十二校区捐赠相机。

图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杨越峦主席为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二十二校区学生颁发相机并附以殷殷嘱托。

图片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亲手把相机交到学生手中。

图片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二十二校区捐赠仪式暨开学典礼现场。

图片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二十二校区昭通学院附属中学校区师生合影留念。

学习经历

在许洪绪校长的教导和公益大使们的帮助下,我更加热衷于摄影,喜欢用影像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人生百态。许校长曾对我们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拍摄的素材要来源于生活和真实,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这句话一直烙印在我心底,作为我拍摄的基础和准则。许洪绪校长还鼓励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要多记录多拍摄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做好家乡故事的讲述人,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时刻牢记许校长的嘱托,拍摄了许多反映我们昭通特色的地域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成为我最宝贵的回忆,同时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学校的变化和我的成长,让瞬间变为永恒。在学习摄影和拍摄作品的过程中,摄影给我的感受十分深刻,不仅在学习上,也在生活上。很感谢许洪绪校长和各位公益大使老师们,让我可以用摄影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我更热爱关注社会百态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懂得欣赏和捕捉美。

图片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光影助学班辅导老师王兴建放弃中午休息时间,为我们讲课。

图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杨越峦主席为光影助学班同学指导摄影创作。

图片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为我们现场上第一课。

图片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二十二校区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光影照亮未来

逐梦•光影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2

摄影梦&大学梦

追寻摄影梦想的过程中,许洪绪校长的谆谆教诲始终萦绕在耳边,他曾对我们说:“学习摄影,首先要立足于学好文化课的前提,既要拍出优秀的好作品,也要考出文化课的好成绩。”我始终牢记许校长的教导,努力做到摄影艺术和文化课学习两不误。经过我自己不断地平衡与探索,摄影和学习也在我的成长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不仅拍摄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优秀作品,同样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云南艺术学院,大学梦和摄影梦在我的生命中同时绽放,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许校长和光影助学工程老师们的帮助和关爱。能够如愿就读和艺术、摄影相关的学校及专业,是我加入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之后一直坚定的目标和梦想。可以说,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成为了我学习和人生路上的方向标,它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让我对于未来从懵懂无知到变得坚定自信。

许洪绪校长不仅教会我们摄影,更鼓励我们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他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能力,让光影助学班的孩子们可以提前适应社会,提供给我们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让我们试着从事新媒体方面的摄影及公益相关的行业,并培养我成为新媒体部部长助理,让我可以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我即将大学毕业,对于未来有着迷茫和彷徨,是许校长鼓励我要坚定自己的方向,不断提升自我,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中走下去,我现在已经开始备战研究生专业课程,计划于明年报考研究生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在光影助学班学习的过程中,许校长为我们组织举办了许多的活动和摄影展,是他提供给我们走出大山,通过摄影接触外界的机会,让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够通过影像作品来展现家乡的民俗文化。正是因为有了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我们在家乡和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的作品才能够通过评审进入许多知名的摄影节,如我拍摄的作品在北京国际摄影周、天津国际摄影周、大理国际影会都有入选并获奖。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能够入选国际电影周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而如今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帮我们实现了,这让我欣喜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恩和给予了我努力前行的动力。

图片

«最美校长—张桂梅»

图片

张桂梅老师来到我们校区讲学,我用相机为这位心目中尊重的老师拍下了这张照片。

«一秒钟»  

图片

过年正是阖家团圆,举家欢庆之时,我在火车轨道旁边拍摄了这张傍晚的风景照,火车上的人探出头来,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凝视»

图片

      一位母亲牵着一匹马儿在山上,她托起腮帮,若有所思。

 «远方»

图片

一位父亲站在火车轨道旁,背对着火车,神情凝重,似乎在思念着谁。

《凝固的时间》

图片

在云南的深山区里,一位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绿树成荫,时间仿佛凝固。

《守望》

图片

这幅作品中,一只鹿站在画面正中间,与环境融为一体,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鲜活的生命力和自然环境的优美和谐。希望通过此作品呼吁大家保护自然环境,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继续延续下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创美丽家园。

《巍峨山川》

图片

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多少文人墨客曾为此陶醉,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故宫》

图片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感受到了故宫雄伟壮丽的气魄,使得一个人站在画面中显得非常小。我不禁想到苏轼在«赤壁赋»感慨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欣赏故宫的神韵,它也让我感慨和思考。

传承•光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图片

我很高兴在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们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光影助学班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构图和取景,也了解到了快门和光圈的大小。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培养了我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开启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我感受到摄影是提炼生活、熟悉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许校长和各位公益大使老师们的教导下,我明白了摄影作品是摄影人主观思想和立场观点的详细反映,是摄影人的思想境界和内在涵养的影像呈现,摄影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与修身厚德一脉相承。

在这里我想由衷的感谢许洪绪校长和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暨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百名大咖和四百多名公益大使们!您们的大爱和无私的奉献,让我们这些边远地区的学子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艺术梦。通过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的平台,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6年前,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在百年北京潞河中学拉开帷幕,后在北京、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四川等祖国各地,捐助成立了66所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校区,在全国118名摄影大咖、428名公益摄影大使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下,共1378名同学加入光影助学班,打开了我们通往影像世界的艺术之门,开启了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几年来,我受益于光影助学自有的教学体系,参加助学课堂、校园摄影展、研学活动、光影故事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专家委员和公益助学大使们孜孜不倦地线上线下教导,不断提升着我的摄影能力和艺术情操。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为传承影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会在许校长的引领和指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完成我们的学业,将来争取也能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并接过光影助学工程这面爱心大旗,把这项工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小伙伴像我们一样成为光影助学工程的受益者与传承者,按照许洪绪校长提出的“办好光影助学工程、培养影像文化人才”的指导思想,把光影助学工程做得越来越好!

获奖证书合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的影像里有故事

有我们的故事

愿你万水千山

归来是少年

——THE  END——


『光影故事汇』第八期 | 摄影凝聚艺术,传播爱与温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