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就是爱国”!12年后,有多少人后悔没听他的话?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沿海大量中小制造业工厂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保护。
在全球经济风声鹤唳之际,一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语出惊人,他号召全国百姓买房救市,甚至提出了“现在买房,就是爱国”的观点。

这位教授叫赵晓,“买房爱国”的观点提出后,他迎来的是一片冷嘲热讽,“房地产要崩盘了”、“你爱国吗?自己先做个表率”、“谁买谁是傻子”等评论比比皆是,赵晓也被网友冠上了“叫兽”“砖家”“骗子”等多顶大帽子。
12年后,再回看这段往事,当年听他话买房的人,都赚大了。
1、这套房子我赚了600万吧!
2004年,江苏宿迁的韩博士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北京某大学任教,学校给他分了套41平米的宿舍解决住宿问题。然而,自己的妻子还留在宿迁老家,两人处于长期分居的状态。
平时,韩博士除了教学就是忙妻子户口入京的事情,“我户口已经跟着学校迁过来了,但爱人没有,她不在,没有家的感觉。”对专业很在行的韩教授,在迁户口时处处碰壁,北京、宿迁两地跑了十几个来回,折腾了4年才办妥。

2008年,两个人好不容易都搞定了北京户口,韩教授觉得再住在宿舍似乎有些不合适,“即使学校宿舍够我们两个人住,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想要买房,但囊中羞涩,迟迟下不了决心。
有天,学校另一位老师来宿舍做客,两人闲聊间,话题就扯到了买房上。
那位老师说:“小韩,最近北京房价降价了,我家那里一平米跌了1000多块,但政府准备投入4万亿救市,你觉得这钱会流向哪里?”
还没等韩博士回答,那老师又说:“我觉得肯定是楼市。”
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离不开三驾马车:外贸、基建和地产,基建是国家承担的大项目,私人资本很难进入;外贸在金融海啸重创下,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想要追求短期稳健回报,地产是最佳选择,救市资金到位后,地产肯定会立刻上涨。

听完那位老师的分析,韩教授觉得有些道理,心想:“反正以后要在北京安家,早买晚买都要买,不如趁现在买了得了。”第二天,韩博士来到望京的一个小区,买下了一套100平的商品房,总价120万,贷款15年。
2020年,韩教授的儿子已经10岁了,“我也是运气好,没有多想,当年就买了,现在房子值700多万,换做现在我也买不起。”
2、笑我买房的人,现在还没有婚房结婚
2008年,小段大学毕业,他没有回老家安徽,而是选择留在了南京。南京虽然是一座二线城市,但房价上涨速度堪称一线,一度被媒体誉为“中国房价四小龙”。
就连南京本地人也说不清为什么南京房价那么高,明明人均收入只有四五千块钱,却承受着均价2.8万的房价,河西新城的均价甚至超过5万。南京人普遍感觉自己是拿着三线城市的工资,买着一线城市的房子。
安徽的小段跟同龄人不大一样,当2008年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时,他忙着看房子。“那时候工作不好找,反正刚毕业,我也不急,就研究买房了。”

很快小段看中了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城地处江北,在南京算“欠发达区域”,南京的主体产业都聚集在江南,江北只有一些大型国企,加上交通不便,每天来市区都要走拥堵不堪的长江大桥,有选择的南京人绝对不会在江北买房。
小段相中威尼斯水城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便宜。“一平米4000多块钱,去市区最起码1万起步,为什么不投个潜力股?”

但江北落后的基础设施仍令小段有些顾虑,他找同学商量,同学是南京本地人,听完他要买威尼斯水城后立刻表示反对:“你疯了吧,房地产都要崩了,你这时候跑去护盘?”
小段咨询了七八个人,无一例外反对,理由高度统一:房价要崩。老家的父母说,让他自己决定。
小段回忆说:“2008年,都说经济形势不好,房价要崩,但我在生活中也没感觉到,大家依旧按部就班的上班、上学,做生意,其实金融层面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大。”顶着周围人的嘲笑,小段全款35万在威尼斯水城买了一套房。
当时,嘲笑他是“护盘侠”的那位同学,据小段说,还跟父母住宅在一起,35岁了,没法结婚。他买的这套房现在在南京价值200万以上。
3、房产证是我的传家宝
橘子是位“深二代”,父母1990年来深圳闯荡。深圳可能是全国最没有“阶级”的地方,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跑来讨生活的,没有任何背景,统一起跑线,能不能混出来全凭本事。
但经过40年的特区发展,深圳房产俨然成了划分阶级的象征,在深圳有套房,身价至少千万,没房的收入再高,也是“厂哥”“厂妹”。

2007年,橘子父母供完了位于深圳福田的一套房后,琢磨着再买一套。周围的邻居、朋友也都在看房,深圳的楼市一片火热。
父母看了一套200平的大平层,价格只要6000多/平,看完后非常心动,但家里的钱还在生意上放着,舍不得抽出来。结果,年末再去看,开发商已把价格标到了10000元,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橘子父母的生意遭到重创,深圳的房价却没有大的波动,只下跌了一点点,父母后悔不已,早知道,就该狠狠心,把宝压在房子上。
父亲决定止损,把钱从生意与股票中全部抽出,在宝安买了一套160平,均价8000的房子,首付40万。这下,家里的钱全都压在了房子上,为了还贷,生活都成了问题。
橘子回忆说:“我每天在学校吃饭,家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后来我才知道,我不在家,父母一顿饭就吃馒头和老干妈。”
后来,二套房装修好了,找到了租客,抵消了一部分还款压力,家里的生活才缓过气来。

目前,橙子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月薪两万,“公司有很多外地来闯荡的同事,工资高的有七八万的,但这些薪水相较于动辄千万的深圳房价来说,杯水车薪。我家很幸运,在房价不高的时候上了车,他们开玩笑叫我‘千万富豪’。”
橘子的父亲常说,这两本房产证就是家里的传家宝,以后想要创业、移民,卖一套房子就够了。橘子很认同,移民加拿大卖套房子足够,未来选择空间很大。
4、“爱国买房”背后的逻辑
2008年,如果大家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赵晓的“爱国买房”理论,会发现其中颇有道理。
在赵晓看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发动机有两台:制造业和房地产。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5%,其中地产贡献超过4.5%,吸纳了如此庞大资金的产业,如果轰然倒地,影响的将是整体经济。在制造业遭到打击,短期内无法恢复的情况下,房地产不能再有问题。
赵晓说了个看似有点悖论的结论:“如果房地产倒了,买不起房子的人只会更买不起。”
他说的是事实,房地产是金融最大的储蓄池,代表着信心,如果信心崩塌,失去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整个上下游产业,经济将失去供血能力,失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