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何98版《水浒传》得以成为经典?(文案)

2022-08-28 11:08 作者:麦道鹰黑马ALVCES  | 我要投稿

这么多年了,终于知道98央视版水浒传好在哪里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喜欢看98版水浒传,觉得新版没有意思,无论什么时候登上b站,看水浒传电视剧的人总是很多,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去看这么老的电视剧,他究竟好在哪里?

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首先是98版水浒传的演员选的好,这里为了节省时间,就举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与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演员有许多重合,例如演晁盖的是张治中,也就是在三国演义中饰演马谡的演员,马谡戏份很少,但是名气不小,他纸上谈兵,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张治中第一次演戏,演的就是马谡,他痛哭流涕的样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能这场戏给张绍林的印象太深了,后来直接请张治中饰演托塔天王晁盖,这两个角色无论从行为,性格等方面都相去甚远,但张治中却把晁盖演的活灵活现,能如此精准地演出晁盖枭雄形象的精髓,实在令人佩服。第二是张亚坤,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张辽,不过他其实根本没演好这个角色,因为他体形消瘦,无法演出张辽的猛将气概,但他演浪里白条张顺却演的很好,完全演活了这个渔牙子的形象,尤其是最后在涌金门被射杀的场景,实在是令人感慨。第三是王光辉,在三国演义中饰演曹叡,在水浒传中饰演燕青,王光辉是个对待演戏十分认真的演员,根据他的说法,在饰演曹叡前,他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三国,这听起来有点令人迷惑,因为无论怎么说,在三国中,曹叡作为曹丕的继承人,只是个跑龙套的,小配角类型,基本没有什么戏份,也无需怎么琢磨他的人物形象,但是王光辉却在很认真地对待这个小形象,虽然演曹叡给人的印象不深,但是他演的燕青却十分吸引人,在原著中,燕青本身就作为一个人物形象很鲜明的角色存在,忠于主人,多才多艺,相貌英俊,放到现在就是时代少年团队长(bushi),就是优秀青年,王光辉为了饰演好这样一个十分生动的角色,也是琢磨了很久,这才创造出了我们看到的那个令人难忘的浪子燕青,反观新版水浒的严屹宽,怎么看都少了那么些意思,电视剧的效果不是光靠颜值堆砌起来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主要角色和客串角色,例如魏宗万老师饰演的高俅,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父亲,快看”(bushi),演的也是非常的活灵活现,将高俅的奸诈完美的展现了在观众眼前,不得不说,魏宗万老师的演技还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林冲出场


其次,98版水浒传十分敢于改编,就举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例子,在原著中,林冲是打完了方腊之后,被武松照顾死的(bushi),但是在98版的水浒传中,林冲是在宋江为招安而放了高俅后,一气之下呕血而死的,这样的改编好在哪里呢?我们要先来看一看,为什么宋江要放走高俅,我上初二的时候,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读书报告,我认为,宋江放走高俅,很大一方面是为了不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高俅相当于是皇帝的代言人,如果宋江撒了高俅,很大一部分上,他就恶了皇帝,也就误了招安,宋江放走高俅是为了给自己的招安计划铺路,如果惹怒了朝廷,就相当于断了后路,他的招安大业也就完不成了。

毛泽东主席说过,《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使人人都知道投降派。宋江放走高俅,是缘于宋太公"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愚忠家教。从宋江上梁山,梁山兄弟几次拜访宋太公这些事可以看出。

这里就要说到,宋江为什么上山造反?肯定不是因为腿脚不利索,跪不下来,而是两害相全取其轻的传统观念,他从小受忠君思想的教导,不到危机时刻绝不会做出造反这样危险的举动,当他被押送经过梁山时,他在杀公人造反与被继续押送之间,选择了被继续押送,在江州犯下了大罪,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他才选择了造反,也是无奈之举,宋江这个人,本身最大的理想就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他渴望实现这个目标,已经达到朝思暮想的程度。怎样实现这个梦想,途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大官,当能见到皇帝的朝廷重臣。但是在那个时代,朝廷奸臣当道,官府贪官污吏横行,像宋江这样底层的地主知识分子是没有晋级渠道的。因此宋江的心是非常焦躁的,所以他才开始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以便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当他感觉到他的处境离他理想和目标越来越远的时候,宋江的心更加痛苦万分。每当他在喝醉酒的时候,他便把他的本性暴露无疑。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便是宋江对于自己的评价了,也是他野心的体现。

替天行道,岂能反天?在宋江的观念中,可能皇帝便是天了,他恨着这个社会,却不恨造成这个社会的人——皇帝。

回到刚刚的问题,98版《水浒传》将林冲的死因改为因宋江放走高俅而气死,好在哪里?

这段给我写,我就是喝一箱六个核桃也写不出来的,林冲如果这么死了,是不是未免太窝囊了一点,那么他还怎么去征大辽,怎么去打方腊,后面战王寅的人是谁?以前每次看到这一段,我都忍不住痛哭流涕,替他惋惜,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这么死了,梁山泊从此少了一位虎将,也在思考,98版《水浒传》不惜把林冲演死,也要展现的节目效果,到底是什么?

无非是宋江的不仁不义,原著中,高俅被抓上山,林冲杨志等只是“怒目而视”,放他下山,这俩也毫无表示,似乎已经默认了哥哥的做法,然而林冲一世烈汉,见了仇人上山,岂能不恨?

恨啊!只是碍于哥哥脸面,众人都不敢动手,林冲也只得在一旁忍气吞声,最后就气死了,为啥他宁愿气死,也不愿违反宋江的将令?都归于一个字:“忠”,这是一个吃人的字啊!

由此衬托出来的,还是宋江对于兄弟的不顾,他的自私与愚忠,他喝高俅一样,不得已上山,自然望着早日下山,如何早日下山?两条路:1、推翻朝廷,2:讨好朝廷,很明显宋江选择了后者,宁愿让兄弟忍气吞声,也不愿给朝廷留下坏的印象,恶了朝廷,宁愿让兄弟气死,也不愿坏了天朝太尉一根头发,读来令人咬牙切齿,对于林冲,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啥他不冲上去干掉高俅,然后呕血而死?

这便是这改编的好处所在,什么样的电视剧才能称得上好电视剧,很简单的评判标准,你看到电视剧里的恶人时,你恨不得冲破这个屏幕去给他一巴掌,这才叫优秀的电视剧,能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这才叫一部好的电视剧,而这样的改编很明显做到了这一点。

简单来说,林冲如果在这里毫无表示,似乎放走高俅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行为,但是林冲因为高俅被放走而气死了,才能让大家体会到林冲的愤怒之深,宋江之不义,从而表现出招安这一行为的愚蠢,达到了节目效果。

在现在看来,宋江的行为或许是可恶的,但是放在当时时代的大背景下,有几个人不会选择这么做呢,杀了高太尉意义不大,无法从根源解决梁山的问题,所以在原著中,放走高俅似乎合理,但是在98版的改编中,宋江为了高俅折了林冲,就是十分不仁不义的行为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看到这儿,相信你也能明白98版《水浒传》成为经典的原因了,所有这些观点都浓缩为一个字:“真”,这也是当下的许多电视剧难以做到的,包括新版《水浒传》,它们是缺少灵魂的,电视剧要拍好,不是靠着颜值的堆砌,而是感情的叠加。

未来多少年,可能也不会有这样好的电视剧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还请指出。


为何98版《水浒传》得以成为经典?(文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