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录《了凡四训》

2023-08-08 19:34 作者:Memorize薄荷故人  | 我要投稿

摘自《了凡四训》一则 前文袁了凡觉得已经被孔老先生算定了命运,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没有什么是可以妄想的 。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译文】 我问禅师为何这样说,禅师回答:“人不可能没有妄想之心,最终被天地所束缚,怎么能没有定数呢?但只有普通人才有定数,最善的人,定数无法束缚于他;最坏的人,定数也无法束缚于他。你二十年来都被老先生算定,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变动,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我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定数是可以逃脱的吗?”云谷禅师答道:“命数是自已创造的,福分是自已求得的。这是诗书中所讲,的确是明智的训诫。佛教经典中说:求取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求取男女后代的就能得到男女后代,寻求长寿的也能得到长寿。说谎是佛家大戒,佛祖和菩萨怎么可能打誑语来欺骗众生呢?”我进而追问:“孟子说:去追求就能得到。这是说要内求于我自已。道德和仁义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求得,功名和富贵怎么能内求呢?”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说得没错,是你理解错了。你没听过六祖惠能曾说:一切福田,不离内心;从心找寻,无所不通。求诸内心,不仅能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功名富贵;内外兼得,是有益于获得的探求啊。” “如果不反躬自省,而徒劳地向外求取,那么即便求取有方,所得的也是命中注定的而已,内外兼失,所以并无益处。” 点评:自我所求只能是向内求,从自己的内心求,究竟这些是不是你真正想得到的,而外在的人和事物,是帮助你来经历和认识自己,从中得到成长和学习。现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双向救赎是说遇到这个人之后就变好了,其实是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了自己内心所空缺的那一方面,依然是自己做出了改变。即使生活中不能像电视剧一样遇到一个心意相通的对象,依然可以从生活中所经历的人事物中得到感悟,找到自己内心和人生的方向,一切的外物都是来帮助你获得心灵成长的。

摘录《了凡四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