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下复兴导弹列车的优势和现实性
弹道导弹作为一种战术上和战略上都很重要的武器,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隐蔽性来确保它们在战场上和国家战略上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潜射弹道导弹、陆地车辆机动式导弹发射车技术出现后,使用列车运输弹道导弹也成为了一种选择。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世界各国并没有公开服役的导弹列车,但不妨碍这种技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有效发挥自身战斗力,并给予敌人极大的心理威慑力。因此,今天我们就从导弹列车的历史谈起,聊聊现代情况下复兴导弹列车的优势,和目前的现实价值。

弹道导弹列车的缘起
上世纪80年代,由于苏联和美国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苏两国持有的核导弹总量和发射载具受到了越来越严密的限制,核潜艇数量也不得无限制增长。这使得双方均认为,只有不断加强陆地机动导弹部队建设,让战略导弹有更强大的战略机动性,才能确保核战争爆发后有效隐藏自己的核力量不被敌人先发制敌,同时确保自身在战争爆发后任何一个时段都可以进行不同量级的核反击,从而让对方不敢随意提升战争规模到核战争水平。在此背景下,美国和苏联都开始研究机动式洲际导弹,包括陆地车辆的洲际导弹和铁路部署的洲际导弹。
苏联对机动发射战略弹道导弹重视程度很高,其开发的基础动机和苏联的国土防御压力有密切的关系。

苏联作为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为地广人稀的国家之一,它的国土相当一部分迄今为止都缺乏人类定居点。因此,在苏联的核武库布局中,基本上都是沿着铁路网不断延伸,从工业发达的西部地区一直延伸到远东太平洋沿岸。但是,由于浩瀚的北冰洋沿岸和西伯利亚大地缺乏人类定居点,想在这里建设对美国24小时不间断的警戒网也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1980年代美国发展出B-1B战略轰炸机和B-2隐形战略轰炸机后,美国从此拥有了穿透苏联缺乏人员监视的北部领空,袭击苏联铁路网沿线的核基地的战略手段。因而,苏联不断加强自己的机动导弹部队建设,正是出于自身固定基地难以全方位确保自身安全的动机。

苏联在发展多轴特车承载的RT-2系列弹道导弹同时,意识到由于苏联优质铺装路面太少,多轴特车的野战机动性和自身承载能力存在上限,难以背负足够多弹头的洲际导弹威慑美国,因此苏联在1970年代末开始开发著名的RT-23铁路机动弹道导弹。这款洲际导弹列车以M62内燃机车重联牵引,车辆本身包括牵引机车,人员宿营车,导弹发射车,导弹供电和控制车辆等,具备在非电气化路段行驶,以及在核战争情况下长期驻留执勤地域的能力。RT-23导弹本身也是非常强大,它总重量超过110吨,具备投掷10枚50-75万吨级核弹头的惊人能力,其战略威慑能力不亚于更为巨大的R-36M部队长官导弹,也是美国长期的心头大患。但由于苏联解体,RT-23的导弹生产维护设施留在乌克兰地区,导致无法持续保养该款导弹,最终2005年随着新一轮削减核武器条约而被拆解。

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也基本上同一时间想到了铁路机动弹道导弹和陆地特车机动弹道导弹的思路,并设计出了铁路发射的LGM-118和平卫士弹道导弹和侏儒车载洲际弹道导弹。但由于美国1980年更为强大的核导弹载具——俄亥俄级核潜艇投入现役,其高达24枚洲际导弹的携带能力和极强的海洋隐身能力让美国极为满意,加上美国强有力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警能力,使得美国并不担心自身本土的导弹发射井遭遇苏联轰炸机的先发制人打击,并足以在苏联发射导弹,落到美国本土前将美国的弹道导弹回敬出去,故美国仅仅是将部分民兵系列导弹发射井改为和平卫士导弹发射井,装载50枚和平卫士弹道导弹,而侏儒导弹也未投入现役。
不过,虽然现实中并未有公开服役的导弹列车,但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在测试此类技术,如朝鲜人民军曾经公开过搭载短程导弹的铁路发射车,而俄罗斯也一度传言复兴自己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发射列车,这就说明,当前的铁路机动导弹列车,仍有相当的优势。

导弹列车的优势
要想了解导弹列车的优势,就必须要考虑到它的主要竞争产品——陆地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车的劣势。

和很多人误以为的导弹发射车“停车就能打”不同,现实中大型弹道导弹发射配套车辆是相当大的规模。除了最为醒目的携带导弹的发射车外,它的保障车辆也是琳琅满目,一般来说肯定包括以下几种车(可以在视频中找到对应的车):
1、导弹发射控制车。这是导弹发射部队的大脑。它通常配备有完整的射控设备,内有完整的发射测控工位,可以允许操作员在车里设置导弹发射诸元,并执行发射任务。
2、导弹供电车。导弹系统和测控系统都需要大量的电力,需要额外的柴油发电机为其供电。
3、保密通讯车。导弹系统进入机动模式后,需要随时和大本营保持密切联系,具备随时发射导弹能力。对于洲际导弹来说,由于可能面临核打击,因此必须要确保通讯设备在核战争下仍能有效接受命令并解密导弹发射密码,这就需要搭载卫通天线、短波通讯系统和长波通讯系统。
4、导弹维护车。导弹系统有大量的子系统,而且在野外部署状态下可能出现电路连接不稳,气路漏气等严重隐患,因此必须要配备一个维修团队,在野外现场临时修复一些故障,这种车通常会携带加工机床等维修机具。
5、加油车。毋庸置疑,所有的陆地车辆基本上都是烧油的,一个车队行走数百公里需要的油料必然以吨计算,而且战争情况下难以去民用和军用油库补充,所以要带够加油车。
6、各类工程车。导弹的维修,临时阵地的维护等都需要工程车,所以车队必然要带上轮式汽车吊、轮式挖掘机等工程车以备不需。
7、通用卡车。人员的输送,物资的运输都需要各种各样大卡车来携带,尤其是一个营数百人需要在野外生活若干天乃至多个月的情况下,更需要大量的物资。
8、战斗车辆。由于导弹部队威力强大,敌方必然会抓住一切机会摧毁导弹,因此导弹部队也需要良好的安保配备,可能需要携带短程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也需要警卫部队乘坐装甲战车予以掩护。
因此,一个大型弹道导弹导弹部队,往往为了1-2枚导弹能够投入500-1000名各类人员,需要的车辆可能有数十辆乃至上百辆之多(尤其是使用液体燃料的弹道导弹需要的燃料运输车就可能多达几十辆),而这些车辆行动时又难以全面隐蔽行驶,被敌方偷袭哪怕是损失个别车辆,都有可能关联到整个导弹系统无法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列车的优势就格外突出。

导弹列车可以看做是过去装甲列车、铁道炮的技术延伸。由于铁路系统车辆承载力远大于陆地车辆,使得陆地车辆必须要多个车分解携带的燃油和各类设备可以综合到一辆车之上。如上图所示的美国和平卫士弹道导弹发射列车,它只有几个简单的构成:重联牵引机车(为了降低单机机破带来的无法行驶风险),发射控制车厢(1个8轴客车),导弹发射车厢(1个8轴特车),1个安保车(1个8轴客货混装车厢),1个备件储存车厢(1个八轴篷车改装)和附加的铁路油罐车(延长行驶距离)。而参考军用装甲列车,还可以增设其他车厢:

1、破障车,通常位于首末尾,以加装钢卷、沙袋、备用钢轨枕木的平车构成,主要用来防止地雷和出轨器对列车的损害;
2、通讯车:铁路列车车厢承载力大,很容易携带卫通设备和长波通讯设备;
3、通用平车:可以停靠额外的各类车辆,在铁路不能运转时可以卸下汽车,前往修复铁路或者执行警戒,也可以携带防空导弹发射车、预警雷达对周边进行防空警戒;
4、通用篷车:可以带人员,食物和备用品,以应对数个星期或者更久的部署周期。
5、工程车:如铁道吊车等,用来修复铁路或者修理导弹等。
这样一来,一列铁路列车,就能轻易解决数十辆乃至上百辆汽车才能承载的导弹运输和野外部署能力,而且铁路网的昼夜通行速度是公路网无法对比的,一个国家的铁路系统越完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就越吃香。当然,铁路导弹列车并不适合作为侵略他国的武器,因为运输铁路列车去敌对国的难度远大于开汽车,这也是美苏未开发短程导弹列车的核心原因。

发展导弹列车的现实性
虽然目前暂时没有公开服役的导弹列车,但是由于上述导弹列车的天然优势,使得在如今国际环境下发展导弹列车很有利于我国的整体战略。一方面,我国铁路网十分发达,电气化牵引里程和重载里程都非常庞大,有利于和平时期和战备时期导弹列车的全国全域抵达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采用积极防御国策,而我国的中远程导弹的战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导弹列车所具备的全列抵达后立即部署发射能力,很有利于战时快速筹集更多的导弹单位介入战争,从而充分发挥其战略影响力。
当然,也有人会担心铁路网遇袭和导弹列车被轰炸的风险,对此我可以给大家吃下定心丸:第一,国铁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半军事化的管理和常态化运行军列、专列的考验,对于各类突发事件的预备措施都很完整,如战备舟桥处等战时机构都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加上俄乌战争的案例告诉我们,乌克兰铁路系统在遭遇打击后快速修复,说明当代的工程技术和保障能力下,只要不完全丧失制空权,在高性能机械设备协助下修复铁路并非难事;同时,导弹列车强大的机动性就意味着可以充分利用庞大的国土纵深进行战略隐蔽和转移,使得对手难以预警导弹出现的场所而不敢升级战争规模,导弹列车自身对于战争的吓阻能力也是其战略意义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