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绩点4.31/5~即将解锁新地图——教学医院

2023-07-05 11:46 作者:咸-蛋黄-  | 我要投稿

又到了一学期一度的学习方法总结time啦~

经过这学期的不断试错,我对于在校阶段的学习方法又有了新思路~

恰好下学期我即将迎来学医路上的一个小转折点——下临床!

所以本文将和大家简单聊聊我大一大二这两年的心路历程,并试图总结出一套相对普适的医学生学习方法与备考技巧~

(前半部分废话较多,建议直接下拉到大号加粗的绿色小标题)

先贴个成绩单得瑟得瑟~(标黄的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接下来总结的学习方法也将主要针对它们)

大一上
大一下
大二上
大二下

作为社恐的i人,之前我真的好怕我在分享学习经验这件事被认识但又不是很熟的人刷到(如果不幸我马甲掉了,拜托请不要告知其他同学我是谁,也不要联系我QAQ)

但下学期我就要去医院啦,那里同学很少,只有我们班和上一届的一个班,加一起也不过七十人~

掉马甲的风险大大降低,所以我终于有勇气贴出成绩单啦~

我深知成绩只是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片面评价,自己和真正优秀的同学相比仍旧差的很远,但我也真的为自己这两年的坚持和收获而感到欣喜~

关于学习方法

先说结论,我认为之前提出的 预习+上课+做题  的学习方法中,预习这一环节可以取消;而上课这一环节中,又以课后整理笔记为最重要的一点;关于做题,我这学期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

关于预习:

不论是看高校视频课还是看机构录播课,我认为都很不利于开学后正经上课的学习。这或许和个人性格有关,我对陌生事物的兴趣要远远大于一知半解的事物,故预习后我课上走神的现象明显加重。预习还会使我盲目自信,在正经上课时我内心会偷偷比较自家老师和预习课上见过的老师们,时常会得出自家老师不够好的结论,从而忽视了很多自家老师的闪光点,没法沉下心来跟着自家老师的教学节奏走,对于老师提供的一些学习资料也不够重视。尊其师,信其教,古人诚不我欺。

这学期我本来打算在寒假预习完药理/病理/病生/局解,但最终我在只预习了药理学的传出和中枢。

一方面是当时看小说很上头,确实是管不住自己,没法踏实下来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期末成绩出来后,生理生化分数虽然不低,但并没有达到我的理想预期(因为疫情的原因打乱了教学和考试进度,所以期末的题目都很简单,不过我明显眼高手低,对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故而我有些许的自暴自弃;其三,十二月底阳过之后,我腰疼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严重时坐着学习超过半小时就受不了。

于是我彻底放飞自我,开开心心的玩了一个寒假。

但没想到,开学后我发现自己课上走神的次数明显少多了,对每个任课老师也都很感兴趣,每节课都有种沉浸式的体验感。

但坏处是,课上有时确实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这学期因为专业课数量过多,每门课的课时就相对来说都被压缩了一些,老师讲课的节奏也偏快,但有些知识理解起来又需要付出一定时间。不过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好处,课上跟不上,课后就会因为焦虑而下更多功夫。

关于课下整理笔记,我有了颠覆过往认知的新看法。

通过对比大二这两个学期,可以看出我这学期课不仅比上学期多,还都是重要的大专业课,但我居然真的实现了整理完全部笔记,而且还是手写!

我认为和以下几点有关:

1.过去我一直整理的电子版笔记,这意味着整理笔记这件事只能等当天的课程全部结束后,我能踏踏实实打开电脑才可以开始进行。

2.手写笔记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笔记整理的工作,甚至不需要电脑,PPT直接用手机看就行,简化了我开始整理笔记的各项流程。(众所周知,找间安静教室,摊开厚重的书,再接个水上个厕所,半小时就过去了QAQ)

3.因为是手写,所以我可以尽情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谋篇布局,不会被电子版有关格式的条条框框所拘束,反而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开销。(有些时候,电子版光是调格式可能就得调半天)

4.因为可以随时随地整理笔记,我的很多水课也开始变得充实了起来。像是预防这种课堂进度稍慢的课,我甚至能实现一边整理其他课的笔记,一边在下课前把预防的笔记整理完。

不光如此,手写笔记还有其他优点

1.在整理过几次笔记后,我逐渐习惯了一边听讲,一边就把笔记的大框架在专用的课堂记录本中列出,方便课下整理,且课堂效率提升明显。(这个记录本可以是任何一张纸,主打一个随便,我用本除了怕没整理完的课堂笔记丢失外,还因为中学时囤的本实在是太多了,扔也不是留也不是,可算给它们找到了新用途。。。)

2.对于知识间的联系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且过一遍手就是很神奇的比敲字留下的印象深。

3.老师有时一节课不能刚好讲完一章的内容,手写笔记方便断章后下节课再续

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手写笔记的缺点

1.耗时,会挤压到做题的时间。而做题又像极了游戏里的签到任务,只要有一章的题落下了,后面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落越多。

2.有时候明显感觉手动了,脑子就懒了下来,像是在完成机械的抄写作业。

3.期末时用处依旧不大,似乎同电子版笔记一样,只能在第一次创作时发挥一个辅助记忆的作用。(很难说这算不算缺点,关于笔记究竟应该在期末时发挥什么作用,我目前尚未有很清晰的想法)

针对手写笔记的特点,我构思了一个解决办法,下学期结束后会和大家交流成果~

需要达成的目标:尽可能让笔记上少点字,多点知识间的逻辑关联

大致流程如下:

1.准备一份辅导机构的讲义

2.结合课堂记录,大致做出一个知识的结构框架,但不要填充细节

3.做题,根据题目特点,结合教材,对知识进行高度浓缩概括并整理到笔记上

4.看相关辅导机构的视频课,再次整理出一个更精简的极简笔记(病生考前复习时间相对充裕,针对第四点我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尝试,附在手写笔记的最后部分)

关于做题,我发现进入比较偏临床内容的课程后,绿皮里的题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里面仍有些题明显超出了考纲,建议大家在做第一遍的时候就大胆把这些题划掉,这样接下来二刷的时候就不用重复读这些题的题干啦。

关于考试月的备考技巧

1.准备一个透明笔袋,文具和证件都放到里面,做到考试前随后拿起笔袋就能去考场

2.做题时遇到不会的点一定要补充到笔记上,别犯懒或是觉得题目考前一定还会再做一遍,真的根本没时间做题,背大题的时间都不够呢

3.平时如果没来得及做的题,期末考前这短短的几天更来不及做。时间会被各项考试自动划分成几个大块,很难掌控

4.如果大题重点突出,那么先背大题,相当于第一遍复习。对知识熟练后再做选择,事半功倍。对于我来说,大题最少四天可以实现熟记:第一天保证每道题可以默背(一边整理一边背);第二天同;第三天先对照题干默背再查漏补缺;第四天基本可以对照题干全部背出来

5.如果大题重点不突出,整理时可先在微信搜4篇以上的相关推送辅助(就在右上角的放大镜小图标直接搜索就行,意外发现的实用小工具)

6.似乎集中背大段材料效率更高。怀疑因为集中记忆让大脑进入了某种更有利于记忆的模式,也可能因为这样对整体进度的把握更加直观。

7.关于背书:英语作文、政治一类,有内在逻辑但不是很强的,建议对着一面白墙或是墙角一点点去背;专业课的大题,一边拿笔在白纸上用打勾代替写字,看每条内容间的内在逻辑,一边背。感觉效果要比纯默背好

8.高三老招:实在背不下去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背但眼皮又抬不起来时,往颧骨和眼皮抹点清凉油,但注意一次只在一处点涂一点点,大概能顶10分钟左右,失效了换别的地方接着抹(这个东西有依赖性,除非是晚上快要结束学习打算最后一个小时内冲一把进度等紧急时刻,不然不建议用)。咖啡也可尝试,但我懒得刷杯子哈哈哈。

9.我心理素质不是很好,期末时间一紧张,考的科目再一多,就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对于我,一定要把功夫下到平时,期末争取做到只留出背大题的时间,选择题等相关细节性知识平时务必要直接掌握

10.考查课理论考试通常只给一个小时,所以先挑会做的快速答完,然后再细琢磨不会做的

11.答完确保检查的差不多了【答题卡是否填涂正确+大题补充/完善答题逻辑/错别字改正】,如果大家交卷的人很多,随大流交了就得了,考试主打一个放松~毕竟考完就解放了呀~


绩点4.31/5~即将解锁新地图——教学医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