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助力职场家庭,促进母乳喂养 !
相信每个妈妈内心深处
都有一段关于哺乳的难忘记忆
开奶的痛,涨奶的苦
第一次哺乳的害羞
洗手间挤奶的尴尬
虽然母乳喂养并不轻松
但对宝宝和妈妈都好处多多

母乳喂养的好处
❤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恢复
从一出生开始,婴儿的反复吸吮让母亲的脑下垂体释放催产素,这种激素不仅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同时也引起子宫收缩。由此产生的收缩防止产后出血,促进恶露排出以及子宫恢复。
帮助妈妈恢复体型
哺乳可以有效地消耗妈妈体内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的恢复,并避免产后的肥胖。
帮助妈妈有效避孕
哺乳期间,排卵会暂停,也可以达到自然避孕的效果,有助于推迟再一次妊娠。
帮助妈妈降低患病机率
母乳喂养与母亲身体恢复以及远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帮助促进母亲产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患病风险。

❤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
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
母乳含有最天然的营养成分,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宝宝免疫力更强
母乳里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可以增加儿童身体抵抗疾病能力,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过敏、腹泻等疾病发生。
口腔更坚固
宝宝吃母乳时要比吸奶瓶更努力,所以母乳喂养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宝宝下巴、牙齿及上颚的发育,预防牙齿咬合不正。
肠道吸收更好
母乳易于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便秘,也很少腹泻,因为母乳似乎可以消灭一些引发腹泻的微生物,同时促进消化道有益菌群的生长,从而进一步阻止腹泻。
预防成年后代谢性疾病
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发病风险。

母乳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有的妈妈没有奶水
每个妈妈都会有母乳,这是自然的生理机能,不同的是奶水量多量少、出奶早晚几天等因人而异。
误区二: 宝宝哭就是饿了
认为宝宝哭就是饿了,或者是没吃饱,这样的判断标准是个误区。宝宝是否吃饱的标准是要根据排便、睡眠、体重增长等情况来判断的。
误区三:哺乳时让宝宝含住乳头
哺乳时让宝宝含住妈妈乳头即可,这是误区。这会造成乳头皲裂,引起乳房疼痛。
误区四:哺乳期需要多喝汤水保持奶量
一般老人家都会认为母乳喂养的妈妈每天都要吃很多肉、鸡蛋、多喝下奶的汤水。为了宝宝很多妈妈就大吃特吃,最后不仅身材走样,还会因为长期吃得油腻更容易导致乳腺炎。

母乳喂养的秘诀:
对于婴儿的免疫机能,最重要的是产后7天内,分泌的初乳(含抗体、排便因子),母亲应尽可能地哺育给婴儿,接触时间要达到30分钟以上,这样有助于母乳喂养及母婴感情结合。
●自然分娩的妈妈
将新生儿身上的羊水擦干净,趴在母亲的胸、腹部,盖上干净的毛巾或被子为新生儿保暖。
●剖宫产的妈妈
在手术室,母亲与新生儿脸靠脸接触。回病房后,解开新生儿衣服的前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三贴、一对、一直线
三贴:孩子与母亲胸贴胸、腹贴腹、孩子下颌贴近母亲乳房。
一对:孩子鼻子对着母亲乳头。
一直线:孩子头与身体呈一直线,使婴儿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进行母乳喂养时妈妈们还要注意几点。
及时让宝宝吸吮乳头:分娩之后尽快母乳喂养,可以刺激乳汁分泌,最好是在分娩后1小时内,做到按需哺乳。
注意夜间喂养: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吸吮次数外,还应注意夜间喂养。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数倍。
保持乳房卫生: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引起乳腺炎,对有效地提高泌乳质量极其重要。
充分排空乳房:注意吃空一侧乳房乳汁,再喂另一侧乳房。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如果涨奶厉害,可以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这样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保护乳头:注意喂奶后,挤出一滴乳汁,涂于乳头上,让其自然干燥,这样可以保护乳头。
防止宝宝溢奶:喂奶后,一定要注意防止孩子溢奶、吐奶或呛咳,可以将孩子轻轻抱起抱直,头靠妈妈肩部,轻拍婴儿背,将吸乳时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去。

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建议:
√ 产后一小时内即开始母乳喂养;
√ 生命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乳喂养;
√ 在婴儿6个月龄时增加有足够营养和安全的补充(固体)食品,同时持续进行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也是宝宝和妈妈情感联系的纽带。小小软软的人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吮吸妈妈的乳汁,喂奶的肌肤接触,快乐而幸福的感觉,让妈妈更勇敢的“喂”爱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