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200 系列 PLC 的PID功能块的实际应用
PID 参数的整定: 1、可以在软件中进行自动整定; 2、自动整定的 PID 参数可能对于系统来说不是最好的,就需要手动凭经验 来进行整定。P 参数过小,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就会太长;P 参数过大,就容易 产生超调。 PID 功能块在梯形图(程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最好采用 PID 向导生成 PID 功能块; 2、我要说一个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PID 功能块 的使能控制只能采用 SM0.0或任何 1个存储器的常开触点并联该存储器的常闭触 点这样的永不断开的触点! 笔者在以前的一个工程调试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PID 功能块有时间动作正 常,有时间动作不正常,而且不正常时发现 PID 功能块都没问题(PID 参数正确、 使能正确),就是没有输出。最后查了好久,突然意识到可能是使能的问题—— 我在使能端串联了启动/停止控制的保持继电器,我把它改为 SM0.0 以后,一切 正常! 同时也明白了 PID 功能块有时间动作正常,有时间动作不正常的原因:有时 在灌入程序后保持继电器处于动作的状态才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停止了设备就会 出现问题——PID 功能块使能一旦断开,工作就不会正常! 把这个给大家说说,以免出现同样失误。 下面是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一般方法: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 性确定 PID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 控制器参数整 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 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 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 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 中被广泛采用。PID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 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 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 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 法进行 PID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 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 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 计算得到 PID 控制器的参数。 PID 参数的设定:是靠经验及工艺的熟悉,参考测量值跟踪与设定值曲线, 从而调整 P\I\D 的大小。 比例 I/微分 D=2,具体值可根据仪表定,再调整比例带 P,P 过头,到达稳 定的时间长,P 太短,会震荡,永远也打不到设定要求。 PID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各种调节系统中 P.I.D 参数经验数据以下可参 照: 温度 T:P=20~60%,T=180~600s,D=3-180s; 压力 P: P=30~70%,T=24~180s; 液位 L: P=20~80%,T=60~300s; 流量 L: P=40~100%,T=6~60s。 书上的常用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 4 比 1;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个人认为 PID 参数的设置的大小,一方面是要根据 控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另一方面是经验。P 是解决幅值震荡,P 大了会出现 幅值震荡的幅度大,但震荡频率小,系统达到稳定时间长;I 是解决动作响应的 速度快慢的,I 大了响应速度慢,反之则快;D 是消除静态误差的,一般 D 设置 都比较小,而且对系统影响比较小。对于温度控制系统 P 在 5-10%之间;I 在 18 0-240s 之间;D 在 30 以下。对于压力控制系统 P 在 30-60%之间;I 在 30-90s 之间;D 在 30 以下。 这里介绍一种经验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试凑法,它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方法的基本程序是先根据运行经验,确定一组调节器参数,并将系统投入闭环运行,然后人为地加入阶跃扰动(如改变调节器的给定值),观察被调量或调节器输出的阶跃响应曲线。若认为控制质量不满意,则根据各整定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改变调节器参数。这样反复试验,直到满意为止。 经验法简单可靠,但需要有一定现场运行经验,整定时易带有主观片面性。当采用 PID 调节器时,有多个整定参数,反复试凑的次数增多,不易得到最佳整定参数。 下面以 PID 调节器为例,具体说明经验法的整定步骤: A. 让调节器参数积分系数 S0=0,实际微分系数 k=0,控制系统投入闭环运行,由小到大改变比例系数 S1,让扰动信号作阶跃变化,观察控制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控制过程为止。 B. 取比例系数 S1 为当前的值乘以 0.83,由小到大增加积分系数 S0,同样让扰动信号作阶跃变化,直至求得满意的控制过程。 C. 积分系数 S0 保持不变,改变比例系数 S1,观察控制过程有无改善,如有改善则继续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否则,将原比例系数 S1 增大一些,再调整积分系数 S0,力求改善控制过程。如此反复试凑,直到找到满意的比例系数 S1和积分系数 S0 为止。 D. 引入适当的实际微分系数 k 和实际微分时间 TD,此时可适当增大比例系数 S1 和积分系数 S0。和前述步骤相同,微分时间的整定也需反复调整,直到控制过程满意为止。 PID 参数是根据控制对象的惯量来确定的。大惯量如:大烘房的温度控制,一般 P 可在 10 以上,I=3-10,D=1 左右。小惯量如:一个小电机带一台水泵行压力闭环控制,一般只用 PI 控制。P=1-10,I=0.1-1,D=0,这些要在现场调 试时进行修正的。 PID 控制说明: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简称 PID 控制,又称 PID 调节。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它以其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 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 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 定,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 ﹐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 PID 控制技术。PID 控制,实际中也有 PI 和 PD 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 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 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 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 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 “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 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 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 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 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组件,具有 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 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 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 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 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 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