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6---氢气炼钢的难点
快车通道:
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
磷酸铁系列汇总
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的第五部分:氢气炼钢的减排原理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六部分:氢气炼钢的难点
难点1:规模化用氢 氢气对碳基还原剂的替代是存在极限值的,尤其是高炉炼铁工艺。
对于长流程高炉炼铁,碳除了作为还原剂,还起到多种关键作用:
①作为燃料,提供高炉冶炼所需热量,高炉热量一般由焦炭、喷 吹燃料的燃烧及外部通入的热风提供,其中高炉内焦炭燃烧供热占比高达75%-80%。
②作为骨架,支撑炉料。
③作为生铁渗碳的碳源,一般生铁中碳含量4%,全部来源于焦炭。氢的密度和元素构 成显然无法替代碳的支撑和渗碳作用,炭的使用难以避免,而且氢气还原是吸热反应,氢气比例达 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额外供热来实现热量互补,如果这部分热能来源还是通过碳燃烧,那碳排放只是有增无减。
Fe2O3 + 3H2 → 2Fe + 3H2O ∆H=98.12KJ
C + O2 → CO2 ∆H= − 393.52KJ
对于气基竖炉还原炼铁工艺,同样存在渗碳来源、热量互补问题,而且如果是纯氢气作为还原剂需要对纯氢气进行加压和加热,根据唐珏等于2020年11月在《河北冶金》发表的《我国氢冶金发展现 状及未来趋势》一文,氢气理论上加压到1MPa以上,加热到1000摄氏度以上,可以达到设计指标,但竖炉如果长期在如此高温、高压极限条件下工作,不符合安全目标。
因此,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前,氢气对碳基还原剂的替代是存在极限值的,尤其是高炉炼铁工艺,对温度的要求更高,用氢受限程度也因此更大。
难点2:经济化制氢 除了规模化用氢,如何实现经济地制氢也是一个难点。
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制氢工艺,按制取原材料分类,氢气可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分别指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只有绿氢才是真正零排放制氢方式。
按照化学反应式和原子摩尔质量比,可以测算出还原吨铁耗氢气53.6kg,耗碳约321千克。
参考目前焦炭的价格约2000元/吨,制氢成本参考宝丰能源于2021 年4月19日披露《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的公告》,其200MWp 光伏发电及20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的氢气综合成本,即 1.34 元/标方。
考虑碳元素在焦炭比例约85%,则还原吨铁的碳、氢气成本约为756、804元/吨,可见,若不考虑还原剂变化带来的其他成本变动,氢气作为还原剂的经济性尚不及碳。
据测算,氢气成本需降至1.26元 /标方,或者对吨碳排放征收碳税25元,才能达到氢碳还原平价。宝丰能源披露远期氢气综合成本可降至0.7元/标方,届时吨铁氢还原成本或降至420元/吨,若能实现,将大大增强氢还原的经济性。
除经济地“脱碳”制氢外,其大规模储运至今仍是工业上的难题。
由于氢气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度不足空气的1/15,且易燃易爆,因此储运需要极其特殊的条件,目前储氢方法主要分为气态、液态和固体储氢三种。
低温液态储氢由于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在航天领域应用;有机液态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还未成熟;高压气态储氢尽管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体积比容量较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用氢场景,目前主要在燃料电池车应用。
氢气的运输同样是个问题,由于氢能产业尚未成熟,氢气运输成本和前期建设较高,而运力较低,经济性有待提升。
尽管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程度下,要彻底地实现氢气炼钢尚存诸多难题,通过氢气炼钢来经济地大幅降低钢铁行业碳排放恐难以实现。但正视当下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氢气炼钢的发展潜力,富氢工艺是现阶段氢气炼钢可着眼的发展方向。
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的第六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七部分的内容:现阶段氢气炼钢发展方向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案例,ESG,CCER,CCUS,电池回收,锂电池,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抽水蓄能,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
付费服务: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