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看懂《烟花》了吗?
大家都知道,《烟花》这部动漫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先说说为什么以烟花来作为题材, 一说到烟花,大部分人会想到它的时效性,也就是稍纵即逝和虚无缥缈的,但烟花在绽放那一刻五彩绚烂的光芒是无与伦比的。就像是初恋时的怦然心动,即使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但这份心情是最真诚与无可比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如果好好想一想,真的可以在这部作品里找到当年的那个自己。
男主从小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家庭和睦,从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就能看得出来。他很胆小懦弱,不成熟,当然每个人都将要经历或者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我们无知、无能,但是对异性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欣赏导致了我们感情的萌发,使我们不断地去追求“爱”。在那个年龄段,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这样的羁绊是纯靠感情来维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里面将会混杂更多的东西,包括在那个年龄最负担不起的东西——责任。
女主因为家庭以及自身原因是比较早熟的,从三句话“我要离开”—“说着玩的”—“做不到私奔”以及她和她妈妈的一些细节表情反应,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女主是很爱她的母亲的,不愿让母亲伤心。所以她的内心是有一些纠结和矛盾的,她对小镇和男主的喜欢,对于外面更大世界的向往,对于家庭总是擅自重组的抗争,以及对母亲的心疼杂糅在一起。她也知道,逃是逃不掉的,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只靠自己很难在当今竞争力强的社会立足。最终她选择了妥协,因为她知道了男主的心意,算是弥补了内心的缺失。大概就是“我知道我要离开,但在离开之前我要爱你一次”,至少这份心意是一定要传达到的。
重点!重点!重点!
个人认为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地方是贯穿全作的“烟花是圆的还是扁的”,带点心理学的角度,我倾向于把这句话翻译成“你看到的是你心里想看到的”,更往下推一步,就是“我们是否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世界”。这一点就是一直在说的“如果当时…”,如果当时再勇敢一下,如果当时再稍微努力一点点,未来会不会改变。然后在这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未来是有改变的,尽管有年龄和能力的大前提给我们规定了一个界限,也许所谓“结局”不是那么圆满,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追求我们想要追求和守护的东西。作者已经在细节上描写了当时两位主人公的心情(比如女主骑车的小动作),他给出的答案是:收起胆小和懦弱,尝试着再去勇敢一下,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
但是!
作者在让少年少女们做梦的同时不忘叫醒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未来,男主的成长,就是从一开始的“只要你在就好了,其他我不在意”到后来的释怀,期待着下次是否还能相遇。很多人的初恋也像他们两个一样,烟花般地绚烂又在弹指之间灰飞烟灭。男主学会了为他人着想,从自己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并且有了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想法,这就是成长啊,只是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话是永远不会进步的。最后随着玻璃球升空,“if”字样的灯芯支离破碎,大家就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了
“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什么未来,但我有着最珍贵的,和你的回忆,这也会成为我的动力支撑我走下去吧,我很期待哦,未来我们见面的那一天。”
写给大家的话
看到这里的各位辛苦了,其实这部影片自己还是有一定感触的,但这确实是一部很新房的作品,以至于很多人对一些内容感到晦涩难懂,尤其是它想传递给我们什么这样的核心内容。很多人只是觉得“啊,这就是青春”或者是“在最无力的世界遇到最爱的人”等等这类话,这种想法很容易让自己的眼光变得偏激,首先,世界是很大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变成一个样,而是你带着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除了自身以外的一切客体。其次,你现在遇到的可能会刻骨铭心,但是不是最爱的人真的未必,我说过一句话就是“在孩童时期,喜欢一个人来源于对世界的不完全认知”,这句话不完全对,但是还请各位思考自己的那份心情,这份感情是单纯因为外貌或者是因为在性格或者思想上的认可或者欣赏的喜欢,还是真的是心灵和精神的交互碰撞使双方心情愉悦的爱呢。
关于“早恋”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早恋”,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说实话我真的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用,你谈对象到底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爱、寻求优越感、找一个人去依靠来获得安全感还是是出于对个人的欣赏呢?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很关键。以及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整个世界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说认同,人们必须多出门走走以及多学习,这样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你的眼界才能提高和放宽,而不是天天计较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谈恋爱先提高自己的能力,你自己变得优秀了,你不用去追求别人,自然会有人来追求你。还有就是分手以后,自己总接受不了,但这时候你应该知道的一点是分手肯定代表着出了问题,你要好好反思 自己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对方带来困扰,自己的表达方式会不会出问题,而不是把一遍一遍找对方复合的过程当作自己所谓的“付出”,觉得自己很爱对方但对方不理解,那你先去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啊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