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医药发展,听听两会的声音!
今年参与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至少有33位来自中医药领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及董事长徐浩宇、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等;同期的全国政协委员中也有至少26位来自中医药领域,包括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等。 今年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针对中医药领域提出了相关提案,从部分代表、委员通过媒体公开的建议内容来看,“发展”“保护”“创新”“传播”是几个高频词。
1、张伯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在张伯礼看来,疗效确切且具有高质量循证证据的中成药、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推荐的中药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如未被国家基药/医保目录收录,将直接导致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受限,我国医保/基药目录的遴选及调整应充分遵循循证决策理念。
张伯礼代表建议,建立具有循证证据的中成药基药/医保目录备选库,纳入当前已有高质量循证证据的中成药;在国家基药/医保目录更新调整时,优先将备选库内具有循证证据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药/医保范围。
2、肖玉文,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肖玉文表示,要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中医药院校开设GCP专业课程,提高专业能力及科研水平,培养一批高层次临床科研人才。鼓励并支持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以及产业界共同研究中医药临床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标准,为构建新的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提供支持。
3、杨宇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杨宇飞建议中医药管理局推动跨学科“智慧中医”创新学科建设,全面系统地推进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希望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出台“智慧中医”新医学指导政策,以中西并重的方式全力促进“智慧中医”新型医学发展。
4、卢庆国,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卢庆国建议“集中精力启动药典修订工作”。比如,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可以选定几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成分,以道地药材产区中等质量及以上的药材指标为参照标准,大幅提升现有药典标准,并逐渐增加、完善成分含量指标。新药典标准的执行可以设置几年过渡期,逐步引导药材种植向优势产区发展,挤出不适合中药材种植的产区,持续提升中药材品质及有效成分含量,确保中药药效,提升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5、阮鸿献,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阮鸿献表示,适宜的气候、土壤,才能生长出符合要求的中药成分、含量,因此,需要出台关于道地药材的规范和分类标准。同时,通过大棚种植或者异地种植,对药材的有效成分或疗效会带来哪些影响,也需要准确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