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学基础与计算
光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可见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波。正常范围为380-780nm。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刺激使人产生不同的颜色感受。

眼球中的视网膜有视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干体细胞。锥体细胞分为S、M、L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短波、中波和长波的光刺激。从而使人产生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感受。杆体细胞主要感受光的强弱,使人在黑暗下看到物体,但无法感受到颜色。


贝楚德-朴尔克效应(Becher-Pauli effect)
对于某些波长的光,看到的颜色与波长的关系不固定,会受到光强度的影响。其中,除了黄(572nm)、绿(503nm)、蓝(478nm)三点颜色不变,其它颜色会随着光强增加,略微向红色或者蓝色变化。

颜色分类
彩色和非彩色
非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和灰色,叫做黑白系列。除了黑白系列的所有颜色称之为彩色。彩色有三要素。即明度(L)、色调(H)、饱和度(S)。
孟塞尔颜色空间
如图5所示,明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饱和度自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色调在四周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布。

格拉斯曼混合定律
中间色律:任何颜色都何以合成它们之间的任一中间过渡色,过渡色取决与两种颜色的相互比例。
补色律:对任意颜色,均存在另一种颜色与其适当混合后产生白色或者灰色,定义二者互为补色。
代替律:指由于人眼识别存在惰性,不同颜色混合可以实现相同的视觉效果。因此不同颜色混合可以相互替代。
亮度相加定律:指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个颜色亮度的总和。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是色度学计算的理论依据,虽然寥寥几句话,但却十分重要。

CIE 1931RGB色度学系统
光谱三刺激值,根据格拉斯曼混合定律,为了匹配相等能量光谱色的三基色数量称之为光谱的三刺激值。三基色选择不唯一,只要三种颜色中,每一种颜色都无法用另两种颜色混合而成即可选择作为三基色。通常的三基色选择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其中的匹配公式为:

CIE更根据光谱色的颜色匹配试验结果得到CIE1931 RGB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


色度坐标:某一个待测光可以用三刺激值表征。但为了便于计算,通常采用三刺激值占据总刺激值比例即色度坐标来表示。图7中可以看到500nm波长左右的光存在r为负值,表示,该波段下的颜色无法用红绿蓝三基色实现匹配。需要在光源色上加上红色,才可以实现匹配。这导致在CIE 1931 RGB色度系统中,如图8所示。有大部分颜色在r的负半轴。
根据格拉斯曼颜色相加定律,任意的光源三刺激值,应该是匹配该光源各个波长光谱色的三刺激值各自之和。计算方法是将待测光的光谱功率分布按波长加权光谱三刺激值,得到每一波长下的三刺激值,再进行积分。计算R、G、B三刺激值的公式如下:

其中为常数,
为光谱功率分布函数。
则该光源的色度坐标可以按如下公式表示:

此外对于单波长的光的色度坐标则直接根据RGB标准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下面称为rgb三刺激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没有单个波长的光,在通常的计算中,rgb三刺激值的计算色度坐标时,取的波段为1nm、5nm或者10nm。
最后的CIE1931 RGB色度图如图所示:


哎,敲字太幸苦了!
使用RGB色度系统有很多的不方便之处,所以在色度学计算中,直接的应用较少。更多的是使用CIE 1931XYZ色度系统进行计算,比如显示面板行业中的色坐标,亮度和相对色温等计算都是基于XYZ色度系统进行计算的。但是XYZ色度系统是基于RGB色度系统转换过来的,所以RGB色度系统的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

文字太长就不叫总结了,看着也让人烦躁。下一篇我会总结一下XYZ色度系统,并举一下相关的计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