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了!首次发现濒危野生水蕨,《本草纲目》有提及,有何价值
深圳要出名了!今年以来包括云南、浙江等地多次发现一些罕见、濒危新物种,似乎说明这些省市的生态环境,做得就是很好,别的地方还需努力。
所以广东地区不甘落后,经济发达,环境保护也并举前行。

北京时间11月18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在11月中旬,深圳茅洲河光明段首次发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
很多小伙伴可能对于水蕨不太了解。
野生水蕨世界范围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主要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是在我国却已经比较罕见了,属于是濒临灭绝的物种。1999年,水蕨属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等级为二级易危。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过记载:“水蕨似蕨,生水中”。主要是说它的习性为凉,对于 人体有极大的好处,比如明目、镇咳、化痰等等。在民间一直都有外敷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散瘀拔毒的神奇功效。
这一次在深圳发现,可以说打破了记录,因为深圳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并且还是在茅洲河发现的。在深圳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茅洲河是深圳的“母亲河”,非常地重要,所以一直以来都在被充分利用。

也正是因为利用较多,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其治理,曾经好一段时间茅洲河都是广东重点点名的重度污染区域。
差不多从2003年开始,才大力开始治理,现在看来,似乎有了不小的成效。因为野生的水蕨生活在水多的地方,但是对于水质要求极高,如果是水质被污染,那么它们会迁徙。而且它们是生态链条的重要一环,有水蕨的地方,鸟类、鱼类都是共生地非常好。

此次发现的这一株, 通体翠绿色,明显浅于其它绿色植物,叶片为狭矩圆形,呈葡蔔状伸向地面,整株占地约10-30厘米。
当地负责人表示,水蕨虽然在我国很多省市都有分布,但是数量都非常少,此次这种难得一见的物种,首次在深圳被发现,尤其是在茅洲河,具有重大的意义。接下来会进行专项的跟踪和长期观察,研究水蕨的后续生长和其他相关保护措施。

由于深圳作为全国顶尖的大城市,市容市貌这一块,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不能落下。这样才能作为示范城市,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和发达国家的顶级大城市进行对比。
所以这么来看,这些物种的发现,就更加有了特别的意义。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增强保护意识,就是为城市发展在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