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勇气——唯一的答案
勇气——唯一的答案
分析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但一些患者却躲在分析当中,他宁愿一直被分析,却不肯有所改变。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现实中的磨砺,并且也只有在现实中他才能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才能更加看清楚他自己。虽然逃避可以暂时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但长远看来这只会让他越来越虚弱。因此,直面恐惧是治疗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治疗无法深入,更无法阻止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恐惧有两个层次:表层与深层。表层是对症状的恐惧,而深层则是对真实自我的恐惧。恐惧的时候患者惯常的反应就是逃避与伪装,他不敢活得真实,也不敢面对现实。

一位患者给我发来了这样的信:
我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只要和人说话我就紧张,和别人看电视我觉得好笑,如果别人没有笑,我就不敢笑,担心别人认为我有病。然后每天在电脑前面玩游戏,玩游戏也不敢和人聊天,怕别人认为我有病。之后我去工作了,当了学徒,但我非常紧张,怕自己出错,怕说错话,得罪人。不知道怎么和人交往,只能非常努力工作,从不偷懒。我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回到了老家,但还是每天活的很痛苦,不知道去干什么,不敢和人说话,连父母都害怕,害怕他们发现我不正常。我天天呆在家里,想和人交往,又怕和人交往。然后我整个人就每天焦虑不安,看书不能安静下来,每天用这方法,那方法,但是都无法阻止自己的担心。
为什么我努力了这么久,还是好不了?表现的蠢不行、凶也不行、聪明也不行、斯文也不行。我好像怎样做都不行,怎么做都要想一下我这样做正不正常;我这样做,对不对,别人会怎么看。做事很完美的时候就会觉得我是不是有完美欲,我是不是又幻想了。我很害怕自己不正常,我都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实的自己。比如,买东西的时候我也要想一下我怎样做才正常,也不知道头脑想的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
其实,他没有什么不正常,最大的问题是他害怕自己不正常,进而被别人看不起。因此,他把任何可能不正常的地方都当成了症状,并且试图把自己变得绝对正常。他一直都在逃避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敢于不正常,敢于活出不正常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不然他会被内心冲突撕碎。
因为恐惧,一些人选择了逃避的生活模式,好像给自己划了一个安全的圈,不能越雷池半步,整个人的生活严重受限,无法正常地社交与工作。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有症状的困扰,有对别人看法的敏感,有担心影响别人的愧疚,也有众叛亲离的恐惧,但这样的后果却是让他的人生变得很“无趣”,过着刻板与墨守陈规的生活。虽然他一直在浪费生命,没有努力让自己人生过的精彩,但他为了安全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比如,一些患者因为恐惧,尽可能少和别人接触,尽可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来做治疗也并不是他想挣脱其病态的生活模式,而是他都已经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依然有一些讨厌的症状来干扰他的平静,让他无法安宁。

有些人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封闭,但却以此为荣,认为自己就是安于平淡的人,不屑于世俗的人为伍,他还在其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的优越感。其实,他只不过是给自己的病态的生活模式找到了一个掩饰的理由罢了。
这一切就如同恐高症一般,越不敢到高的地方去,当不得不登高的时候就会越恐惧。同理,越是逃避,当不得不与人相处的时候,就越会因此变得惊恐不安。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一退再退:一开始他与人交往的恐惧并没有后来那么强烈,只不过因为他不断地逃避,让恐惧更加泛滥。有些人竟然最后只能退缩到家里或整日靠酒精度日的地步,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恐惧的退让与纵容。
逃避还会引发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麻木无觉。因为封闭的生活模式,逃避的习惯,缺乏与同龄人正常的相处,进而他的心智也无法得以成长。他会一直停留在其病态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及病态的幻想之中,而缺乏外界的刺激也就无从对自我进行反思,他也不能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变得成熟。一些常年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的患者,他的思想会变得幼稚到可笑,对自己整个人的病态与价值观的错误也会没有一点知觉。自由与成长都变得不重要,重要的只剩下怎么做能让自己不出丑,才能不被人看不起,结果他越来越龟缩在自己构建的安全的壳子里面。为了保护其病态的自尊心,他也会逃避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并且也不敢出风头,只和有限的几个朋友联系。
一位患者告诉我,他害怕狗,见到狗,他都是绕着走。他面对狗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待恐惧、对待生活的态度——“绕着走”。因为他一直在绕着走,所以他这一生都在被恐惧所左右,而没有自由地活。
在动物身上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但在人的身上,却会表现得更精巧。因为人“聪明”,会发明出更多逃避的办法,诸如,假装自己不在乎,或让别人帮自己做决定,抑或是躲在虚假的面具里面。壳子越厚,说明他越恐惧,也因此改写了他的人生与他自己原本的道路。
心理分析、认识自己、从症状到本质、治标与治本,这些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中慢慢体悟,脱离了现实的分析与治疗终将无所得。就好像一些患者把治愈的希望完全放在和治疗师的沟通或对心理学及哲学书籍的研究中,似乎他在积极的治疗,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在避重就轻,幻想毫不费力,不必经历挣扎与痛苦的治愈,但这样的结果只不过是给他的逃避又找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罢了。一位患者在几年前就在研究我的书,他幻想通过“想通”来治愈自己,然后再开始自己的生活,但五六年过去了,他依然在研究,而生活中却依旧自闭。并且因为他的自我封闭,他也越来越恐惧出门,恐惧见人了。他不但没有好,反倒越来越糟。“研究”,最后成了他逃避现实的借口。
治疗需要两条腿,一条是和现实的接触,另一条是在痛苦中的求索。如果脱离了现实,一切求索只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意义,会让一个人更加陷入到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之中。治疗必须在现实中,在痛苦中,在挣扎中,而不能只是在分析中。
当然一些患者为了“治好”也是豁出去了,他逼迫自己面对现实,他也试着和常人一样去生活,融入到人群之中。但这里又会出现两个问题,首先,虽然他在面对现实,但他却把这一切当成“治好”的手段,而不是当成一种最基本的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态度。他幻想面对了,那么就好了,自己的症状就不存在了,恐惧就减轻了。虽然有时会有如此的疗效,但一般情况下,面对现实之后他的症状会更加明显,而痛苦与恐惧会更加严重,如果仅仅把这当成治好的手段,那么他就会虎头蛇尾地放弃,因为没有达到他期望的效果。其次,虽然笼统地说面对现实,但怎么面对?是带着厚厚的面具,还是赤裸裸地面对现实本身?我始终告诫患者的一句话是:面对现实,活得真实。如果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却带着厚厚的伪装,那么这种努力只会让他更累,更焦虑,而不会让他的心灵得以成长,也不会让他发现生活与自己本来的样子。他只是做样子而已,而不是真正地去生活。

因此,面对现实,不再逃避,不仅仅是行动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的,其实这是一种“活出自己的勇气”。无论这个自己多么不完美,多么无能,多么猥琐,多么不堪,多么易于被人排斥。具体来说对于有脸红、紧张、手抖、对视、余光的患者来说,就是不带掩饰地把这一切都暴露出来,而不去逃避与伪装。不过一位女性患者告诉我,当年她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个人端起酒瓶去倒层叠在一起的酒杯,但他太紧张了,因此手一直在发抖。当她看过这个节目后,第一个想到的是电视的编导为何不把这个人的丑态剪掉。虽然电视没有剪掉,不过她日后的人生就是奋力地去在人前剪掉她任何的丑态,因此每一个可能会让她出丑的场合都让她紧张的要命。
她因为痛苦而逃避,因为症状而否定自己,但她却没有反思:每一次痛苦,其实都是现实与幻想的碰撞。因此,痛苦不是坏事,因为痛苦的时候正是现实对幻想的冲击,而此种冲击反倒是多多益善。这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而是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不完美。
因此,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冲突不是因为症状,而是接受平凡还是超越平凡的冲突。但患者往往喜欢捷径,幻想症状的解决就不必面对内心深处的冲突,但“捷径”只会让一个人偏离问题的本质,最终走上歧途。
当然,如果一个人非要迷惑自己,非要沉浸到表面的问题,与症状的对抗,而不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那么他也只会一直和咨询师绕弯子,浪费治疗的时间。就如同一位恐惧与人交往的患者,每次治疗当中他都会问我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女友不告诉自己她的家庭情况,是否她对待感情不认真?朋友总是约会迟到,他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怎么样的人才值得成为朋友?每一次他强迫性地问我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就是因为他恐惧,他恐惧赤裸裸地面对生活,他总是想找逃避的理由,似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他就可以不用和某人交往,和某人恋爱了,他终于就解脱了,就“自由”了。
一些人外显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虽然有诸多内在的因素,但也和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有关,一些人往往因为恐惧而放弃生活,逃避退缩导致了更多的失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自拔。一位男性患者,虽然每天坚持上班,却只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越是这样,和同龄人相比,他就没有任何的进步,别人都换了更好的工作,有了家庭,有朋友,但他却一无所有。又因为他的一无所有,他更恐惧和别人接触,甚至连表弟的婚礼他都不敢去参加,他担心别人看不起如此失败的他。他一直都困在原地,他认为快乐是建立在很多事情的基础上,比如,成就和金钱。但他什么都没有,因此更加自卑和绝望,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这么失败,这不应该是他的样子,因此只能不断地逃避现实与现实中的自己。
当一个人“活法”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很明显,也可能会很隐蔽。比如,另一位男性患者,虽然有老婆,有朋友,有工作,看似过着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不过后来发现,他做了一份销售工作九年都没有换过,他从来都没有到外地工作过,一直住在和妈妈直线距离两公里的半径范围,而朋友也都是从小长大的几个玩伴,总之一切都是熟悉的,他一直活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圈子里面,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这样他才不恐惧,才能找到安全感。但却因此丧失了看清楚自己的机会与成长的可能。
一个人的“活法”又和他“人生的意义”“活着的目的”紧密相关的。一位读者在公众号上留言:我小时候成绩特别好,人也特别懂事,受到几乎全村的赞誉和刮目相看,我爸恰恰又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让我从小就体验过与众不同,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是别人以我为中心的滋味。回到现在,我心里依然需要闪亮,满脑子都是要让别人刮目相看,所以我出卖了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不让我去试着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估计我追求荣誉太久中毒太深吧。
为了成功、荣誉而活的人,就好像一个被魔鬼附体的躯壳,他只是在按照指令而活。就算病态的执着让他精力耗竭,他就好像是一头要垮掉的老黄牛,但他依然停不下来。因为他活在幻想中太久,因此当他面对现实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剧痛,并且他内心深处也一直认为是如此自我保护的生活模式才让他活到了今天,如果放弃了这种自我保护的活法,那么简直就是自取灭亡。因此逃避的模式成了他的龟壳,既保护了他(仅仅是他自认为),却也束缚了他(必然的结果)。
一位患者在我的怂恿下,换掉了一份已经做了四年的工作,当然他自己也有这个想法,因为在这里就好像是在养老,没有任何成长,只是在混日子。不过还没有到新公司上班,他就体会到了强烈的焦虑,甚至引发了惊恐发作。于是他和新公司请假几天,并给我发来了这样的留言:
“我感觉内心的恐惧还在,但是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改变了,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整个人都快疯了。
王老师,我晚上可能是惊恐发作了,恐惧的一晚失眠,产生了死的想法。
王老师,我难受啊,这样下去我会不会死啊?太他妈难受了
王老师啊,太难受了啊,你一定要帮帮我啊
王老师啊,别怪我,我真的无法控制自己了,我太难受了,救救我啊!
王老师,我现在的所有价值观是不是都是有根本性问题的,我的价值观如果真的和正常人的有本质的区别,我一定改,真的,我现在身处的环境真的和地狱差不多,太难受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王老师你得好好帮帮我!
……
王老师,我前两天都睡不着觉,不用猜今晚肯定也是个不眠之夜。搞不懂我到底怎么了,心理咨询开始了3年多,身体的疾病也忍受了7年,真的这20多年我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和痛苦。自己也主动离职了,靠努力也很辛苦地找到了工作,为什么我的痛苦反而越来越多,前天晚上我惊恐发作,让我遭受了比死都难受的痛苦。你让我反思,我发现其实我之前貌似和谐的状态反而是病态的,因为这样的和谐反而证明了真我被完全的压抑与流放了。我无法有一个正常人的情感深度,体会不到真正的人格统合,这样的状态越和谐,我感到越害怕,因为我太害怕自己活得和僵尸一样,荒废这大好的年纪。我太害怕自己和僵尸一样这样的一直下去,一辈子等于白活,白遭受这么多痛苦!王老师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还能不能拯救自己,我真的好想真正地作为一个人度过一生,有我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并和别人一起成长……为什么对我来说是如此奢侈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发现,我之前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点屁用都没有!今天第一天上班,我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啊。”
他现在整个人很崩溃,因为新的工作,他把这份工作看得很重要,所以害怕自己会失败。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一直被压抑,没有真我,之前他总是维系表面的和谐,但其实他早已经和僵尸一般,真我被扼杀。
他害怕新的同事,因为他们都厉害、牛逼、职位高。他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做出出格的事情,甚至害怕自己当着别人的面疯掉。在这样的新环境,他怕被人嫌弃与抛弃。
病态驱力(心魔)控制一个人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诱惑与恐吓。进而控制一个人,丧失主权。
“诱惑”,它告诉他,只要听话,一切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一切他想要的虚荣和他内心缺失的都会得以满足。而“恐吓”,就是吓唬他,如果不听话,那么你一无所有,众叛亲离,会成为一个诸如疯子一样的人,这样别人都会嫌弃你,没有人会接纳你。你只有听从“指令”才是唯一的选择。
这像极了专制的统治,统治者就是用“胡萝卜加大棒”来控制人民,进而让人民丧失了本属于自己的权利。之后又因为人心中的恐惧与脆弱,进而产生了对专制统治的依赖与奴性,似乎离开它就没法活。这样一步一步丧失主权,沦为奴隶。
但越是退让,越是逃避,就越加丧失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自由与自我。因此,逃避不是唯一的选择,勇气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