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力的反转,国外纷纷合作中国车企

2023-08-29 17:11 作者:稍有才气  | 我要投稿


早年间,中国落后于世界,特别是科技工业,从航天航空领域到汽车高铁,中国也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体现了活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回往历史,其实日本跟欧洲错过了很多跟中国合作的机会,在今天已经一一验证了拒绝与中国合作的损失。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高铁,其实最早的时候中国也想跟日本合作高铁,也想跟欧洲合作高铁,重点是各占50%,这是中国开出的很好的条件,因为中国的需求量很庞大,如果说当初法国他们有远见,跟中国合作高铁的建设的话,今天法国的高铁厂在中国可以说是赚翻天。但是法国最后拒绝,日本也拒绝,因为他们想定标准,坐收专利费。

结果可想而知,也是今天我们所见证的,中国自己做出自己的高铁,现在是全世界最强的,中国人是最自强不息的,新能源产业的弯道超车,最明显的就是电动车的问题了,电动车的关键在于电池,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就是5G网络,现在中国也已经领先全世界,因为在美国要打压我们的时候,中国就加速5G网络的铺设,铺设完成后,就是电动车的未来,那就是全部智能化的,我们现在追捧的自动驾驶,就是跟5G网络有很多的结合,这种发展道路下来,相对而言发动机就显得次要多了,当我们看懂中国的大国战略后,日本车怎么拼?欧洲车怎么拼?美国车怎么拼?

比亚迪品牌携三款车型登陆日本,为什么敢为人先?又或者说,比亚迪何德何能?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比亚迪电动车相比日本车企有一定优势,第二个则是日本有电动车需求。电动巴士遍布日本,且大多是比亚迪品牌,就足以证明日本对于电动车的需求。以前我们中国车企一直在赶超外国车企,如今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上,翻开每个月的新能源销量表,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自主品牌占据一席之地,唯一能见到的非中国品牌的也只有特斯拉了,所以在电动化道路上,中国毫无疑问是领头羊,像美日欧这些原来的汽车强国变成了追赶中国的角色了。


所以个人的估计,特斯拉绝对会被中国大陆的电瓶车打败,因为市场的规模不一样,与海外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情况不一样,中国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而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带来足够的进步。只有比亚迪,在电池领域代表作的刀片电池、纯电e平台3.0,还有颠覆燃油车的神器DMi都是比亚迪成功的前提,比亚迪还能夺得中国新能源销量榜单的桂冠,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比亚迪的实力。同时还有吉利、长城、长安多点开花,国产新能源,蔚来、理想、小鹏也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完美整合出优质产品,中国多年的技术积淀和产业链整合。可以让我预测,日本车再发展电动车也比不过中国电动车的,中国路线下的电动车一定是主宰整个世界般存在。

中国是汽车大国,之所以大最直观是因为市场需求大,而汽车强国之所以强,是技术过硬的同时也拥有全球市场,我觉得这个是在未来全世界都在争夺这个汽车市场的时候,大家会看到一个很激烈的很残酷的杀戮市场,与其说新能源汽车让我们弯道超车,倒不如说让全世界车企回到同一起跑线,而且中国在目前处于领先一步,谁拥有这个全球的汽车市场,谁就具有最大的财富,除此之外还有品牌价值,过去都觉得德国车才是最厉害的那种,现在比亚迪做高端的市场定位,汽车是全球最主要的竞争产业,而且中国的汽车的能源总产量已经超过日本。

中国有人口红利,每1000人大概是270辆车子,比例虽然不高,但中国有14亿人口,拥有数超过美国,但比例比美国人少,美国是每1000人有700多部,中国有了人口红利造成经济上的这种后盾,有人就有量,而有量就有强大的竞争力,然后在强大的竞争力下,我们就能控制价格成本,这是经济报酬规模降低的优势,就能提高全世界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影响最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因为日本是靠汽车工业支撑的。

另外,电动车关键是锂矿,这些矿产基本都在非洲,而且刚果占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在刚果已经完全的布局了,所以在原料方面,美国的竞争力就已经相对弱了,且长远来看,电动车的未来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未来在5G,5G又是中国的一大优势,种种情况分析,国外纷纷选择与中国合作,是国力的反转,也是中国迈向全世界的信号。比亚迪也正在呈现中国汽车业全球征程中,抒写更加清晰且成效显著的发展脉络。

国力的反转,国外纷纷合作中国车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