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科疾病 笔记

2022-06-15 12:51 作者:呆呆和桑萦  | 我要投稿

第一节 肺炎喘嗽

1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扇、痰鸣为主要临床特征

2病机:肺气郁闭;病位:肺

3治则:宣肺开闭,化痰平喘

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三拗汤

风热闭肺: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

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宣肺降逆——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五虎汤:麻杏石甘汤+腊茶][葶苈大枣泻肺汤:方名]

 

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黄连解毒汤:黄芩黄柏栀子备]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人参五味子汤:四君子+麦冬,五味子

 

变证

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朱菩连,山栀郁金蜜和圆;清热解毒又开窍,中风惊厥急救先]

4鉴别诊断:哮喘

哮喘:发作性的痰鸣气喘,咳嗽喘息,胸闷气短。

 

第二节 小儿泄泻

1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病。夏秋季高发。婴幼儿为主。

2病位:脾胃;病机:脾虚湿盛

3治则:运脾化湿

常证

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芩连汤

 

伤食泻: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和丸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米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施,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痛泻要方合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变证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

[西洋参 乌梅 木瓜 甘草 山药 带芯莲子

 

阴竭阳脱: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参附龙牡,芍药甘草]

4鉴别诊断:痢疾

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第三节 厌食症

1厌食症是小儿最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特征

2病位:脾胃;病机:脾失健运

3治则:运脾开胃

脾失健运: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脘腹胀满,大便不调,舌淡红,脉和缓

[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夏藿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异功散——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异功散:四君子汤+陈皮

 

胃阴虚:益阴和胃——益胃汤——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益胃汤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4鉴别诊断:疰夏,积滞

疰夏:夏季季节性疾病,临床表现除食欲不振外,可见精神倦怠、大便不调、或有发热等症

 

积滞:有伤乳伤食病史,除食欲不振外,还伴有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酸臭等症

 

第四节 水痘

1水痘是由感受水痘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各型皮疹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四世同堂)

2病机:外邪趁袭,蕴郁肺脾;病位:肺脾

3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常证

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发热轻微,疹色红润,疱浆清稀,分布稀疏,舌苔薄白,脉浮数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分布密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小便黄,舌红绛,苔黄燥而干,脉数有力

[清胃解毒汤:清胃解毒升麻连,生地丹皮膏芩掺,热毒壅盛水痘重,根盘红晕疱浆痊]

 

变证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熄风——清瘟败毒饮——昏迷抽搐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气血两清火毒劫

 

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喘促,咳嗽气急,高热,张口抬肩,皮疹稠密,疹色紫暗

[麻杏石甘汤]

4鉴别诊断:脓疱疮,手足口病

脓疱疮:好发于炎热夏季,一般无全身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混浊,经骚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

 

手足口病: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所致,多发于夏秋季节,以五岁以下小儿多见,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呈离心性分布

 

第五节 痄腮

1痄腮是由痄腮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年长患儿发病可出现睾丸肿痛、少腹疼痛

2病位:足少阳胆经;病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3治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证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轻微发热恶寒,头痛,咽红,纳少,舌红,苔薄,脉浮数

[柴胡葛根汤:柴胡葛根正宗方,芩连桔梗牛天花,火热炽盛升石入,甘草用之排热毒。]

 

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高热,坚硬拒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便秘,尿少而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变证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高热,神昏,嗜睡,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气血两清火毒劫。]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双侧睾丸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鉴别诊断:发颐。

发颐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若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儿科疾病 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