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虫师》——我走了万水千山,为了见你

2020-01-28 02:53 作者:MUSA罗马  | 我要投稿

《虫师》的风格和意境,随着我的年长其味道让我愈发回味。每次我都感觉它说了很多,却又感觉它什么都没说。

葱绿的密林,低沉的耳语,静谧背后的悦动。如此平静的世界下隐藏的是另一种生命的活跃。

作为闯入者的我,对《虫师》世界的感觉是朦胧的。这种朦胧既体现在时代上:有时是原始的渔牧,有时又是现代的电器。也体现在关系上:人在与自然看似和谐的相处下,藏着无尽的困扰。  

  而这困扰便是题目中《虫师》的“虫”字。此虫非彼虫。《虫师》的“虫”是一种相当暧昧的存在,借用作品的话,它是一种“更接近生命原生态的东西的总称”。当然,这话听起来相当的别扭和拗口,理解起来也十分的抽象。

如果有什么通俗易懂的说法,那可能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一直在说的妖怪和幽灵吧。但是我个人更愿意将虫子看做各种规则的具象化。妖怪与幽灵都是因人类而存在,而“虫”;《虫师》世界的虫早就最初就存在了,无所谓人类的生活,它们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虫师》世界的人类也因为这点而困扰,灾难,疾病会带来死亡。所以,人类便容易将虫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为了逃离这种恐惧,人类会想方设法的消灭影响自己的人类。

  由此便诞生了专门除虫的职业——虫师。

虫师的本职只有一个——为人消除“虫”带来的灾害,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是称职的虫师了。至于虫师本身是个怎样的人,那无关紧要。

相较于大多数以消灭根绝为人类带来烦恼的虫为目的的虫师,银谷倒是一个异类。

主角银谷,也是一名虫师。他云游四方,居无定所。他和虫的关系复杂,缘分颇深。

他的体质使他遭受虫的侵扰,他的恩师因为虫而“死亡”,他的头发因为虫而变白,他的左眼也被虫夺走。

  但是有这样遭遇的他却有着温柔的性格,他不憎恨虫,而是成为学者试图去了解虫,研究虫。这一切的转折是来自失去一切之后的失忆,一次失忆既切断了过往的一切,也让银谷接受身上发生的一切。

  因为接纳了灾难,接纳了自己,自然也就接纳了虫。

  银谷的思想也是温柔的,无论是人类还是虫,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谋求生存,没有对错之分。人类不过是打扰了虫生存的过客。没有必要赶走主人,也没必要让过客难堪。只需要让两者保持和平的关系就行。让虫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让人懂得克制自己。

作为过客的人类,其故事也如旅途般的风景精彩。或是爱,或是恨,或是为了家庭,或是为了生命。无论在讲述的是什么,都通过“虫”,使每一个故事变得更为深刻。人类的情感变得愈发浓烈。

《虫师》的故事有一种哀而不伤的味道。但这种味道我却不太明白,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觉得哀,不明白我为什么会不觉得伤。

唯一能知道到的就是在听过那悠扬的音乐和看过那朴素的画风后,一切都了然于心。


《虫师》——我走了万水千山,为了见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