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在舰艇动力上是否钻入了过分省油的牛角尖?

日常开车就知道油料费用是用车花销的第一大头。而现在的海军也是如此。风帆战舰之后采用机器动力的舰船都需要燃料。当今全球95%以上的海船都是内燃机船需要烧油。就算是核动力航母,内部也备有几千吨的燃油舱,因为除了核动力主机还有燃油发电辅机。油料消耗对各国海军影响有多大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兴大国的海军舰队常年只在近海活到的原因,并非不想到远海训练巡视,而是仅仅油料钱都不支持去远海。1980年试射了2枚远程运载火箭,需要派遣当时“最庞大”的舰队,十几艘舰船编队到8000公里外的南太海域维护落点秩序,同时打捞仪器舱。这么一场“穷家富路”,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就提前花掉了当时好几年的全海军油料预算。那么当年全海军油料预算,有多少呢?自然不宜对外公开。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么说吧 :最近十多年派遣水面舰艇到亚丁湾接力护航 。一般都是3艘一组。早期没有吉布提补给基地;最早的几批护航编队,都是在护航海域来来回回巡逻半年,再加上往返的上万海里。仅仅一个批次的3艘舰,消耗的油料费用,就超过1990年代以前全海军的当年全部油料预算!可见即使在万里之外的海区,常年维持一支最小规模的舰队,都是多么奢侈的事情。这种奢侈不仅仅对家底并不算厚实的新型大国是如此,就是算是对超级大国、大英帝国这些已经“阔”了几百年的老大帝国。也是越来越为海军的油料钱发愁的。虽然超级大国海军早早地把现役11艘航母都搞成了全核化,表面上省了一大笔油料经费。但是航母并不能在海上当光杆司令自己出场。还必须有一大帮护卫舰队前呼后拥。这些护卫舰神盾成几万海里的跟着航母到处瞎溜达。

这消耗的油料,花费的油料费也海了去了。如果想随时不缺油料;就需要跟随大型补给舰。可是大型补给舰自己也是喝油大户,携带油料环球补给,船上的油一半是补给舰自己消耗了。为此超级大国海军干脆把20艘4万吨级的补给大舰停了80%,只留下少数几艘运行。这么搞,又导致热点海区的值班航母,还需要兼职为护航神盾补给,麻烦不说成本变得更高。因为核动力航母的内部油槽基本只有航空煤油,如果补给护航神盾,全舰队就只能都烧航空煤油了。而喷气战机和直升机消耗的航空煤油可是比普通轻柴油价格翻倍的。最终为了节省,尼米兹级航母经常只带一两艘神盾就出来现眼。航母编队好歹还能自给自足。但是两栖攻击舰队则完完全全是油老虎。使用蒸汽动力的黄蜂级一天的燃油消耗量就是150吨,5000吨的舰上油槽也只能烧一个来月。于是超级大国海军看上了大英皇家海军的柴电燃联合推进装置CODLAG,认为不错。从黄蜂级的第八艘马金岛号到美国级新两攻,都采用2台LM2500+型燃气轮机,功率52200千瓦;6台柴油机及2台电动机,电动机功率为3729千瓦。

当航速大于12节时,舰上由2台燃机通过主齿轮箱带动2根主轴驱动变距桨推进。当航速低于12节时,则由舰上2台交流电机接入主齿轮箱驱动,尽可能利用燃气轮机满功率运转时比功率高及柴电推进系统低速巡航省油的特点。每天油耗从150吨直接下降到了不到60吨,省油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航速却直接掉到了22节;而且总能量不足,全舰很容易掉电。对军舰来说,动力强劲是战斗力的基础,只为了省油而放弃航速和电力保障,属于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300年来,西方国家海军都以在苏伊士运河以东能保持几艘主力舰的数量,作为衡量自家海军实力的标准。可现在整个欧洲,经常是一艘军舰都没有出现在过去所说的近东和远东海区。就算超级大国的海外活跃舰只总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减少。用老百姓的话说:没钱还出来嘚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