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中指看报: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声音)
中指提示:1、主题上,服务民生属于最接地气的主题,省考、事业单位考试中是永不过时、永远在更新的话题。对于考生来说既是应该掌握的“价值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需要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基础性内容。2、结构上,目前结构比较符合申论作文框架(各位同学可以再自拟一下分论点小标题)。“安徽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的新闻报道通告中的内容和结构与本文有差别,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会拓展思路、积累更多好词。3、内容上,我们过去看到的很多文章是纸上谈兵、花拳绣腿,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央政策与地方一把手观点结合,是一篇有观点、有内容的好文章。会对我们之前已经积累过的、形成答题套路的民生领域的作答思路或多或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郑书记的讲话文章感染力很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看看)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声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在安徽调研时强调:“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这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累关于民生工作的金句)
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要突出就业这个最大民生,突出群众实际感受,突出群众普遍受益,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谋划推进、滚动实施若干批民生事项,确保我们“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1、积累金句,每一句。2、重点思考提到的四个“突出”,给出了民生工作的方向。3、此分论点是“为民情怀”,具体内容写的不是高大上的观念认知,而是民生工作的理念和目标。我们以后写这种分论点时可借鉴这种思路,也可高低结合)
办好民生实事,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筹集资金,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踏踏实实向前推,锲而不舍向前走。同时,要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在综合考量经济水平、财政实力、区域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目标,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1、积累金句。2、重点理解量力而行,政府各类工作都要有这种态度,可以帮我们在大作文或面试中拓展对策或观点)
办好民生实事,既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要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要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多做雪中送炭、纾困解难的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同时,要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各方作用,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把好事实事持续办下去。今年,安徽针对群众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老年人助餐服务、幼儿入托入园、市民出行停车等,确定了10项暖民心行动。大部分投入来自各级财政资金,同时将吸纳一部分社会资金。(1、了解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作用重点分别是啥。2、“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好词。建议掌握并拓展理解)
当前,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安徽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吴 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