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里斯•利耶帕(Andris Liepa)

1962年1月6日出生于苏联莫斯科。他的母亲玛格丽塔•日古诺娃(Margarita Zhigunova),1937年出生在特维尔地区,在此之前她毕业于莫斯科艺术戏剧学校,年轻时是一名戏剧演员。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在莫斯科普希金剧院工作。1959年,在玛丽丝•玛格丽塔(Maris Margarita)导演电影《伊尔泽》(Ilze)的片场与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相遇,1960年他们结婚。
安德里斯三岁之后,就被送到里加他爷爷那里,他最普通的童年开始了——和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耍。安德里斯在此去看了舞蹈、花样滑冰、音乐会等等的演出。安德里斯最终只选择了芭蕾舞——他跟随他的父亲的脚步。年轻人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他应该继续深造。他进入了莫斯科舞蹈学校师从安德列•普罗科夫斯基(Andre Prokovsky)学习,也就是他父亲曾经学习过的地方。他希望他们即使是不自觉地,也会将他拿来和他著名的父亲相比,而且他在内心准备好了要百分之百地工作,以证明他不比一位杰出的父亲差。从第一年开始,安德里斯开始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和决心。从莫斯科舞蹈学校毕业后,并立即被莫斯科大剧院接纳。他在舞台上表演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在《莫扎特和萨列里》中饰演萨列里,在表演这个反面的角色时,不仅展示了编舞技巧,还展示了出色的表演技巧。从那以后,他在许多芭蕾舞剧饰演主角,如:《吉赛尔》、《睡美人》、《天鹅湖》、《雷蒙达》、《伊凡雷帝》和《黄金时代》等。但在所有的角色中最为成功是他在《胡桃夹子》中饰演的王子一角;在这次表演之后,这位舞蹈演员才得以进入大剧院芭蕾舞团的顶尖舞者之列。1980年代在传奇的苏联编导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的指导下,他已经是莫斯科大剧院的独舞,随莫斯科大剧院团第一次巡演是在波兰的华沙,波兹南和罗兹城市进行的。
在1988年的改革浪潮中,他获得官方许可前往美国,他与尼娜•阿纳尼阿什维利(Nina Ananiashvili)(安德里斯和她一起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参加了几乎所有比赛)一起作为特邀艺术家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工作,演出了许多芭蕾舞剧,包括米哈伊尔•巴利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和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的作品。在纽约中在纽约的工作对安德里斯来说非常重要。他后来注意到,它为他今后的工作作出了很多贡献。在美国,他积累了经验,欣赏美国同事的工作方式。在那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在40多场演出中跳舞,并在美国所有主要城市巡回演出。有趣的是,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巴黎巡演时遇到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iev),后接受了这一提议(后来安德里斯自己称这次会面是决定性的)。
1989年,他从美国回到苏联后,应基洛夫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奥列格•维诺格拉多夫(Oleg Vinogradov)邀请参加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以纪念传奇舞蹈家瓦茨拉夫•尼金斯基百年诞辰。他在音乐会首演了是由他父亲复排的芭蕾舞剧《玫瑰花魂》,之后,他以独舞的身份加入了基洛夫剧院,出演了维诺格拉多夫编导的《彼得鲁什卡》、《舞姬》、《胡桃夹子》等作品中饰演角色。。在基洛夫芭蕾舞团,他像以前的工作一样,安德里斯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值得继承他父亲事业的人。他很快就升任领导职务,并领导团队一起演出,他参加基洛夫芭蕾舞团在巴黎,伦敦,华盛顿和东京的巡演,并在芭蕾舞剧《舞姬》,《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舞剧中饰演主角。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卡拉•弗拉奇(Carla Fracci)在斯卡拉剧院演出,与伊莎贝拉•介朗(Isabelle Guerin)一起在巴黎歌剧院和莫里斯•贝雅洛桑芭蕾舞团合作演出。他曾在罗马歌剧院,瑞典歌剧院和其他著名的芭蕾舞团担任客串独奏。在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的表演中,他在《麦克白》和《灰姑娘》中饰演主角,由著名舞蹈家,莫斯科大剧院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的明星演出。尤其是英国 “泰晤士电视台”拍摄的由安德里斯改编的《玫瑰花魂》中饰演主角。他的作品一直吸引着影视导演的注意,他们专门拍摄并创作了有关他的电影。俄罗斯“艺术世界”录像公司拍摄了有关他在基洛夫剧院的演出作品的电影。
1993年,他成功地在俄罗斯复排了《火鸟》,《彼得鲁什卡》和《一千零一夜》,这是米歇尔•福金的三部杰作,直到20世纪初,谢尔盖•佳吉列夫的才在西方演出。2002年,这三部作品被拍成芭蕾电影《火鸟归来》,他在其中他不仅饰演了主角,而且还担任了舞台导演和制片人。从那以后,影片在莫斯科,圣彼得堡,里加,基辅,索契,昂弗勒尔(法国),挪威和纽约的电影节上放映。
总的来说,他开始积极地尝试自己扮演舞台导演的角色——不仅是戏剧、芭蕾表演,还包括音乐会演出。于是,安德里斯为诸如白户茉莉(Jasmine)、塔玛拉•格维特斯特利(Tamara Gverdtsiteli)、米哈伊尔•舒夫丁斯基(Mikhail Shufutinsky)、蔡咏仪(Anita Tsoi)等流行歌手举办了一场演出。他也积极参与慈善工作——他也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点。他是莫斯科维拉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1997年,他与妹妹伊尔泽•利耶帕(Ilze Liepa)(也是芭蕾舞演员)共同创立了马里斯•利耶帕慈善基金,他是董事会主席,以纪念他们的父亲,传奇的苏联芭蕾舞明星。
自2014年5月起他成为克林姆林宫芭蕾舞剧院的艺术总监。
他结过三次婚。安德里斯的第一任妻子是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女首席柳德米娜•谢梅尼娅卡(Lyudmila Semenyaka),他在加入大剧院芭蕾舞团时遇到了她。他们的婚姻很短暂,最后分手了,可能是因为谢梅尼娅卡比安德里斯大十岁。他们分居后,他于1988年9月到达美国生活和工作后不久,就与37岁的美国人维维安•麦克默莉(Vivian MacMurry)结婚,他是1986年在参加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遇到的联合国秘书,他们的婚姻生活也不顺利。他的第三个妻子是芭蕾舞女演员叶卡捷琳娜•卡科夫斯卡娅(Ekaterina Katkovskaya)后改为叶卡捷琳娜•利耶帕(Ekaterina Liepa),他们是在1989年基洛夫剧院庆祝瓦茨拉夫•尼金斯基诞辰100周年的音乐会上相识的——叶卡捷琳娜已经在芭蕾舞团跳舞了,而安德里斯是之后才进入芭蕾舞团。最初,两人相识完全是建立在友好的感情上的,并和她一起舞蹈。直到1991年他们才开始恋爱过了一段时间此后,于1998年5月22日,恋人在圣彼得堡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举行婚礼。但直到1998年1月才结婚,很快,他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儿克森妮娅(Ksenia)出生了。14年来,两个人的婚姻似乎幸福而牢固。然而,在2012年,一切都变了——安德里斯的个人生活崩溃了,因为他的妻子提出了离婚。
附:所获奖项和奖章
1981年-获得莫斯科国际比赛(青年组)中获得金牌。
1985年-在获得莫斯科国际比赛中获得银牌。
1986年-获得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大奖赛(因受伤没能参加决赛,但获得了金奖提名)。
1986年3月11日-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杰出艺术家。
1998年获得-法国电影学院“俄罗斯电影的金丝带” 提名奖(因首次导演电影芭蕾《火鸟归来》)。
2007年10月22日-获得拉脱维亚三星勋章。
2009年4月21日-获得俄罗斯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