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五行山下
神仙们的语言艺术
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在花果山与天兵天将摆阵大战,悟空这是彻底与天庭撕破脸了。这时候就算太白金星也没有理由再劝玉帝招安了,即便玉帝再招安,他如何给王母和太上老君交代,他还能再如何满足孙悟空那颗永远也不会“定”也不会“平”的心。
回头再看这几次招安,都以失败告终,事情办砸了,但太白金星反而一点事也没有。假如孙悟空一直老老实实做弼马温,那他会不会被邀请参加蟠桃会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正在悟空和天庭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菩萨来了。玉帝是这么给菩萨讲的:“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不请悟空参加蟠桃会,因他五禄。弼马温虽然官小,但是有俸禄的。
菩萨闻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如实回话。”
本来是天庭的事,菩萨反倒很是热心,立马派手下惠岸行者“快下天宫”,去打探军情。木吒跟悟空打了一场,却五六十回合就败了。统领天兵天将的正是木吒的父亲托塔李天王,天王听懂了木吒的意思,便当即命令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上天启奏,希望玉帝再派兵将来。
现在将后文处他们几个打斗的结果记录在下:
木吒对战沙僧:“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
悟空对战猪八戒:“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
猪八戒对战沙僧:“二人整斗有两个时辰,不分胜败。”
猪八戒=沙僧=木吒,孙悟空略大于猪八戒;木吒对孙悟空却败的很快。
然后,菩萨就提议让王母的外甥二郎神来。毕竟悟空闹翻了王母的蟠桃会,怎么也得让王母的人出来给王母出出气。
二郎神不愧事王母的亲外甥,跟孙悟空一番大战,有来有回,不分输赢。结果是这么个结果,但二郎神上有李天王照妖镜相助,下有“梅山六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帮手。即便如此,依然拿不住悟空。
菩萨要用净瓶去砸悟空,道祖老君说话了,“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打造的,他自然是知道金箍棒的厉害,于是就先劝住了菩萨。
老君回手拿出了一个金刚圈,“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这个出自老君之手,不输金箍棒的神器,还曾是当年老子出函谷关,往西行,化胡为佛的防身之器,砸中孙悟空的天灵盖,让他摔了一跤,这才被擒拿。
这里明确点出老子化胡的典故,在西游里虽然称扬佛教,却各处明里暗里并没有让佛教压过道教。
孙大圣终于被擒,此处诸神的对话却颇为精彩:
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都道:“此小圣之功也!”小圣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
这么大的功劳,自然是大家的嘛。天庭的这帮神仙,从头到尾,贯穿西游整本书,没有一个不明白世事人情的,没有一个是像孙悟空一样傻乎乎地以为修成仙体就是神仙了。本事大小还在其次,仙不仙体也不重要,就这份迎来送往的言语体态,大家都练的很棒。
玉帝“即命大力鬼王与天丁等众,押至斩妖台,将这厮碎剁其尸。”
犯了这么大的事,玉帝一拍桌子,不就是个妖猴嘛,办他!
这一章出场的神仙很多,出言出力,大小神仙们一起同心协力地要办孙悟空。有个神仙很忙,却不起眼。
木吒探完军情,李天王派了大力鬼王同他一起上天回奏,后来鬼王又领旨去请二郎神,最后拿住了孙悟空又是大力鬼王押解孙悟空。
大力鬼王属于鬼仙,是鬼道成仙的,佛道两教都有提及。前文还有两个“独角鬼王”,给悟空献了一个黄袍,提议他做齐天大圣,结果第一场大战这鬼王就被天兵天将捉了。独角鬼王作为鬼仙,投身妖猴孙悟空,还鼓动他与天庭作对,其非同寻常的举动很难说其背后没有什么指使。
道祖与佛头
玉帝要剁了孙悟空,一番折腾下来,悟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这时老君站了出来,告知玉帝,因为悟空偷吃仙丹,“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他让玉帝将悟空给他,要把悟空炼成丹药。
这里有个值得琢磨的地方,既然要炼了孙悟空,为什么不先把金箍棒拿了。别人不了解,太上老君太知道这金箍棒。而且就在不久前,他还劝菩萨不要用净瓶砸孙悟空,以免碰到金箍棒碎了。
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悟空眼睛都被熏红了,弄了个“火眼金睛”。一开路,猴子拿出金箍棒就没头没脑地打出来。没别的,被炼急眼了。
急眼了的悟空再次大闹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书中有两首诗: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太乙,也名太一,指的天地初生之时的混沌元气,在道家思想里指的是不可捉摸虚无飘渺的道。《庄子 天下》有云: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如如不动”,之前解释过了,就是得到至高无上智慧的状态。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首诗就说的更为直接明白了:孙悟空就是猿猴的得道之体,配上内里的人心,说白了孙悟空就是“心”;心嘛,自然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齐天大圣就是“心”;马是意,心和意要一体,要协同,封弼马温也是有道理的。
玉帝封悟空为弼马温,究竟有没有深意,这个很难说,但显然是没有效果的。就像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这事还得如来出面。
此时悟空已经打到灵霄宝殿外,二郎神君之前已经领了赏赐回去了。王灵官领着雷部众神将悟空团团围住,一时间却也拿他没办法。
书中言道: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
这就是人心,能善能恶,全凭一时意念,为善能成仙佛,为恶就批毛带角。正是带角的鬼王,鼓动的悟空要做齐天大圣。
玉帝早知道了消息,派人“传旨”“请佛老降伏”。
佛老是五方五老之一,大体相当于诸侯藩王,玉帝有事传他们,他们就得来勤王。西游记中,凸显是佛老降伏悟空——这颗心,因为这是佛老的长项,并没有将佛老凌驾在玉帝之上。
悟空打的正起劲,突然来这么一主,他虽然不认识对方,但一上来就吐露了心声:要坐灵霄殿。
悟空要当齐天大圣,有些邪心,此刻灵霄殿外当着佛老的面,提出要做玉帝。这颗心已经狂妄膨胀到了极点,可谓天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他不过是个得道的妖猴,这话虽然不好听,可却是事实,何德何能这就要当玉帝了。
如来说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佛祖还是很讲道理的,并不像之前众神对悟空前倨后恭,表面一套内里一套。并直接告诉悟空,你再闹下去,只怕落不了什么好下场,小命立马没有,真空了你就悟不了“空”,可惜你“悟空”的本意。
这话不是吓唬猴子,如来还只是五方五老之一,加上太上老君这等比五老只高不低的超然存在,天庭底蕴深厚,真要灭了悟空不是没有可能。
悟空本就是佛祖弟子菩提祖师教出来的,佛祖慈悲为怀跟他讲讲道理,劝一劝他。悟空不听,于是就有了翻出掌心的赌约。
有说法,这个赌约本来就是如来给悟空设的套,佛祖耍老千。其实并没有,要知道悟空是“心”。
《金刚经》里面一上来,须菩提就向佛祖提出了一个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是《金刚经》这本书的由来,也是这本经的核心,更是佛经特别是般若部的核心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就在此经中,世尊如来说道:“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别说悟空的心了,所有众生的心,如来“悉知”。
所以悟空“心猿”,无论如何都跳不出如来的手心。对于如来为什么能知道所有众生的心,金刚经里面是这么说的: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何以降伏其心?这个问题也是整个西游的故事主旨:收服心猿。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创立唯识宗,也真实地证悟到了“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那是相当地了不起。玄奘的故事,以后会慢慢讲来。
打赌如来赢了,如来愿赌服输,马上就办了猴子,出家人不打诳语说到做到: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心”被如来一掌按住了,再也不能扑腾乱跳了。天下太平,众仙来了一个安天大会,献宝吃桃,歌舞弹唱,好不快活。
期间如来给五行山贴了佛家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临走时又嘱咐土地山神照看孙悟空。
从菩提传道,大闹天宫,观音出面,老君炼化,再到五行山下。佛教出动了菩提观音佛祖;一个老君似道似佛亦佛亦道;而天庭,只是玉帝和金星,一唱一和。就这样,在玉帝的默许之下,佛祖往东方传经传教的事,开始一点点做了起来。
自始至终完全被蒙在鼓里的悟空,仰天长叹,奈何他还得再等五百年。悟空的故事先告一段落,接下来该取经人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