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期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

2023-03-22 16:37 作者:钝评奖DP  | 我要投稿

一、《银河系轮盘赌》评论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当今科幻,许多小说与电影,都以此解释设定,导致它几乎成为一个烂大街元素。

但如果使用合理,依旧能够以之创作出优秀的小说。本文仅将量子力学部分(“纠缠”与“坍缩”)作为关键信息抛出,完成叙事的反转和解谜,且与剧情紧密结合,避免了流于烂俗。就故事完成度而言,此素材的使用非常成功。

优秀的科幻,不仅仅展现高科技、大命题,更关注具象的个体情感。本故事二者兼具,且结合巧妙,比之生硬抛售宏观背景的科幻故事,要高明出太多。

文中将银河系作为轮盘,以物种母星作为赌注,设定有趣而独特。开篇通过赌局现场实况进入故事,也有利于读者接受和代入。一个父亲以生命和灵魂换取女儿再生机会的设置,恰好体现宏大背景中的具体情感,颇有动人之处。

但小说缺点同样明显,总体来看,文本完成度虽高,但依旧有很大提高空间,其中包括诸多细节。

有许多作者,在叙事上受影视剧影响,甚至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写作时以类似剪辑拼接的处理方式抛出信息和推进剧情。

这是现代作者必然会使用,新潮且实用的技法,可以令小说呈现俗称“电影感”的效果。但小说毕竟不是电影,技法虽好,却要酌情采用。

作为不到八千字篇幅的小短篇,大量的倒叙和插叙,让视角不断切换,令读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大大影响了阅读体验。幻想类,尤其是科幻类小说,必然需要有解释设定的文字,这无疑会挤占篇幅,令剧情线分到的文字进一步减少。

两者原因叠加,使本文各场景间的衔接愈显生硬,导致小说总体效果偏意识流,影响了开篇定下的宏观硬核基调,造成总体呈现效果欠佳。

在文章中,场景和对话描写较为简约,这确实增进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但在某些关键节点上,信息给的给出过于简约了,一些对话甚至完全不作场景人物的描述补充,乃至我在读到某两处场景时,甚至一时未能分清对话的主客体,反复看过才重新确定,这导致阅读被中断,相应的想象也随之碎片化,造成了感觉本文偏意识流的原因之一。

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本文依旧是一篇可称为优秀的科幻小说,缺点只在细节,优点却在小说的核心。

 

 

二、《一张世界地图》评论

 

文中以“外星人”的“作业”为核心设定,讲人物被操弄的过程,展现了千奇百怪的人类群像。

修改地图就会改变人类世界,天空中的异常巨物,人类被外星人如观察土豆般监视,不同地区突然被莫名的力量连接了空间,这类设定被大量科幻影视使用过,所以本文可以称之为:日美科幻剧烂梗合集。

但好在元素间的结合尚且过得去,不至于让故事太离谱,结局更是颇具黑色幽默,令人捧腹。但严格来说,本文只算是一篇不错的小品文,远未达到小说应有的深度和尺度。

故事中展现了诸如校园霸凌、邪教、气候问题、枪支泛滥、网络暴力等等议题,但都点到即止,并没有进行深度探讨,导致文字流于表面,毫无力度可言。

且在叙事技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不及九千字的篇幅,共计出现五个叙事视角,横跨中韩美欧。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只是想全面展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对“云层”的反应。但问题是,这只是一个短篇,并没有足够的篇幅让你进行详尽描述。

结果就是,除却“陈子文”一线,其他视角几乎毫无权重区分,且互相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导致叙事松散,故事线凌乱。

当你想照顾好所有视角,那只会所有视角都照顾不好。

倒不如以陈子文为主线,深挖一个议题,其余尽皆省略,只将关键信息分散在主线各处进行补充,至多就加一个与之相对应,或者说是在剧情上与“陈子文”对抗的人物线,用以控制节奏,效果会好很多。

而事实却是,多视角叙事中的各人物与事件间毫无戏剧冲突,故事性弱如扶病。文本松散,且流于肤浅,可以探讨的议题没有深度挖掘,反倒在不必要之处频繁展示细节。

理想的短篇,应该是每一个场景和元素都与其他场景元素紧密相连,不应出现任何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浪费篇幅。

例如开篇处,是远在美国的一场篮球赛,给出了详细的赛况,以及教练即将下课的信息,但这一切,与主题毫无关系,完全就是浪费。

一个人员汇集地上空,突然有诡异事物降临的桥段,几乎在电影中已经烂大街,毫无新意可言。而在之后的数个叙事视角中,都有同样的问题,在此不便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许多作者,写作手法不仅受影视剧影响,更受美式畅销小说影响,习惯在小说中频繁使用美式主体的描述,乍一看,还真以为是译文小说。

必须强调一点,汉语语境中的我们,写美式主体必然是不伦不类,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汉语主体的写作。至于何为“不伦不类”,可以回忆一下,某些国外电影里,外语语境中接受教育长大的亚裔演员,用蹩脚汉语装中国人物的样子,你看他有多膈应,别人看我们写美式主体就会有多膈应。

试问有几个读者在看中文科幻小说时,要关心一场美国二级球赛的细节?不过好在本文并无明显翻译腔,如果一口翻译腔,再加美式叙事,那简直就是灾难。

综上所述,这是一篇及格线附近的小品文,文中虽然充满烂梗,却也触及了多个值得讨论的议题,可惜未能深挖,加之叙事技法平庸,导致作品总体水平欠佳。

 

(全文完)


第三期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