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生建议——企者不立
《老子》人生建议——企者不立

老沙
引子——
有的人死了,活活累死的。
逞能,心灵跃动的自然表现,蹦跶多了,成了常态,把自己累死了。
逞能,是将能力呈现出来,能是外在表现,也是外化。就如打开了盒子,看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
不打开不知死活,常打开累死累活。
《老子》【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题外话:在B站听哲学学者讲道《道德经》《论语》,《老子》概为几经誊抄成书集众人智慧,《论语》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学说之作,同为经典。一个自己著书,他人转抄,一个自己教学一生,弟子著书。学者说,《论语》虽是回忆录,但绝不重复,多重要的话仅有一次;《道德经》不一样,很多话是可以删掉的。
我听了一乐,想想还真有这个感觉。但我也想起来,同济大学“物理老师”说过“建筑设计,零杆不受力,但是不能去掉。”完整的设计不是设计一个孤岛,零杆是那沟通的桥梁,当风吹草动、雨蚀日晒、桑海沧田之时,零杆撑起了窝,稳固你的灯塔。
“企者不立”之后的大半句话,大致也是“企者不立”的意思,去掉其中的一句,问题也不大。后面一句,大多做修道的解释,我读不懂,也未修道,不解不议。
企者不立中“企”是垫脚尖的状态,垫着交钱,能否如旗杆已经,立于风雪呢?我试试,果真不行。你觉得行,你来试试?
在考试时候,觉得自己还能再发挥一把;在生意中总觉得自己要是能把握机会加把劲,还能多挣一点;在“愤愤”评论无关自己的事之时,总觉得自己垫垫脚尖,能看得见芸芸众生的头顶……
殊不知,踮起脚尖,不能久立;更不知,不比别人高上半个头,站着也看不到别人的头顶。那为何还经常把眼镜安在头顶上,去看世界,去评论世界呢?
企者不立,延伸出很多别的情景。比如“站着说话不腰疼”“指点江山家”……踮起脚尖,觉得稍微技高一筹,犹如鹤立鸡群;但回归平凡,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境,也不过是大一点的泥鳅,成不了龙。
话虽如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毛病,我天天在犯,我身边的人也经常在犯……别人犯的时候,我默默的把方向盘交给他,不争其风,让他掌舵……我在犯的时候,提醒自己,自己也就八两秤,那些炫技,不过是手熟而已~……熟之又熟,众妙之门,有了技巧,别人就当成技术了。回归普通领域,谁不过都是大点的泥鳅罢了。
企者不立,提醒自己:得意莫要忘形,嘚瑟莫要忘形失足。
想起自己如此,别人也是如此,内心自然平定些许。还有那么多纷纷扰扰,觉得难了或者觉得容易了,都提醒自己:“我应该是在垫着脚尖了吧”;该退后时,就退后吧,不要等到大家都踮起脚尖的时候,才记得自己本来也很矮冬瓜。
四平八稳在手里的,才是真实的水平。
企者不立,不稳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