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翻唱の新手村地图 #1

2021-12-03 11:02 作者:夜明夕yoake_yuu  | 我要投稿

前言:

我只是个在创作这条道路上摸索中的小萌新,此篇仅作为自己目前在新手村所见所闻的学习资料整合(文章内所引用的素材都会附上相应的出处)。以下内容不保证绝对正确,仅供参考。欢迎补充,欢迎纠正。请维持良好网络氛围,勿杠,杠就是你对。

【目录】

⠀  ⠀

◇ prerequisites ◇

◇ 声学环境 ◇

◇ 设备 ◇

⠀  

◇ 录音 ◇

◇ 混音后期 ◇

⠀  

◇ 唱歌 ◇

◇ 杂谈 ◇

◇ 结语 ◇



◇ prerequisites ◇


Q: 我也想成为翻唱up主 要怎么做?

——你要有设备,有还算安静的录音环境,有人做后期或者自己做,然后合成你唱好的mp3和歌曲pv,压制你的视频,上传投稿。

其中每部的细节具体该怎么做,建议自己去摸索。大家都是独自摸索爬行中走来的。这样走来的你,也许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hanser


想当一位翻唱up,你需要知道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

⠀ 声学环境、设备、录音、后期等。

⠀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歌唱好。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普向的相关具体内容。(新手向)


⠀ 本期专栏大量引用简单声音工作室Z11-Studio的视频内容 ⠀



◇ 声学环境 ◇


很多想玩翻唱的小伙伴,一来马上就会问:我需要买什么样的设备?什么样的麦克风比较适合?是的,好的设备对于好的录音品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好的录音品质,除了设备以外,还有很容易被大家都忽略的一个要素——声学环境。

无论你有多好的录音设备,如果你的录音环境很糟糕,也只能录出糟糕的声质。因此,在选设备之前,得先搞懂声学环境,再根据自己的录音环境选择设备。

声学环境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混响(吸音)噪音(隔音)


◇ 混响|吸音 

首先,好的录音质量具备什么特征?——听得清楚。并不是声音越大就等于听得清楚。而且,回声越大,听得越不清楚。因此一个好的声学环境,必须尽可能的规避回声。

就如光在镜子会大量反射一样,最容易造成声音反射的,是坚硬光滑的表面。例如:浴室的墙都是光滑的瓷砖,所以回声特别大。而空旷的房间的回声,也会比堆满杂物的房间的回声要大的多。

构思上,最简单粗暴低成本的制作一个相对良好的声学环境,就是在房里堆多一点杂物,例如毛毯、枕头、棉被、厚窗帘、毛绒玩偶,这些柔软表面,能在声音直达墙面、地面等光滑坚硬的表面之前,吸收掉大部分的声音,将反射声降到最低。这就是为什么专业录音棚的地上都有地毯,墙面大多数都有凹凸不平的装饰,就是为了规避声音的镜面反射。

而解决镜面反射的方式主要分成2种:吸音扩散

以上为简介,详情:


Q: 卡拉OK和后期处理过的人声都加了混响啊,直接录带混响的声音不可以吗?

A: 不,录制出来的必须是干声,带着混响的湿声后期会非常难处理,基本处理不了。


⠀ Q:如果我不想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我想保持房间整洁但做好声学环境,可以吗?

⠀ A:当然是可以的,你可以花点小钱去买低频陷井吸音板。或者,手动去做。


⚠️【扫雷】⚠️

某宝上卖的鸡蛋壳/金字塔形状的海绵,其吸音范围非常窄,基本只吸高频,对吸收低频不起作用。使用这种海绵,房间里会变得非常闷,没有了高频,低频的嗡嗡声会变得更明显。

比较推荐使用的是岩棉或者密度比较大的聚酯纤维棉,这两类棉的吸音频段范围很宽,对高中低频的吸收都比较均匀,是音乐工作室最常见的声学吸音材料。这两种棉效果差不多,但是岩棉在施工的时候会有纤维污染,对皮肤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如果是室内装修不是很推荐。相较之下,聚酯纤维棉会比较环保健康,非常适合室内的装修。

——简单声音工作室



◇ 噪音|隔音 

在不适合的时候出现的声音,就叫噪音。做隔音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隔绝起来,你工作室的声音不影响外头,而外头的声音也不影响你。

隔音 ≠ 吸音

隔音的手段包括吸音,但隔音不止是吸音,最重要的是,阻隔

简单说一下声音传导概念,声音传导方式包括:固体传导、空气传导、液体传导。而音乐工作室主要解决的是声音的固体传导和空气传导。声音在不同传导媒介之间转换的时候,能量损耗最大。

所以,隔音的基础概念就是:增加声音在不同传导媒介转换的次数,从而消耗掉尽可能多的声音能量。因此,很多录音棚在装修的时候会直接在房子里再盖一间房(=房中房),这样声音就会经过几次的固体和空气的媒介转换耗损大部分能量,进而达到良好的隔音效果。

但当然,作为家庭工作室,盖房中房显然不实际,那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呢?

隔音板:三种不同密度的固体材料
(简化版房中房)

然而这会触及装修,很显然不适合学生党或者经济基础/手动能力没那么高的小伙伴,所以就不展开说明了,详细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个:



聊聊不触及装修层面的,在一般家庭环境,减少噪音的方法:

一般家庭环境不像录音棚有着良好的声学装修,环境噪音是影响录音效果的最大因素。想要减少环境噪音,首先判断噪音来源是室外还是室内

⠀ 室外噪音

在门窗上贴密封条、使用较厚的窗帘、尽量在夜晚录音(因为比较安静)注意不要扰民哦~

⠀ 室内噪音

一般由各种家用电器产生,例:空调、空气净化器、冰箱、工作中的洗衣机,各种带有风扇/电机的电器。如果录音中夹杂这些声音,音频质量就会大幅降低,而且后期极难补救。录音时,尽量关闭室内各种电器,话筒尽量远离电脑机箱,或者使用静音机箱。



◇ 设备 ◇


⠀ 选购设备的核心观念是:需求决定下限,体验决定上限

聊怎么选设备之前,先要了解,录音究竟需要什么设备。

⠀ 录制:

声音被话筒拾取,变成模拟信号,但这个信号非常弱,所以它需要去到话筒信号放大器(话放)上处理,话放把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大小,被放大的信号去到AD,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被电脑识别记录,并以波形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 回放:

但是数字信号并不能被直接听取,所以电脑收到的数字信号会被送到DA,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被送到音箱耳机播放出来,然后我们才听到刚刚被录下来的声音。

在一些专业的录音棚里,话放ADDA都是独立的设备,但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设备,都是把话放、AD、DA集合成一个设备——声卡

当然其实电脑本身是有声卡的,但是大部分自带都声卡达不到专业录音品质的要求,而且缺少能链接专业话筒的接口,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独立声卡。

因此,我们得知了,录音的基础设备为:话筒、声卡、电脑、耳机



◇ 电脑 ◇


电脑估计人手一台了吧,就不展开讨论了,音乐制作对于电脑配置的要求并没有特别刁钻,适合自媒体的电脑配置就可以了。想了解的话,可以看看这些视频和底下的评论:



◇ 话筒 ◇


话筒(麦克风)常见的两种分别为:动圈话筒电容话筒

⠀ 动圈话筒

  • 构造简单,价格低。

  • 能承受大声压,不容易爆音。

  • 耐用性好,不怕摔、几乎不受温度和湿度影响。

  • 不易啸叫,适用于KTV、舞台演出。

  • 灵敏度低,收音范围小,对环境要求不高(适合在吵杂的环境中使用);但也因为灵敏度低,对声音细节还原得不是很好。

  • 频响范围不大,对高频的响应不足,录制出来的声音会比较闷;但低频丰富、中频厚实,声音也会更厚重圆润。(一般电台播音用的都是动圈麦)

⠀ 电容话筒

  • 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 声音细节丰富、细腻,失真小,还原度好。

  • 灵敏度高,对录音环境要求很高(任何环境声都会被录进去,包括室外噪音:装修、车辆经过;室内噪音:空调、冰箱、机箱等),如果录音环境不够安静,请慎重选择。

  • 耐用性不如动圈麦。怕摔、怕潮(不使用时要放进防潮箱里,要防潮还要防尘)

  • 电容麦需要其它设备专门提供+48v幻象电源才能使用。(动圈麦不需要)


动圈麦的声音特点是低频丰富,中频厚实,声音相对电容麦的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柔美,声音更趋向自然。而且动圈麦耐声压级别很高。而电容麦声音特点是明亮的,高频延展性好,明亮度高,声音很锐利,清晰度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想要唱的歌曲形式来选择麦克风。举个例子:嘻哈风格,说唱,摇滚,民谣这些风格的音乐选择动圈麦。而古风,流行,这些风格比较适合电容麦。也看个人的声音,是清脆干净的就选电容,要是比较低沉,中性就选动圈更好听。

——斯拉盼(来源:知乎)


⠀ 总结:请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录音环境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麦克风。


话筒推荐

⠀ ⚠️本人仅根据所听闻过的评测与个人喜好推荐,并非专业推荐⚠️ ⠀


动圈麦

Shure经典款:SM58(人声)、SM57(乐器)、SM7b(都适合)

SE V7(高频响应范围比一般传统动圈麦好,声音听起来没那么闷)


电容麦

SE 2200(频响平直、三段均衡、声音通透明亮)

Blue Baby Bottle SL(声音有质感、复古温暖)


USB电容麦

USB电容麦是声卡和麦一体(不需要外接声卡)的电容麦,只需要USB直接插进电脑即可使用,非常方便。适合给想买电容麦但预算不足/觉得外接声卡很麻烦的小伙伴。

推荐大家看这个视频,里面对于所推荐的每一款USB电容麦介绍都非常详尽,而且还有声音测试,可以很直观的对比。



◇ 声卡 ◇


⠀ 首先要破解一个迷思,不存在所谓的声卡战士

声卡的目的是还原音色。越好的声卡,对于声音的还原度越高。你可以理解成一面镜子,镜子越干净,反映的样子越清晰真实,高颜值的人就会看起来更好看;反之就......嗯,你懂的。声卡同理,你的声音本来就好听,那好的声卡越能将其细节还原;反之,不好听的声音也会将那些不好听的地方展现得更赤裸。

⠀ 声卡是话放+AD+DA为一体的设备,判断声卡好不好主要有3个点:

  1. AD/DA数模转换品质

  2. 话放的品质

  3. 声卡驱动程序的品质

选择声卡除了看品质,还要注意通道数量。你需要同时使用几个麦克风来录制,你的声卡就需要有多少个输入通道。除了输入通道,还有输出通道,有兴趣请自行去了解:


声卡推荐(入门级)

(经典款)


Audient iD4 MKII / Audient iD14 MKII

(性价比巨高)


Arturia MiniFuse 1 / Arturia MiniFuse 2

(使用简单方便,是这个价位该有的品质)


⠀ 以上放在一起的都是同系列,款式的主要差别在于输入通道的数量。



◇ 耳机 / 音箱 ◇


监听耳机监听音箱主要是,在音频制作领域里,用来监听音乐或者广播录音的听音设备。

监听音响 ≠ 民用音响

一般民用耳机或者音箱,追求的是让音乐听起来更美、更带感,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大部分的民用设备,会对播放的音频进行比较夸张的修饰,而这正是监听设备所忌讳的。监听设备所追求的,是在不丢失自己声音特点的同时,尽量忠实的还原声音信号,让使用者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信号最本质的面貌。

一套好的、准确的监听设备对音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连自己做的声音都不能准确的听到,那还怎么指望别人听着好听呢。

⠀ 由于监听音箱对于声学环境和预算的要求都比耳机来得高,对新手村不如耳机友好,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视频了解。


监听耳机一般用于录音监听后期混音

市面上的监听耳机基本分成头戴式入耳式两大类,而头戴式耳机从结构上又分成封闭式开放式两大类。


⠀ 封闭式 

密封比较好,耳罩是整块的硬塑料+皮质软包,可以有效隔绝单元和外部的连接,隔音好,不会漏音(适合在录音时作为监听,不会把耳机的声音录到音频里),也可以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噪音,让你在听歌时不被噪音打扰,也不会影响其他人。

密闭空间会造成低频共振从而堆积低频,所以大部分封闭式耳机低频都不差,密封性越好,低频越多。密封好除了让低频变多,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频率的堆积会让声音分离度变差(浑浊了),清晰度不够就会显得声场窄,但同时更容易注意细节,容易发现录音中的各种瑕疵,适合做修音、改错,和简单的混音。当你需要混音的内容比较丰富时,由于声场不够大,各种声音都挤在一起,会有一些混乱,容易忽略一些内容,导致整体的不平衡。

⠀ 这些问题虽然是实际存在的,但没有那些词表现得那么夸张,如果你没有拿封闭式耳机和开放式耳机进行对比,你可能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只有对比之后才能感受出来。


⠀ 开放式 

顾名思义,开放式一般是指耳机单元和外部是连通的,没有隔绝封闭起来,透过多孔/镂空的耳机罩,甚至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的单元。开放式耳机的软包也大多是透气透声的绒布,简单说就是不隔音且漏音,因此无法在录音时使用,也不适合在吵杂的环境下使用。

开放式设计不存在频率在耳罩里堆积的问题,所以很轻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声音分离度,声场更宽,可以清晰的分辨各种声音位置和音量比例,声音自然,也不存在封闭式耳机的那种压迫感,听起来会很轻松很舒服,因此非常适合用来进行长时间的混音后期工作。当然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低频共振和频率的堆积,开放式耳机的低频一般没有封闭式那么猛。


⠀ 半开放式 

开放式和封闭式耳机结构上几乎是两个极端,又各有优缺点,有些聪明人就想把这俩优缺点综合一下,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半开放式耳机。半开放式比起开放式有一定的隔音效果,声场也比封闭式的大,声音也比较自然。


左起: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


总之,录音使用,就要选择隔音好的封闭式耳机;至于混音、编曲等,就无所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情况来选择。预算高的小伙伴当然也可以选择入手多个不同的耳机满足不同需求,但本篇的主题是翻唱新手,必要的,就是一个封闭式的监听耳机就可以了。


耳机推荐

一些比较经典的监听耳机:

⠀ 封闭式:Audio Technica M50x、Sony MDR7506、Beyerdynamic DT770 Pro

开放式:Audio Technica R70x、Sennheiser HD650、Beyerdynamic DT990 Pro

半开放式:AKG K240、Beyerdynamic DT880 Pro


另外说说入耳式监听耳机

入耳式的橡胶塞封闭性很好,可以有效的屏蔽外部杂音,对表演形象也不会显得突兀,因此适合:直播、拍视频出镜、舞台返听。

但如果你没有上述需求的话,还是建议头戴式的,因为入耳式耳机的发声单元比头戴式的小,因此声场窄,声音没那么自然,特别是低频方面一般表现都比较差。

⠀ 入耳式监听耳机推荐:宁梵声学NM 2、兴戈EM 2


每一款耳机都有自己的声音风格,平时一定要经常用你的混音耳机,听一些比较经典的出版级音乐,根据这些音乐在你耳机上的表现,来对比自己的混音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Z11-Studio




◇ 配件 ◇


⠀ 音频线材

录音设备几乎都不会带有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声卡一般都只带一根连接接电脑的USB线。声卡连接麦克风需要一根卡侬公对卡侬母的连接线。电容麦几乎都不带线,动圈麦有少数的型号会带一根话筒线(但有的动圈麦带的是卡侬母对大两芯的线,这种线连接声卡是不行的)。

另外,普通的耳机的3.5毫米插头是无法直接插在声卡上的,声卡的耳机口是6.35毫米的,这时候就需要一根3.5转6.35的转接头(监听耳机都会附带这种转接头)。

⠀ 我们聊深一点:

专业音频设备之间都是用平衡线来连接的,准确来说:专业音频设备之间都应该用高质量的平衡线来连接。大家不要忽视线材的重要性,好的线材和差的线材之间的差距,其实要比好的话筒和一般的话筒之间的差距来得大。

专业录音棚音频线缆用得最多的品牌是Mogami,而音频插头大多是Neutrik

音乐人小伙伴们给我推荐过的音频线:Mogami2549、Sommer238。


话筒架

无论是电容麦还是动圈麦都不能手持使用(录音),原因有二:1、手部摩擦麦克风,即使很轻微,也会收录进去;2、录音时必须尽可能的保证声源和麦克风的方向与间距的一致性。

麦克风支架常见的有:

落地支架尺寸大,比较稳,不接触桌子,不会把桌面(例如打字)的声音通过架子传进麦克风里,但是比较占地方,不适合小空间使用。选购时尽量选一百块以上的,质量会比较好,而且比较稳。不要买那种塑料的,轻的。便宜的用不了几天不是断了就是拧不紧,到时摔了你的麦你别哭啊。

悬臂支架使用方便,而且不占地方,如果你的桌面有地方固定,那是推荐的。也是一样,不要买太便宜的,承重小,不耐用,起码也要买一百块以上的。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悬臂支架是直接固定在桌上的,所以必须使用防震架来隔绝桌面上的声音(例如键盘打字的声音)。

如果你的桌子不能固定悬臂支架,可以考虑桌面支架,价格便宜,一般几十块钱,但稳定性相对较差,搭配动圈麦使用还行,如果搭配电容麦就容易支不住。


⠀ 防震架

由于电容麦灵敏度高,因此防震架是非常需要的。电容麦一般都自带防震架,而动圈麦自带的是夹子,所以需要单独购买防震架。(但如果是放在落地支架,动圈麦不用防震架也不是不行。)


⠀ 防喷罩

防喷罩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防止喷麦和保护麦克风的,常见的有海绵套、尼龙防喷罩、金属防喷罩。海绵套体积小巧,方便安装,有一定的防喷效果,但是会衰减一些高频(声音会变闷),但是它巨便宜。尼龙防喷罩一般都是双层的,尼龙由于孔洞非常小,防喷的效果非常好,但是高频也会被衰减,而且要录制的声音也会被隔绝掉一部分(细节没了,一万多的麦录出来可能变成了几百块的音质了)。金属防喷罩常见的有单层和双层,无论是哪种,对声音的影响都非常小,单层的防喷效果比较差,但也比较便宜;双层的防喷效果更好,但是比较贵。(效果&价格:金属>尼龙>海绵)

想听不同种类的防喷罩的实测效果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 防喷罩需要距离麦克风10厘米左右,距离太近,防喷效果不好;距离太远,会导致麦克风和声源(嘴)的距离过远,无法有效的收录声音。


接下来说说不算刚需,但有则更好的配件。

⠀ 防潮箱

如果你是使用电容麦的话,建议准备一个防潮箱,因为电容麦要防潮防尘。(如果你录音环境不够干燥,用完后请放回电容麦原本的箱子,里面丢两块干燥剂也成。)

⠀ 稳压器

稳压器基本上就是用来稳定电压的,如果你买的设备很贵,建议买个稳压器保平安。(原理什么的就不展开了,可以去看下方视频。)



如何连接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线:



⠀ 一些音乐区唱见的建议 


Q: 能推荐入门玩翻唱的设备? 

我只能推荐我曾经用过感觉还不错的:一个是blue yeti,麦和声卡一体的,比较笨重,适用方便,音质不错,高低频都不太偏。另一个是blue spark digital,也是麦和声卡一体的,小巧很多,音质不错,录出来低频稍缺,声音偏薄。还有一款特别小巧的blue RASPBERRY,音质稍偏厚,但降噪功能很好,适合带着去各种地方用。

——hanser


Q: 能不能为想做唱见的小萌新提供经验&设备方面的建议?

唱见啊......真不建议,真的难。先假设你的唱功合格了,那就真的只能努力,但最后能不能成不知道。总之就只能努力。至于设备方面,你会需要到1000块的声卡、1000块的麦、1000块的监听耳机。基本这样设备就凑齐了,可以开始干活儿了。至于升级设备,千万不要随便听别人说:“诶这个好,大家都在用这个”,你就盲目的去升级。升级设备的标准,以听出问题为标准。不然别人说那个好你去换那个,你根本也没听出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同,没用。一面磨练自己的耳朵,听出问题再换。没听出问题的话一开始的那个价位的推荐其实已经非常足够了。 

——祖娅纳惜


总的来说,买设备不是盲目的选贵的就好,如果你听不出它贵的价值,那便没有意义。如果你没听出贵和便宜的差别,那就选便宜的。等听出问题了,才去买贵的。设备这种东西,从来没有所谓的一步到位。好的设备会给作品提高质量,但一个好作品的核心是内容。设备充其量只是工具,一个作品被称赞,那看的还是创作者自身的能力。你的审美、能力和需求都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成长,好好加油吧。



◇下一期:录音、混音后期◇


我大概率会咕——很——久—— 写这玩意儿太累了。Orz

如果它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转发分享。顺便求个三连+关注?

有什么想知道的/想问的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虽然我也只是个萌新就是了。

谢谢大家。



★ 我是喜欢学习的夜明夕,我们下期见!★

(つ•̀ᴥ•́)つ*:・゚✧




【干货】翻唱の新手村地图 #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